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音、形、义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爱憎(zèng) 琴弦(xián) 吡牙咧嘴 吾盾之坚(坚固)
B.笼罩(lǒng) 绊子(pàn) 抓耳绕腮 冀复得兔(复习)
C.呐喊(nà) 揪住(jiū) 出谋划策 溺而不返(返回)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委拖 锻炼 心惊胆战
B.拇指 奔弛 摩拳擦掌
C.慈祥 骏马 出谋划策
3、下列诗句中不见儿童身影的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D.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选词填空
诚心 爱心 信心 恒心 关心 耐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要有(_________),做事要有(________),学习要有(________),与人交往要有(_______),对有困难的人要去(_________),向他们奉献自己的(__________)。
如果……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即使……也……
(________)全家数我最小,(_______)受到奶奶的偏爱。有时和姐姐吵嘴,(______)是我的过错,外婆(______)不责骂我。现在奶奶(_______)离开了我们,(______)我永远忘不了她。
5、正确读音我来填。
( ) ( ) ( )
炽热 天穹 充沛
( ) ( ) ( )
强悍 巨蟒 篝火
6、积累运用
(1)上半学期,我们学习了几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形象地描绘儿童学习种瓜的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村晚》中描写牧童放牛归来吹短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古往今来,人们常借诗句来表达爱国之情。爱国是王昌龄的豪言壮语: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爱国是陆游的殷殷呼号: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站在黄河岸边,王之涣发出了”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的感慨。
(3)《青山处处埋忠骨》中,你这样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________。
(4)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比如:“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____——无(吴)用”。我还积累了一个歇后语________。
7、按要求写词语。
(1)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与色彩斑斓意思相近的词: 、 、 。
(2)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
加点的句子让你想到 、 、 这些词。
8、猜字谜。
(1)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不照,人人都说味道好。谜底:____
(2)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谜底:____
(3)一根木棍,吊个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谜底:____
(4)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谜底:____
(5)一撇挂在三字上,乍看只有寸把长。谜底: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A.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慢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B.保罗的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看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着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爸爸心中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与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请从文中找出与A句中“又唠唠叨叨”的“又”字相呼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看画线的B句中“呆望了一阵”的“呆望”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一阵”能否改为“一眼”?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而小保罗则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致使父亲遇到难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同一问题,父子观点截然不同。相信你读了这篇文章定会有很多感受,请简单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拓展阅读。
小城三月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
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蒜苗的了。更有些孩子,他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正好可以拧成哨子,就放在嘴里满街地吹,声音有高有低,因为那哨子有粗有细。
大街小巷到处的呜呜呜,呜呜呜,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呼回来的。但是这为期甚短。一转眼,吹哨子的不见了。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在我的家乡那里,春天是快的。五天不出屋,树发芽了;再过五天不看树,树长叶了;再过五天,这树就绿得使人不认识它了。使人想,这棵树,还是前天的那棵树吗?自己回答自己:当然是的。春天就是跑得那么快。春天从者远的地方跑来了,跑到这个地方,只向人的耳朵吹一句小小的声音:“我来了啊”,而后很快地就跑过去了。
春,好像它不知道多么忙碌,好像什么地方都在招呼它。假若它晚到一刻,阳光会变色的,大地会干成石头,尤其是树木,那好像真是再多一刻功夫也不能忍耐。假若春天稍稍在什么地方流连了一下,就会误了不少的生命。
春天为什么它不早一点 来,来到我们这城里多住一些日子,而后再慢慢地到另外一个城里去,在另外一个城里也多住一些日子?
