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余音绕(_____) 响遏(______)云 高山(_____)水
惟(_____)惟肖 笔走龙(______) 画龙点(______)
阳春白(_____) 巧(_____)天工 天(______)之音
2、古诗文鉴赏。
1.____________,_______。(《长歌行》鼓励别人珍惜时间的佳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夜望月》当中诗人抒情的佳句)
3.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清·郑夑)》)
3、积累与运用:
1.引用古诗名句,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劝诫效果。根据情景填写古诗文:
(1)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____________。
(2)说明生命力顽强,用来礼赞百折不挠、蓬勃向上、积极有为的顽强精神和人生态度:___________。
(3)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_____________。
(4)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_______________。
2.用歇后语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现在人民的生活犹如____________越过越红火。
(2)我站在学长室外面,心里紧张得就像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富有哲理的古诗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同音字。
cù( )酸 急( ) zhàn( )放 ( )士
xuē皮( ) 剥( ) guàn习( ) ( )溉
bì( )开 ( )玉 pì偏( ) 开( )
5、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5分)
“蒸”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蒸”是( )结构的字。“蒸气”中“蒸”的意思是(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__________不住,________出墙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______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和柴扉久不开。
【2】“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猜想“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是( )
A.主人没有在家
B.叩击柴门的声音太小,主人没听见
C.主人担心自己的本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4】补充诗句。______________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出墙来。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说前两句是在写冷清,那么这两句就是在写繁华。
B.因为没有受到主人的接待,所以诗人想象出一片繁华自我宽慰。
C.作者景中寓理,告诉人们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
D.诗人觉得虽然柴扉久不开,但是能领略到美景也不虚此行。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 。 , 。
【1】默写古诗。
【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
A.江上风景美 B.江上鲈鱼美 C.江上一叶舟美 D.看渔民打鱼
【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_______ 保护——_______
【2】“一个美丽的世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我”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喜爱音乐的白鲸
鲸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在海里常常依靠 (美丽、美妙)的“歌声”召唤同伴。
有一次,一群聪明、顽皮的白鲸追赶着鱼群,来到北极的楚克奇海。
这里太好玩儿了,还有好吃的鳕鱼。它们玩着,吃着,连回家的时间都忘了。
两天以后,突然来了一股寒流,海面转眼变成了冰雪的世界,白鲸回去的路被冰层堵住了。白鲸们着了慌,拼命用脊背撞冰层,但是冰层太(坚固、坚硬)了,它们(失望、绝望)地叫起来。
正巧一个猎人发现了这群遇险的白鲸,马上向附近的村庄报了信。白鲸是珍奇的动物,人们一听到这个消息,纷纷赶来凿冰抢救白鲸,还给它们带来好吃的。可是天气太冷了,刚凿开的冰马上又冻上了。人们没有办法,只好向当地政府发电报,(要求、请求)援助。
直升机和破冰船来了。在飞机的指挥下,破冰船开出了一条20多千米长的通道。可是,白鲸却一动不动地挤在一起,它们害怕这艘高大的破冰船。一个船员大声说:“白鲸喜欢唱歌,是海上的百灵鸟。放放音乐试试,把它们引出去!”于是,船上响起了优雅的《蓝色的多瑙河》乐曲。啊!奇迹发生了,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游动起来。
白鲸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随着破冰船慢慢游出冰区,进入深海。白鲸终于得救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明了白鲸怎样的特点?
(3)“啊!奇迹发生了,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游动起来。”“奇迹”是指什么呢?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节选)
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 ),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 )敬意,久久不忘。
我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 ),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 )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 ),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 )”的地步了。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鲁迅先生说的“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也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1】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无忧无虑 B.炎炎烈日 C.郁郁苍苍
D.粉身碎骨 E.油然而生 F.严寒酷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3】“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你由“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这句话想到了哪些赞美松树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5】由松树你想到了哪些人?他们具有松树什么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选项与短文主题无关的是( )。
A. 短文赞颂了松树顽强的生命力
B. 短文写了松树的作用,赞扬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C. 作者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是因为他害怕松树会刺人
D. 短文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7】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松树和《野草》中的野草有什么相似之处?
12、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莲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慈祥______ 沉着______ 安定______ 占据______
【2】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有一个表示“看”的词语是___________,请写三个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横线的句子,从“安定”和“沉着”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换成“我看到了他的脸。”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让你用成语来形容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你会用哪些成语?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乐园。
杨 柳(节选)
丰子恺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è wù);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
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rǎo rào)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 )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1】画掉括号中的错误读音,并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画线部分把杨柳当成___________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把杨柳与其他树进行对比,突出杨柳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4】作家为什么如此喜欢杨柳?杨柳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精神?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文段中的“大圆盘”指的是( )
A.荷叶 B.白荷花 C.花骨朵 D.小莲蓬
【2】文段中“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说明池塘里的荷叶非常多。
【3】你认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可以换成“长”或“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细致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的荷花,引人人胜。
【5】发挥想象,仿照文段,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天上的白云形态万千,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15、按要求改句子
(1)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藏的雪花大如席。(模仿此句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宁对小明严肃地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第三者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焦裕禄的事迹让我感动。(改为用否定的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对小强说:“明天我家有事,不能跟你一块儿上街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橘子真酸。(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仿写句子)
鲜花无语,却________;青春无语,却________。
(4)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二选一,450字以上)
1.小学即将毕业,回忆童年的点点滴滴。校园的每一处景物,教过你的每一位老师,与你共同成长的伙伴,上过课的每一间教室、功能室,等等,它们都在你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请选一个对象,把《别了,________》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说说你的心里话。要求:事例具体,感情真挚。
2.读书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可是读书也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有的人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有的人喜欢反复阅读、反复思考的“牛嚼”式读书,有的人喜欢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的“鲸吞”式读书。那么,你是怎样读书的呢?哪种方式是你最喜欢的?一起来分享你的读书生活,传授你的读书秘籍吧。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内容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