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德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看拼音,写词语。  

    yōu yǎ   fēng zheng   xīng wàng chōu yē fá lì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

  •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王老师向我投来鼓励信任的目光。_______)(_______

    2)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日子。_______

    3)我深深感谢他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_______

    4)他一面走,一面伸手摸着衣袋,好像里边装着宝贝。_______

  • 3、形近字组词。

    偎(匍( )   粟( )   逶(蛱(

    喂(葡( )   栗( )   委(挟(

    芊( )   莓(   )   嗜(衍( )   迤(

    芋( )   毒(   )   奢(街( )   拖(

    雌(   )   馋(   )   踉(窒( )   愠( ) 

    雄(   )   搀(   )   粮(室( )   温(

  • 4、我会解词语

    咬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展现了几幅图画?

     

  • 7、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故人:____

    辞:____

    烟花:____

    下:____

    唯:____

    2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送别的时间:____;故人的去向:______

    3后人评说本诗是千古丽诗。请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1默写古诗。

    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

    A.江上风景美 B.江上鲈鱼美 C.江上一叶舟美 D.看渔民打鱼

    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散文

    那个星期天(节选)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儿,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④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写出选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中的第①段,你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④段详写的是: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______

    【5】用直线画出第②段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6】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写出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选文第③段可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留守儿童

    材料一: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分开居住、生活的儿童。在留守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以维持生计,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能接孩子进城或将其留在身边。

    材料二:

    我国现有 6000 多万留守儿童,他们长时间见不到父母,意外伤害比例高,情感需求难以满足,百分之八十以上有孤独感,人员出现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因此,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朱永新建议:“国家应修订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保障儿童亲子团聚权,根治留守儿童问题。”

    材料三:

    2012 年,贵州毕节市曾发生过5名流浪儿童在垃圾箱内死亡的事件,当即引发社会关注。2015年6月,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喝农药自杀,经抢教无效死亡。四名儿童是兄妹,最大的哥哥 13 岁,最小的妹妹才 5 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述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留守儿童需要物质和金钱,更需要亲情。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 ____________

    ②导致贵州毕节市留守儿童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饿死或误饮农药 ____________

    ③从以上材料中可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要杜绝农民工进城打工。____________

    【3】如果你的同学中有留守儿童,你会怎么做?(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找骆驼》,回答问题。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干吗生气呢,听我说嘛。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1找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老人的观察,老人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有关小题。

    聪明人的眼光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一位眼光敏锐、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的智者。

    有一天,林肯独自一人来到华盛顿的大街上,那些还没有电视等先进媒体的传播,他只要稍加改装,就不会被人认出来。忽然,他看到在一家名为《智慧》的杂志社门前围了一大群人,于是他也好奇地凑了上去。结果发现,在华丽的墙壁上竟钻了一个小洞,洞旁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不许往洞里看!”然而好奇心还是驱使人们争先恐后地向里观望,林肯也顺着小洞向里看,原来里面是用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组成的《智慧》杂志的广告画面。

    林肯总统觉得这家杂志的广告很有创意,就吩咐秘书为自己订了一份。果然《智慧》杂志不论内容、版式装帧、封面设计,还是印刷质量都称得上一流.颇受林肯的青睐。一天林肯处理完当天的公务.拿起一份新到的《智慧》杂志翻阅起来,翻着翻着突然发现这份杂志中间有几页没有被裁开。林肯很是扫兴顺手将杂志放到了一边。晚上,林肯躺在床上突然想起这本杂志的事情这既然是一本风靡世界的杂志.在管理方面应该是十分严格的,按常理是决不会出现这种连页现象的。他由此联想到杂志社在墙壁上钻小洞做广告的事,难道这里面又有什么新花样?他翻身下床找到这本杂志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开了它的连页发现连页中的一节内容竟被纸糊住了。林肯想,被糊住的地方大概是印错了。但印错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好奇心驱使林肯又用小刀一点点地撬起了糊着的纸最后发现下面竟写着这样几行字:“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1万美元的奖金,请将杂志退还本刊,我们将负责调换并给您寄去奖金。——《智慧》杂志编辑部。”

