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嘉峪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给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shèng  chéng) 首dōu 

    机(chéng  shèng难(wéi  wèi

    shù  )         打 

    重(zūn  zhūn  南(huái  zhǔn

     

  • 2、下列每题都有一项含有错误读音或错别字,把它找出来,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桃(yīng)

    B.生(jiān)

    C.飞(chí)

    D.带(bēng)    

    A.弱(bó)

    B.窕(yá)

    C.相(chéng)

    D.目蹲身(míng)    

    A.一声不吭

    B.手忙脚乱

    C.出谋画策

    D.养尊处优    

    A.姆指

    B.预计

    C.熟练

    D.桅杆    

  • 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此(pí)   (lú)

    B.躇(chóu)   持(jīn)

    C.泪(tì)   然(yīn)

    D.北(jì)   深山(wū)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用带有字的词语填空。

    1.它们很傻的样子,_______地跟着母亲乱跳。母亲_______啄得了一条小虫,它们便_______地过去,啾啾地争着吃。

    2.前天我去探望它们时,这些雏鸟_______不在巢里,_______它们已筑起新的巢了。

  • 5、照样子写词语

    ________地说   ________地说    ________地夸耀

    觉得________   吓得________   笑得________

  • 6、按注音写词语。

    léi zhuì zhèng kǎi  qiān tiáo   pí juàn dǎ dǔn   chōu tì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 7、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从军行》一诗中抒发了戍边将土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自相矛盾》一文中,我们知道“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向我们展示了乡村四月的繁忙与紧张。

    (3)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令  _____(   )_____(   )_____(   )

    化  _____(   )_____(   )_____(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理解

    小英雄和芭蕾公主(节选)

    杨红樱

    女孩儿的左腿从膝盖以下便没有了,而白被子裹着的右腿,修长笔直;再看她的脖子和两条手臂,细长细长的。即便是躺在病床上,夏林果也能想象出她背部的(高雅 优雅)线条。这样的身体条件,天生就是跳芭蕾舞的料!

    女孩儿的眼睛会说话。她一句话不说,夏林果也能从她的眼睛里读懂她的(哀伤 哀怨)、她的梦想。她们没有一点儿陌生感,仿佛已经认识很久很久。

    “你也是跳芭蕾舞的?”女孩儿终于开口说话了!

    “你怎么知道的?”

    “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女孩儿说,“你的腿,你的脖子,你的背,还有你走路的姿势,我以前走路也是你那样的……”

    女孩儿眼里的光暗淡下去,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微微颤抖。

    夏林果问女孩儿:“你还想跳芭蕾舞吗?”

    “想,可是,我的腿……”

    “你还有手啊!”夏林果坐在椅子上,用一个枕头压在自己的双腿上。她挺直了背,双肩下沉,颈部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她抬起手臂,(舒缓 和缓)地做波浪形的舞动。

    “啊!”女孩儿(嫉妒 羡慕)地惊叹,“真美!”

    “你也可以的。”夏林果问女孩儿,“你想试试吗?”

    夏林果把女孩儿背后的枕头拿开,把她披散的长发在脑后绾了个髻,女孩儿顿时精神多了。她挺直了背,双肩下沉,两只手臂缓缓地抬起来。

    “我们先来手位的组合练习。”夏林果一边示范,一边喊口令,“一嗒嗒,二嗒嗒,三嗒嗒……”

    随着夏林果的口令,女孩儿认真地做着每一个动作,脸上带着沉醉的微笑,仿佛又回到了明亮宽敞的、墙上有大镜子、扶杆的排练厅。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画“√”。

    【2】文中有多处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其作用不包括( )

    A.表现人物的性格

    B.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C.反映作品的时代特点

    【3】读句子,理解并填空。

    (1)“女孩儿眼里的光暗淡下去,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微微颤抖。”这句话是对女孩儿的___________描写,这时她的心情是____________的。

    (2)“她挺直了背,双肩下沉,两只手臂缓缓地抬起来。” 这句话是对女孩儿的___________描写,这时她的心情是____________的。

    【4】请写出你对夏林果和女孩儿的评价。

    夏林果:________________

    女孩儿: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说勤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索,勤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 资本论 辛勤劳动40 读了大量书籍 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写《史记》,从20岁就收集大量历史素材;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翻阅了上千本有关资料,认真演算,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勤出智慧。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就可以变拙为巧。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只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

    1给短文第二小节缺少标点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变拙为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勤出成果的,请用简洁的句子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勤奋的格言警句很多,你能写出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名著选段阅读。

    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来家,递与母亲。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①逐日把牛栓了,坐在柳荫树下看。

    弹指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着实明白了。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②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③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王冕见天色晚了,牵了牛回去。自此,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④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⑤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着来买。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

    1给上面的选文拟个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A.王冕放牛 B.王冕学画 C.王冕卖画

    2读第一自然段“ ﹏﹏﹏”的句子,请从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并画上“﹏﹏﹏”。

    3“天下哪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这句话的意思是(  

    A.天下有些事很难学会,我为什么要去学画荷花呢?

    B.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为什么不去画几枝荷花呢?

    C.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为什么要去画荷花呢?

