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落叶(______) 享誉(______) (______)世界 (______)竖八
观者(______) 漫天(______) (______)八方 (______)自得
百折(______) 秋毫(______) (______)不息 (______)知春
必有(______) 霜气(______) (______)向荣 (______)春光
勤能(______) 冬寒(______) (______)一度 (______)如火
2、查字典,填空。
“藏”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__画。“藏”是一个多音字,用不同的读音可以组成不同的词:①cáng_____________②zàng_____________。“藏(cáng)”还有不同的意思,比如“卧虎藏龙”中的“藏”是_____________的意思;“藏书”的“藏”是_____________的意思。
3、数字成语。
一(____)二(____) 三(____)二(____) 三(____)四(____)
四(____)五(____) 五(____)六(____) 七(____)六(____)
七(____)八(____) 九(____)一(____) 千(____)万(____)
4、将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横线上
昨天的电视节目真精彩,________儿童歌舞之外,________我喜欢的《动物世界》。我看得入了迷,爸爸过来批评我,说我还没完成功课,我嘟起了嘴,妈妈也对我说:“________爸爸对你的批评是正确的,你________应该虚心接受。”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5、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我心想__去好呢__还是不去好呢___
2.妈妈说__你看到什么了___孩子___
3.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去___
4.能否更上一层楼___主要是看我们的努力程度怎么样___
5.再见吧___亲爱的妈妈___
6、古诗阅读。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他乡:________________ 那: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的情景,请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这一天的习俗。
【3】对诗的三四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
【4】诗人用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因为一个援助项目,王小明的爸爸来到非洲工作,一到过节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祖国和亲人,每当这时就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7、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春风不度玉门关。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春风不度玉门关:_________ 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____。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穿金甲”的意思是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你从《凉州词》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从军行”和“凉州词”都是乐府曲名。( )
(2)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描写了边塞苍凉壮阔的景色。( )
(3)“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
(4)《凉州词》中前两句诗描写了“黄河”“白云”“孤城”“山”等景物。( )
8、读古诗,做习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_,诗中抒发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_之情。
【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泊:__________ 数重:__________
绿: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
【3】王安石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位于( )。
A.瓜洲江边停泊的船上 B.京口 C.钟山
【4】你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绿”字让我们看到了无尽的江南春色,你能把“绿”写具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认真阅读片断,完成后面的练习。
地球确实得天独厚。它是大自然妙手偶得的杰作。幸运地生活在茫茫宇宙中这块微小绿洲上的人类,当他们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拥有光明前途和希望的物种。
1.用“幸”字组成词语填空。 .
( )的人类在茫茫宇宙中这块微小绿洲上( )地生活。
2.联系上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地球?
3.这是课文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 关系,起 作用。
4.“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 。
10、阅读理解
生物的“技术”
信鸽为什么能够准确无误地回归老家?虽然信鸽为人们服务已历时二千余年,但是人们直到最近才能开始回答这个问题。
