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驻马店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匆匆》的作者是_______,中国现代_____________。我课外积累的与本文主旨有关的名言警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________,中国_________________。《那个星期天》里的“我”的心情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 2、根据语境,写字词。

    1.在腊八这天,家家都áo_______nóng chóu________的腊八zhōu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薄雾,被初阳zhēnɡ rónɡ________了,没有留下一丝痕迹。我内心感到chóu chànɡ________,感到jīnɡ huánɡ________

    3. jūn fá________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bì miǎn________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chōu tì________里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 3、写出下面习俗的寓意。

    (1)过年吃鱼寓意:_________________

    (2)门上贴倒“福”寓意:_______________

    (3)中秋节赏月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___

  •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齿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不绝

    浮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笑风______

    惊心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围绕“炸暗堡”这一事件,按照_____的顺序,依次描写了“封锁道路→_______________→解放隆化”等情节,赞扬了革命者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这两句诗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

    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

    好作寒江钓雪图。

    1“好作寒江钓雪图”中“好”读为“hào”,意思是_______

    2诗的前两句营造了______的环境,从“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渔家的艰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____巴峡__巫峡,_____襄阳__洛阳。

    1将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2本诗是唐朝诗人_______的作品,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此诗堪称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他最高兴时写下的诗。

    3诗人喜欲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从以下诗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4在学习古诗文时,我们要理解词语的古今意义的不同。比如:诗中的妻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青春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训练。

    无根的兰花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影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1文中提到北平”“祖国已破两个词语,由此判断此文的写作背景应该是_________时期。

    2③段画线的这些这里分别指代什么?

    答:这些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段中写到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作者为什么要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⑤段蚕未离开那片桑叶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5⑦段中描写的的漂泊有什么不同?在这里分别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⑨段划线句表达了_____________的感情。

  • 10、阅读。

    铁人王进喜

    ①身穿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这是王进喜留给世界的一幅“铁汉写真”。

    ②6月下旬一个平常的上午,坐落在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里参观者络绎不绝,铁人巨幅花岗岩雕像的基座上,摆放善人们敬献的一束束鲜花。馆内的录音机前,播放着铁人当年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的实况录音。

    ③“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④“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⑤一句句铿锵的誓言,穿越时空回荡在人们耳畔。铁人,用他短暂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⑥1550年,王进喜通过操作考核进入玉门油矿,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他以朴素的报恩思想和极大的劳动热情,投身于祖国的石油事业。8年后,王进喜带队创造了月进尺5009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被誉为“钢铁钻井队”。

    ⑦1960年,王进喜率队奔赴大庆油田参加石油大会战。刚到大庆的时候,由于吊装设备紧张,王进喜井队的钻机无法运抵施工现场。一套钻机总重60多吨,包括大小设备四五十台。在玉门拆卸搬家时动用了吊车、拖拉机各4部,大型载重汽车10辆。王进喜大吼一声:不能等!他带着30多名工人奋战三天三夜,硬是靠人拉肩扛把钻机运到井场。

    ⑧仅仅5天之后,王进喜就率队打出了到大庆后的第一口井,完钻进尺1200米。“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在生活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形下,王进喜和队友们写下了如此豪迈的诗句。

    ⑨第二口井钻到700米浅气层时,突然发生井喷。气流水流裹着泥浆冲天而起,如果不及时制止,势必导致井毁人亡。而压井需要重晶石粉,可是现场没有。王进喜当机立断,决定加水泥来提高泥浆比重,可水泥加进去就沉了底,不能融合。见此情况,王进喜穿着工服、拖着一条伤腿纵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

    ⑩1960年6月1日,犬庆首列原油外运。新中国石油工业由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王进喜不仅仅是一个“拼命三郎”,更讲究科学求实的态度。一次,1205队打的一口井超过规定斜度0.6度,并不影响使用,但王进喜还是组织工人们背水泥把它填掉了。他说:“这件事不仅要记在队史上,更要记在每个人的心里。”

    长年累月高强度的工作,严重透支着王进喜的健康。1970年4月,铁人在北京301医院被确诊为胃癌。同年11月15日,王进喜逝世,享年47岁。

    “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在铁人纪念馆里,王进喜的一页学习笔记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铁人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奔向伟大复兴的脚步。”一位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道。

    【1】阅读文章第六至第十一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一部分回顾了“铁人”的哪些事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完成填空。

    创造钻井纪录→

    (2)联系全文,我们发现这些事情是按照_______顺序来写的。其中最后一件事向我们诠释了“铁人”王进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第八自然段引用了王进喜和队友们所写的诗句,其主要目的是(       

    A.介绍王进喜作为石油工人,有很高的文学才能

    B.把打油田当作“会战”,刻意地夸大了工作难度

    C.生动地表现了当时条件的艰苦和他们豪迈的工作热情

    D.表现他们极其享受这种艰辛的工作环境,乐在其中

    【3】第三、四两段的誓言向我们展现了王进喜具有_________的“铁人”精神。下文他的哪些行动践行了这些誓言?用“——”在文中画出一处,并体会这句话是怎样细致地表现这种精神的。

    【4】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尾写了参观的人们,既是首尾呼应,又从侧面歌颂了铁人精神。

    B.本文介绍铁人事迹时详略结合,更全面地赞颂了王进喜短暂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C.第十一自然段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王进喜提倡记下做过的事,以便世人来纪念。

    D.第十三自然段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王进喜功高不傲、心怀祖国的优秀品质。

    【5】铁人精神对你来说会有怎样的激励作用呢?请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铁人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奔向伟大复兴的脚步。

    铁人精神,将永远激励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关于手机与车祸的关系调查

    某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六年级(1)班同学对开车使用手机等九种常见的违规驾驶行为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增长情况(与正常驾驶事故率5.2%的情况相比)进行抽样调查。请根据调查表完成相关练习。                                   表一

    交通事故增     使用手机

    长率(百分比)     时间(秒)

    开车             

    速度(千米/时)

    30

    60

    90

    打电话

    看(玩)手机

    打电话

    看(玩)手机

    打电话

    看(玩)手机

    40

    25%

    33%

    38%

    71%

    61%

    112%

    60

    44%

    52%

    69%

    98%

    93%

    152%

    80

    58%

    73%

    87%

    141%

    114%

    201%

     

    表二

    其他常见违规行为

    司机与同行人聊天

    醉酒驾驶

    疲劳驾驶

    交通事故增长率(百分比)

    85%

    312%

    303%

     

     

    【1】根据表一和表二,写出学生的探究结果。(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驾驶时发生交通事故,请根据表格给司机提出三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采薇》

    选自 。 

    主要写  

    ③“杨柳依依写出了 雨雪霏霏写出了  

     

  • 13、品读课文第一段,完成练习。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这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______

    【2】本段第一句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自然界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与____________ 形成对比,强调了_______

    请你照样子,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_

    【3】本段作者一连串的发问,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似在问,实际上写出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_________________ ,巧妙地点明了课题“_______” 。

  • 14、认真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许多幻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  ___。

    3这一自然段第一句夹竹桃的妙处,是指课文上一自然段讲的夹竹桃________ 的特点,作用是承接上文广还不止于此的作用是_________ 。这一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 17、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原句: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照要求写句子。

    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不算偷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天地

    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活中,你的成长经历中,一定有不少人给予你关心和爱护,请你打开记 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一定有对你的影响最大人或事。请你回忆一下,再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