    林肯对编辑部这种启发读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极其欣赏,便提笔写了一封信。不久,林肯总统便接到了新调换的杂志和编辑部的一封回信:总统先生,在我们这次故意印错的300本杂志中,只有8个人从中获得了奖金,绝大多数人则只是采取了将杂志寄回杂志社重新调换的做法,看来您的确是真正的智者。根据您来信的建议,我们决定将杂志改名。这本杂志.就是至今风靡世界的《读者文摘》。

    在故意印错的300本杂志把机遇摆在了300个人的面前,但绝大多数人却熟视无睹只有8个人抓住了机遇还不到总数的2.7%。为什么只有8个人在平凡中发现了“非凡”,获得了奖金。

    大地回春向万物发出了请柬但并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发芽:机遇在人群中穿行,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去奋力捕捉。机遇的确有好有坏但与其抱怨没有机遇倒不如历练发现机遇的眼光。变革年代,是一个机遇特别多的年代,也是特别需要发现机遇眼光的年代。

    【1】短文叙述了林肯总统____次发现了《智慧》杂志社__________的经过,赞扬了林肯总统__________的形象。

    【2】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讲__________,在内容上起着__________的作用,从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3】文章第2自然段中括号中的句子的“不许往洞里看!”改成“请向里看”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4】面对没有剪裁开的《智慧》杂志,林肯的情绪发生了( )的变化。

    A.好奇→疑惑→扫兴→欣赏

    B.好奇→扫兴→疑惑→欣赏

    C.扫兴→好奇→疑惑→欣赏

    D.扫兴→疑惑→好奇→欣赏

    【5】请在文中用“ ”画出与“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1万美元的奖金”相照应的一句话。

    【6】对文中划线句子“在我们这次故意印错的300本杂志中,只有8个人从中获得了奖金,绝大多数人则只是采取了将杂志寄回杂志社重新调换的做法,”的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

    【7】杂志社编辑部认为,林肯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 13、美文欣赏屋。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功,等待着你

    许多年以前,伦敦住着一个小孩,自幼贫病交加,无依无靠,饱(尝 赏)了人生的艰辛。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厂做童工。

    环境虽苦,志气却不短。早就与书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 原)的他,常常贪婪地站立在书橱前,不住地摸着衣兜里仅有的买面包用的几个先令。为了买书,他不得不挨饿。一天早晨的上班途中,他在书店的(厨 橱)窗里发现了一本打开的新书,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直到把打开的两页读完才走。第二天早晨,他又身不由己地来到了这个橱窗前,奇怪,那本书又往后翻了两页!他又一口气读完了。他是多么想把它买下来呀,可是书价太高了。第三天,奇迹又出现了:书页又按顺序地翻开了两页,他又站在那儿读了起来。就这样,那本书每天往后翻开两页,他每天来读,直到把全书读完。这天书店里一位慈(详 祥)的老人抚摩着他的头发说:“好孩子,从今天起你可以随时来这个书店,任意翻阅所有的书籍,而不必付钱。”

    日月如梭,这个少年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和记者。他就是英国一家晚报的主编本佳敏·法利吉龙。

    本佳敏之所以自学成功,是因为他爱读善学,也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极富有责任心的人。善良的老人倾注给他的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温存怜悯、爱护关怀、鼓舞鞭策。身处困境的少年人由此而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进入了知识的世界,终于成为对人类有所贡献而为世人所尊敬的作家。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打上“√”。

    2解释词语。

    ①如饥似渴__________________   ②鞭策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佳敏每天在书店遇到什么奇怪的事?这是谁做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佳敏之所以自学成功,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慈祥的老人跟《小草和大树》中的骚塞在做人方面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①),或(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

    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语段的中心句。

    【3】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事实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4】“泰山”本指____________,在这里比喻________;“鸿毛”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在这里形容_______________

    【5】写出语段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   改为陈述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句型转换

    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会很成功。(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你读过什么有趣的书?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写好以后先读给家人和同学们听听,看他们是否能明白书的大意,再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要求:题目自拟,语言流畅,内容具体,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