【1】多音字组词
折zhé_______shé__________
转 zhuǎn______________zhuàn______________
假jiǎ______________jià______________
【2】声音有高有低,因为哨子有粗有细。(改写成原因在前面的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春天的景色有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全文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4】用“ ”画出第5自然段的中心句。
【5】从哪里可以看出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大闹天宫(节选)
玉帝听到报告,大发脾气,命令李天王和哪吒太子率领十万天兵天将,布下十八层天罗地网,一定要捉拿悟空回来。但是天兵天将都不是悟空的对手,一个个都败下来。于是观音菩萨就建议让二郎神到花果山来捉拿孙悟空。
二郎神奉命,带领梅山六兄弟,点了些精兵良将,杀向花果山。悟空主动迎战,与二郎神打得难分难解。梅山六兄弟见悟空这时顾不上他们,就乘机杀进了水帘洞。
悟空见自己的老窝被破坏了,心里一慌,变成麻雀想跑,二郎神摇身变成了捉麻雀的鹰,抖抖翅膀就去啄麻雀;悟空急忙又变成一只大鹚鸟,冲向天空,二郎神急忙变成了一只大海鹤,钻进云里去扑;悟空一见“嗖”的一声飞到水里,变成一条鱼。二郎神从照妖镜里看见了悟空,就变成鱼鹰,在水面上等着,悟空见了,急忙变条水蛇,窜到岸边,接着又变成花鸨,立在芦苇上。二郎神变回原来的样子,取出弹弓,朝着花就打,把悟空打得站立不稳。悟空趁机滚下山坡,变成一座土地庙。二郎神追过来,见有个旗杆立在庙的后面,就知道是悟空变的,拿起兵器就朝门砸过去。两个人一边走一边打,又来到花果山跟前。
各路的天兵天将一拥而上,把悟空团团围住,在南天门观战的太上老君趁机把金刚琢朝悟空( )过去,悟空被( )中头部,( )了一跤。二郎神的哮天犬跑上去,( )住了悟空,其他天神上去把悟空( )住,用铁链( )住琵琶骨( )了回去。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
打 咬 穿 扔 捆 按 摔
【2】这场打斗中,孙悟空分别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郎神分别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写孙悟空和二郎神打斗的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感受到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桃花
春天,桃花盛开了。
蜜蜂飞到花丛中,忙碌地采蜜授粉。所有的桃花都张着笑脸,并且把自己最好的花蜜送给蜜蜂,作为对它们授粉的酬谢。
其中,有一朵桃花,非常自私。它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当蜜蜂飞到它的花蕊中时,它便大叫大骂 去 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 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好处 并且拼命摇动花枝把蜜蜂赶跑了。
后来,所有的桃花都结成了硕大的桃子,只有这朵桃花可怜地凋谢了,没有结果。
自私和吝啬不仅失去了朋友,也毁掉了自己。
【1】在第三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2】文中酬谢的意思是_______,凋谢的意思是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那一朵桃花看见别的桃花都结成了硕大的桃子,而自己却凋谢了,它会怎么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思维。
牧场之国(节选)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mó mú)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 (biāo piāo)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用“√”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意思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非常广阔,看不到边界。 ( )
(2)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 )
(3)用尽目力向远处看。 ( )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4】选文向我们展示了荷兰白天的独特风景,牧场是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毛山羊这些动物们的自由王国。
【5】作者多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既写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又写出曹操的________。
【2】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是______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3】我会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原因是( )
A.使船两面受箭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C.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时间。
【4】“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部,“漫”字在字典的解释有:(1)水过满,漾出来;(2)满、遍;(3)没有限制。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应选 ______。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句话说明了诸葛亮( )