前不久,有一个外国科学家带着五只鸽子,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放飞,它们都准确地回了家。后来,这位科学家在每一只鸽子的翅膀下系上一小块磁石。到同一地点去放飞,结果五只鸽子只有一只飞回了家,其余的都没有能够飞回来。这个实验说明,鸽子[甲]能够从陌生的地方飞回来,[乙]它是依靠地球磁场的磁力线来定向的,[丙]在它的翅膀下系上一块磁石,[丁]扰乱了它对地球磁场“感觉”,以致迷失了方向。原来鸽子竟是一位掌握地球磁场的飞行家,它掌握了这种“技术”,因而赢得了“信使”的美名。
其实,在自然界中掌握物理技术的生物不在少数。
我国云南省的大理,有一个蝴蝶泉,相传每年四月二十五日,总有数不清的蝴蝶从四面八方前来聚会,构成一幅奇妙绚丽的图景。这样多的蝴蝶,为什么能够聚在一起?据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蝴蝶之间是通过无线电联系的,蝴蝶头部的一对触角就是天线。蝴蝶放出的电磁波,能传播得很远,它的同类用触角收到这“无线电话”以后,就会确定对方在什么地方,而前去聚会。
蝙蝠的体内有超声波发射器(甲)超声波,用来(乙)周围空间,(丙)被探索物的方向和距离,(丁)出它是什么。这种超声波发射器的灵敏度和可靠度,超过人类目前能够制造同类仪器。蝙蝠喜欢捕食夜蛾,但是夜蛾却时常能逃避它的袭击,因为夜蛾身上装有微弱的超声波接收器,能够接收到蝙蝠发射的超声波。
响尾蛇能感觉到红外线的辐射。某些深海的鱼类好像一架精确的电压、电流计,灵敏度几乎达到几亿分之一安培。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各种生物所掌握的“技术”奥秘。“仿生学”这门新兴的科学就这样诞生了。
人们已经开始记录鱼类和鸟兽发出的超声波,在捕鱼和狩猎时,把超声波放出来,使鱼和鸟兽自投罗网。发送使鸟类惊恐的超声波的器具,目前已经出现在飞机场上,用以吓走干扰飞行的鸟群,也可以用来代替“稻草人”惊吓害鸟,守卫果实和庄稼。人们从各种生物的磁学、电学、超声波、无线电通讯等“装置”中,将能找到进一步提高人类制造的同类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度,找到减少能量消耗和缩小体积的途径。大自然为我们的科学研究作了多么好的安排!
【1】在第二段的[甲][乙][丙][丁]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虚词。( )
A.之所以 是因为 只有 才 B.之所以 是因为 一旦 就
C.如果 由于 只要 就 D.如果 由于 只有 才
【2】第二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理蝴蝶泉,相传每年四月二十五日,总有数不清的蝴蝶从四面八方前来聚会,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第五段的(甲)(乙)(丙)(丁)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动词。( )
A.发射 摸清 确定 辨别 B.放射 确定 辨别 探索
C.发射 探索 确定 辨别 D.放射 辨别 探索 确定
【6】本文在介绍生物的“技术”时,举了哪些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专项训练。
在“垃圾分类我先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 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可回收物: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类。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投放:厨余垃圾放绿色桶,可回收物放蓝色桶,有害垃圾放红色桶,其他垃圾放灰色桶。
资料二 进行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资料三 班级成员在学校附近三个社区以“你认为什么是垃圾分类的障碍”为题展开调查,结果是:34.8%的人认为是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9%的人是因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31%的人是出于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将来还会将所有垃圾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
资料四 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资料五 有的小组开展了以“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下面是他们的调查结果。
【1】同学们收集到的材料主要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内容。其中资料二和资料_____可以合并成一类,因为: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便于汇报交流,请你用表格或统计图的方式整理资料三的问卷调查。
|
【3】为了更好地说明资料四的观点,可以再丰富哪些资料?请你尝试上网收集整理进行补充。(至少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练习
回忆访问叶挺将军(节选)
叶挺将军出狱第四天早晨——一九四六年三月八号,我遵照约定,来到重庆中三路二六三号中共代表团驻地访问他。我在门前停立片刻,便拾级而上。满墙红绿色的“欢迎叶挺将军出狱”的大字标语……
登上台阶,往左一拐,约莫走过十五米的距离,就来至楼前。一位值勤同志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叶将军昨夜四点才睡,请稍等!”片刻后,当我被引向楼下右首一间客厅时,叶将军却已经先我站在客厅的门口。他年龄不足五十,身穿浅灰西服,说话还带有明显的广东腔,和蔼地趋前和我热烈握手。
我敬佩地仔细观察着站在我面前的将军。颀(qí)长的个儿,炯炯的眼色,抖擞的精神,朴实的仪表,谦逊的作风,这是将军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他,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晨,国民党部队向新四军发起进攻时,手持二十响驳壳枪,亲临指挥,和国民党进行了肉搏战,一直持续到天黑。就是他,曾在阵前高呼:“党中央和毛主席信任我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我们坚决战斗下去,就是剩下最后一人一枪,也要和卖国贼打到底……”
