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黑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看拼音,写字词。

    jiǎo huá______      qīng tíng_______      fèng xì_____      qiū yǐn_______

    ōu zhōu______      zhī zhū_______       fū huà_______       fǎn bó______

    jī xiè________         jiě pōu______

  • 2、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期间人们会熬腊八zhōu_________,泡腊八suàn_____,吃jiăo zi_______最吸引孩子们的,除了买杂bàn ____儿, 就是rán fàng_________烟花爆竹了。

  • 3、形近字组词。

    ______   旬______  醋  ______   饺______

    ______  甸______  醒 ______   皎______

  • 4、为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 5、根据情境填空。

    1.“____________。”只有敢于攀登雪峰的摄影家,才能拍摄到壮观的雪山美景。

    2.“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与“____________”意思相近。

    3.“____________。”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听取他人的意见。中肯的语言虽然不好听,但对我们的行动却是有帮助的。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1请在横线上写出这首诗的题目。

    2全诗3句,第1句提出___的现象,第2句描绘__的状况,第3句议论抒情:___

    3这首诗通过对萁豆相煎的描写,揭露了__________

    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的另一位兄弟是____________

  • 7、诗词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古诗赏析。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呜舂涧中。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解释下列词语。

    闲:______________ 空:______________

    残阳:______________ 可怜: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暮江吟》写的是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

    B.“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暮江吟》中“瑟瑟"的意思是“深红色"。

    D.《鸟鸣涧》一诗以桂花落来衬托夜间的寂静。

    【3】理解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鸟鸣涧》《暮江吟》的相关知识有误的是____

    A.《鸟鸣涧》《暮江吟》的作者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B.《鸟鸣涧》以桂花、月、鸟等景物,映衬了春山的空寂和春涧的幽静。

    C.《暮江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暮江吟》写了秋江落H和露珠映衬下的新月。

    (2)写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暮江吟》一诗中,前两句写___________时江上的美景,从“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后两句写_________时江上的美景,从“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1】猜猜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踟蹰: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藻警人: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描写林黛玉荷锄葬花的句子找出来,画上“ ”。

    【3】猜一猜:林黛玉读的书是( )

    A.《西厢记》

    B.《汉宫秋》

    C.《迷青琐倩女离魂》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北京的春节

    ①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②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③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一一风筝、空竹、口琴等。

    ④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⑤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⑥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除タ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一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⑦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⑧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⑨男人们年前到亲成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雄,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騎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⑩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炮声不绝。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く水游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⑿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要。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官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⒀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_____,原名_____,字______,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

    2课文按照_________顺序展开,对照上文,完成内容梳理: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学生上学,大人做事

    3分析第1段“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各种”反复出现三次,强调_______________;“不是…而是”表现作者的______之情,传递出作者对____,强化了腊八粥带来的__________的感受;而“农业展览会”则运用_____,形象地写出了______

    4下列剧中的加点词语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零食)。

    _________________

    请在第⒀段中找出有此类似表达效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11段中“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中,“又”字如何理解?

    __________

  •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关于手机与车祸的关系调查

    某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六年级(1)班同学对开车使用手机等九种常见的违规驾驶行为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增长情况(与正常驾驶事故率5.2%的情况相比)进行抽样调查。请根据调查表完成相关练习。                                   表一

    交通事故增     使用手机

    长率(百分比)     时间(秒)

    开车             

    速度(千米/时)

    30

    60

    90

    打电话

    看(玩)手机

    打电话

    看(玩)手机

    打电话

    看(玩)手机

    40

    25%

    33%

    38%

    71%

    61%

    112%

    60

    44%

    52%

    69%

    98%

    93%

    152%

    80

    58%

    73%

    87%

    141%

    114%

    201%

     

    表二

    其他常见违规行为

    司机与同行人聊天

    醉酒驾驶

    疲劳驾驶

    交通事故增长率(百分比)

    85%

    312%

    303%

     

     

    【1】根据表一和表二,写出学生的探究结果。(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驾驶时发生交通事故,请根据表格给司机提出三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随意——________  毁坏——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它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__

    4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段话,你今后会如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现代文阅读

    腊八粥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②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③“妈,妈,要到什么时候……”

    ④“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⑤“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⑥“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 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⑧“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⑨“是啊!孥孥说得对。”

    ⑩“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下列词语中没有轻声字的一项是(   

    A.唾沫

    B.嘟囔

    C.锅巴

    D.搅和

    【2】课文《腊八粥》的作者是________,苗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

    【3】选文中作者通过小孩八儿盼粥→________粥→猜粥→________粥的过程,描绘出腊八节时甜蜜温馨的家庭生活场景。

    【4】除了腊八以外,中国还有什么传统节日,请举例写出并写出其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段中划线句是对于八儿______的描写,细腻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记住与忘记

    ①我的妈妈(不仅  因为)是我的妈妈,也是我的朋友。上学的时候,班里发生什么事,同学之间的相处,我都会讲给妈妈听。她常常教育我,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②长大工作后,与单位同事相处产生矛盾,我也会讲给妈妈听,她经常规劝我,做人要宽容,来化解我心中的怨气。

    ③有一次因为与一位素日要好的同事发生矛盾,(所以  而且)冲突很厉害,我觉得对这位同事帮助很大,他不该以怨报德。妈妈一直耐心做我的思想工作,可是这一次有点想不通。

    ④妈妈在大学里做过学生的政治辅导员,她默默地注视了我一会,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⑤说在阿拉伯有位著名的作家叫阿里,他与朋友吉伯、马沙三人外出旅行。三个人在经过一处山谷时。马沙一不小心差一点失足滑落山谷,吉伯拼命拉住他的衣除,将他救起。为了永远记住救命之恩,马沙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周刀刻下一行大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教了马沙一命”。

    ⑥几日后来到一条河边。吉伯和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伯一怒之下打了马沙一记耳光。马沙控制了自己,没有还手。他跑到沙难上,用力在沙汉滩上写下一行大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记耳光。

    ⑦这次旅行结来后,有一天,阿亚(   )问马沙:“你为什么要把被救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打你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说:“            。”

    ⑧请完这个故事,妈妈(   )对我说:“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矛盾和冲突,即使是和你最好的朋友。我们应该记住别人对你的好处,忘记对别人的怨恨。学会理解和宽容,你才会慢慢长大,你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1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划去。

    2联系语境,在(   )内填上合适的提示语。

    3根据提示画句子。 

    A第③自然段中的以怨报德具体指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B用波浪线画出点明文题的一句话。

    4第⑦自然段中,马沙该怎么回答呢?想一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写一写我们该忘记什么,又该记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在你的班级有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闹矛盾,而且总是耿耿于怀,彼此互不理睬, 

    请你运用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来劝劝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

    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

  • 17、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老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画也跟作诗一样,最要紧的是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奥运圣火唤起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对我说:那是我的铅笔,请还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同学们,每天在我们上学放学的途中,都会发生一些难忘、有趣的事,或许是路边的鲜花吸引了你,或许是路边的树叶让你回味,还有跟同学同行的乐趣,请你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多彩的生活。(注意写好后,要认真读一读,自己能修改的地方自己先修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