A.诸葛亮胆子很大。
B.诸葛亮很喜欢喝酒。
C.诸葛亮推断事情正确,他很了解曹操的为人性格。
15、课外阅读
女儿很早就有个心愿,要亲眼看一看(yī yi yì)大海。
爸爸对女儿说:“你好好学习,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暑假时我带你去看一看真正的大海。”女儿听说爸爸要带她去看大海,脸上当然流露出激动的神情。
“不过,我领你去看海是有条件的,就是你必须得考多少多少个优秀才行。”
其实女儿学习不错,考好成绩是经常的事。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只要她考好,爸爸都给予(jǐ gěi)一定的物质奖励,买个书包或买件新衣服啦。‖
这次女儿考得仍然不错。
爸爸和女儿开始准备行囊去看海。爸爸对女儿说:“你看海可不能白看,带个笔记本记点什么,回来后写看大海的观后感。”没待爸爸说完,女儿就笑了。
她说:“我早就知道你会来这套,这是大人们的一贯做法。我们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或每次春游、秋游,不都是让我们完成这个那个作业,然后还要写什么观后感或游记吗?不管有没有感觉都得写。”
爸爸说:“不管怎么样,这次去看海,你必须把观后感写好,要不我们不去,我手里可是有主动权的。”
女儿脸上一片无奈。‖
他们准备好了外出旅游的东西。小到药片大到雨伞,吃的用的样样带齐。深夜,他们走向火车站。爸爸忽然想起来要买包烟,就和女儿一起去了一家小店。爸爸的烟瘾很大。这家小店卖烟时,却强行搭给他们两盒火柴。
我只买烟爸爸说不要火柴
“要烟就得要火柴。”
“我有打火机,不要火柴!”爸爸生气地说
卖烟的也来了气:“这里的烟和火柴一起卖!”
爸爸往四周瞅瞅,夜深了,周围的商店都已关门,他别无选择。
这时女儿说话了:“爸爸,买了吧买了吧,主动权在人家手上呢,你有啥办法?”
爸爸从女儿的眼睛中似乎看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1】在短文处加上标点符号。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根据文章划分的段落分别给每段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段:___
第二段:___
第三段: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中的“主动权”各指的是什么。
①爸爸说:“不管怎么样,这次去看海,你必须把观后感写好,要不我们不去,我手里可是有主动权的。”
___
②这时女儿说话了:“爸爸,买了吧买了吧,主动权在人家手上呢,你有啥办法?”
___
【5】文章的最后,“爸爸从女儿的眼睛中似乎看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什么呢?请你模仿爸爸的口气,写一段想法。
___
16、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毛主席在花山
①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他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夜以继日为全中国解放事业操劳着。
②一天早晨,主席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今天怎么没有了?”
③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
④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而影响群众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看见村里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⑤“可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⑥“这怎么会呢?多年的战争生活,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碾米。”
⑦“是。”
⑧“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⑨“知道了,主席。”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长正和一个端簸箕的大娘说话。警卫员问:“村长,大娘是要去花椒树下推碾子吧?
⑩“不,俺去西头。”大娘说着就要走。警卫员忙向村长、大娘再三解释,说首长让他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村长答应了,并告诉大娘到花椒树下碾。
⑪大娘来到花椒树下。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老乡,碾台吱吱扭扭地转了起来。
⑫警卫员回来了,主席又对他说:“任务完成不错。还有一件事等你办。”主席拿起一筒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群众送去。”
⑬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来之不易,主席一直没舍得喝。他为难了。主席说:“你想过吗?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我们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主席笑了。
⑭茶沏好了,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跟碾米的人说:“乡亲们,来喝茶吧。”开始,乡亲们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就不拘束了。喝茶水对大山里的群众来说,是新鲜事。一位大叔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喝它顶什么用?”