正是在这次皖南事变中,叶挺将军被非法逮捕。谈到将军的“囚犯”生活。将军感触颇深地说:“这是和外界隔绝的一段时间。书报、杂志读得极少。”“囚犯嘛!”将军笑声朗朗。谈到这儿,我插问了一句:“叶将军,您不是写过一首《囚歌》吗?”“是唠!”将军紧接着答道,随之他便陷入了沉思。我们知道,在《囚歌》后半首中,将军写下了这样一些火一样的句子:“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将军站起来,往前踱了几步,回答我提出的“有关当局和将军谈过话没有”的问题时说:“我告诉他们,在我还没有获得自由以前,一切条件都不能考虑。”将军的话语,充分表明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他看了看时间,接着说:“今年三月四日,邵力子先生陪我坐一部小汽车到中共代表团。我是自由了,可是皖南事件最后留下来的新四军弟兄们,至今下落不明,我日夜思念他们。我还要为他们进行斗争!”
为珍惜将军的时间,我提最后一个问题:“将军,请问今后打算怎样?”“除了为人民外,还能有什么选择呢?”将军用爽朗的笑声,结束了这次会见。
三十四年过去了,将军的音容笑貌仍旧跃然脑海,追忆这段往事,不禁对叶将军肃然起敬。正是:浩气传千古,英名芳万年!(选文有删改)
【1】(理解词句)读文中画线句,联系上下文,“火一样的句子”的意思是( )
A.文中指叶挺将军写的《囚歌》中的诗句,充满了将军追求自由、献身革命的炽热的情感。
B.文中指叶挺将军写的《囚歌》像地下的烈火,燃烧了作者的心。
C.文中指叶挺将军希望地下的烈火会将自己与黑暗的旧社会一起焚烧。
【2】(诗词积累)读叶挺将军的《囚歌》,体会其品格和志向,想一想下面哪些古诗句也是描写人物品格和志向的( )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品读句子)读句子,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品质。
(1)片刻后,当我被引向楼下右首一间客厅时,叶将军却已经先我站在客厅的门口。
从将军的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的特点。
(2)就是他,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晨,国民党部队向新四军发起进攻时,手持二十响驳壳枪,亲临指挥,和国民党进行了肉搏战,一直持续到天黑。
从将军的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的特点。
(3)将军感触颇深地说:“这是和外界隔绝的一段时间。书报、杂志读得极少。”“囚犯嘛!”将军笑声朗朗。
从将军的______和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的特点。
【4】(语言运用)读短文,结合下面资料袋里的内容,你想对叶挺将军说些什么?请简要写一写。
资料袋 皖南事变中的叶挺:1941年正当中国人民的抗日卫国战争全面进行时,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余人在奉命北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将士血战七昼夜,最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前去谈判时,被国民党扣押,他在上饶李村牢房的墙上,奋笔写下了“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等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 )自制的烟卷,( )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深思着。
【1】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填上正确的读音。
划着________ 双膝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3】郝副营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表示郝副营长动作、表情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片段,完成练习。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1】将画“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的问句与画“______”句子的表达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
B.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C.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D.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春天难道不美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我学习不努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难道不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你怎么能信奉他说的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浏览”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那时候,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李杰严肃地说:“小雨,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
改为间接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百花园。
课堂——难忘的地方
六年前,你还是一个无知的孩子,一堂堂生动有趣,滋养生命的课使你渐渐变得有知识、有思想。六年来,你上过的课中哪一节课还在你脑中萦绕,老师和同学的声音还在你耳边回荡,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与大家分享。要求详略得当,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