⑮这时,毛主席来了。乡亲们纷纷跟主席打招呼。主席笑着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主席给乡亲们讲喝茶的好处,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了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
⑯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主席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动作很娴熟。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咱们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情发展 D.游览顺序
【3】读短文,想一想: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 。
【4】按要求完成下面练习。
(1)读第④自然段,完成旁边的批注。
(2)读第⑥和⑬自然段中毛主席讲的话,从中可以感受到主席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⑯自然段,表现毛主席推碾子动作“娴熟”的词句是_______想象推碾子的情景,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还可联系《青山处处埋忠骨》,想一想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卧薪尝胆
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1】越王勾践时刻不忘的耻辱是__________。
【2】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到的屈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描写勾践“卧薪”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勾践“尝胆”的句子。
【4】选文第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是( )
A.先分再总 B.先总后分 C.总分结合 D.并列关系
【5】勾践“卧薪尝胆”的原因是( )。
A.兵败会稽后,国家贫困,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B.勾践想励精图治,发愤图强,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从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C.勾践想报仇雪恨,洗刷自己的耻辱。
18、课外阅读。
荷兰散记
细细长长的运河,清澈如镜,一道一道纵横去来。弯弯的拱桥,多情地把柔美的影子留在潋滟的波光里。干干净净的屋子傍河而立,一幢一幢小巧玲珑,好像是奶油做成的,可爱绝顶。微风过处,一架一架傲然挺立的风车,便自得其乐地大转特转。
这里,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站在运河旁边,我心神(恍惚 侊惚)根本分不清眼前的一切究竟是真实的景致呢,还是我不小心掉进了荷兰著名画家凡・高的名画里。
风车,可以说是荷兰最大的标志。荷兰地势低洼,大部分土地低于水平面,需要不断地排水,风车因此应运而生。根据粗略的统计,全荷兰大约有两千架风车。过去,风车除了用来排水外,还同时兼有榨油、锯木、灌(概 溉)、碾磨农作物等用途。时转势移,风车原本担任的这些工作,已经由其他更先进、更现代化的方法取代了,目前“仍操旧业”的风车,只有四五百架,其他的,已变成旅游业不可或缺的点(缀 掇)品了。
春天的荷兰,着实美得令人心醉神迷。郁金香狂炽盛放,黑紫色的花心,被倒卵形的鲜花瓣小心翼翼地裏着;纤纤细细的花茎,托着风情万种的花瓣,为大地增添无限异彩。
而披上冬装的荷兰,却又另有一番迷人的风姿。雪花落在运河旁边那一幢一幢色彩缤纷的小屋上,纵然是黑夜,却处处闪着晶亮的光芒,那种美丽,是安(恬 甜)而又宁静的。啊,美丽而令人心醉的荷兰!
【1】用“/”把短文中不恰当的字词划掉。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澈——_________ 宁静——_________
【3】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展现了荷兰的美丽。
【4】用“﹏﹏”画出文中描写郁金香的句子。
【5】荷兰最大的标志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它的大部分功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完文章后你的心情是否和作者一样呢?请简要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更爱荷叶。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下一枝枝光杆的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显得单调。( )没有荷叶,(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
看啊,这些荷叶,黑绿、浑圆、厚重。久旱出雨,对于像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留给湖中的鱼儿。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会忘我地保护荷花。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荷叶作为药材,可以去热清火。荷叶作为特色的包装材料,不怕水浸,不怕油污。用荷叶煮成粥,碧绿清香,清爽可口……
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奉献着。
荷叶是美丽的,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心灵美。我爱荷花,我更爱荷叶。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文中的“这些荷叶,黑绿、浑圆、厚重。”写出了荷叶的(______)和(_________)特点。
【3】在短文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第四自然段末尾的“……”表示( )
A. 表示引文中的省略 B. 表示列举的省略
C. 表示词语的重复 D. 表示话语未完
【5】下面句子运用了两种修辞,正确的一组是( )
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A. 比喻 夸张 B. 夸张 拟人 C. 排比 拟人
【6】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出文中第二段内容“叶与花”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荷叶的(_______________)精神。
【8】文章开头和结尾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20、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4%
(1)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天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缩句)
(2)我们不能随意破坏学校里的花草树木。(改成反问句)
(3)雨点落下来。(扩句,至少两处)
(4)同学们迎着早晨的朝阳认真地做操。(修改病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我们学过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设问句,你知道下面的句子是什么句吗?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再写一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是一个什么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泻了无限的父爱。(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表达。
通过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和收获吧!这次习作就请你写写自己的收获,既可以写自己学习的体会,也可以写自己克服写错别字的方法等。请做到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