    4文上画横线的句①、句②、句③,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句①:______  句②:______  句③:______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景物描写。

    5作者写王冕的荷花画得好,有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读画横线的句④和句⑤,选择填空。

    句④:______  句⑤:______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6从短文中你可以看出王冕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窃读记

    ①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到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②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③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④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⑤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⑥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⑦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⑧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⑨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窃读记》的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海音,我们还学过她的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__________》。“窃”字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填选项)

    ①偷盗;②偷偷地;③私下。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倾盆大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短文内容填空。

    当她感觉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___________,为了隐藏自己,她会___________,最令她开心的是下雨天,为了让别人更相信自己,她会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读书时一系列动词,用“___”画出来,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读书心理。

    5写出你对画曲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山沟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千米,就到了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①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彩带般的沟谷中。②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lán)。③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④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⑤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wèi)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处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了。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轻盈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到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蔚为壮观:_________________

    憨态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写了雪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处景物,第4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____________

    【3】短文用动态和静态描写,展示了九寨沟独有的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静态描写,而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则是动态描写。

    【4】把下面的句子插入到第3自然段中,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作“五彩池”呢。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5】作者为什么把九寨沟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呢?说说你的理解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自由快乐的园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文段中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园子里的动植物们过着__________的生活。

    仿照文段中画“_____”的句子补充下面的句子。

    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植物,表现了园子里__________的生活。

    3文段中“愿意”一词多次出现,这体现出园子中的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自由 B.无人管

  • 15、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一天,莫泊桑带着自己写的文章,去请福楼拜指导。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   )(   )。接着,他又(继续  陆续  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   )(   ),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指导  教导  引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   )(   )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   )(   )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教导  引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示  表明  表达)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敢于  善于  勇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1.把文中括号里的词语补充完整。

    2.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丰富——(   )   拐弯抹角——(   )

      豪华——(   )   满载而归——(   )

      4.用直线画出第六小节中的两句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福楼拜教莫泊桑把文章写生动的秘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感悟。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zhuì(   )下悬崖。

    ②上校一声不kēng(   )地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páo xiào   )。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   )虐,雪拍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露出cí xiáng(   )的微笑,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⑥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③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miáo(   )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⑨将军惊愣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⑩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根据拼音,将文中空白处相应的字词写在下面。

    zhuì(___)下悬崖  一声不kēng(___)    狂风páo xiào(____)

    sì(___)虐      cí xiáng(____)的微笑    miáo(____)一眼

    【2】文中画“____”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将军和上校的高尚品质。

    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将军为什么要敬礼?这个军礼包含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跳水》,回答问题。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同时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小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

    3船长为什么要让孩子跳下来,这体现了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子中“40秒”,明明时间很短,但是为什么大家却觉得时间太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理解。

    清贫(节选)

    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了我是什么人,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企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搜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外之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第一段两个国民党兵士动作的词语,品读思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对那两个兵士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是革命烈士方志敏生前所作,读完文章后,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欣赏。

    提到蜻蜓,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是烈日下翩翩起舞的优美身姿?看!在前方不远处,有一只蜻蜓正扇动着晶莹透亮的翅膀,自如地在水面上飞行,就像一位优雅的空中舞者。

    如果仔细观察蜻蜓的翅膀,你会发现每一片翅膀前端都有一个小斑点,它们被称为翅痣。翅痣较重,可以在蜻蜓飞行时减少空气阻力。如果缺少翅痣,空气阻力就会使蜻蜓的翅膀向后弯曲,蜻蜓便会失去平衡。蜻蜓能够成为捕猎高手,这些翅痣功不可没!

    “嗡嗡”有一只苍蝇飞入了蜻蜓的视线范围内,此时此刻,苍蝇还毫无察觉。突然,优雅的舞者化身“绝命飞行员”,只见它快速地扇动翅膀垂直起飞,以每秒20米的速度快速冲向猎物。与此同时,苍蝇发现敌情,然而自带雷达的“飞行员”早已锁定了它。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苍蝇打算改变航向的时候,“飞行员”将其擒获。一场狩猎圆满成功,“飞行员”降落在一根草茎上,开始享用美食。它们经常在飞行过程中用餐,不过偶尔也会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停下来细细品尝。

    你是不是注意到了蜻蜓漂亮的大眼睛了?蜻蜓可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它一共有3只单眼和2只复眼,而每只复眼都由2万到3万只“小眼”组成。借助复眼,蜻蜓可以上、下、左、右无死角巡视。任何猎物只要进入它的视线范围内,就会被它锁定。不仅如此,蜻蜓的复眼还是天生的测速仪,眼前有猎物移动时,每只小眼都会捕捉一幅画面传给大脑,经过信息处理,蜻蜓能准确判断猎物的运动速度,并预测它的运动轨迹。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能准确地把握猎物的动向,是蜻蜓成为捕猎高手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小小的蜻蜓拥有高超的捕猎水平,几乎是天生的害虫“收割机”,它们专门吃蚊子、苍蝇及其他的小昆虫,并且食量惊人。一只蜻蜓平均每天能捕食1000多只小昆虫,捕猎成功率超过95%,是大白鲨的两倍,是草原之王狮子的四倍,真让人惊叹!就这方面而言,科学家称它们是地球上最致命的猎手,是自然界里最成功的捕食者是毫不夸张的。

    【1】下列对本文的中心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绝命飞行员——蜻蜓

    B.地球上最致命的猎手——蜻蜓

    C.食量惊人的捕食者——蜻蜓

    D.捕猎高手——蜻蜓

    【2】下列素材中,没有紧密围绕中心意思来说明的一项是(  )

    A.蜻蜓能够快速、平稳地飞行

    B.蜻蜓能无死角巡视,准确把握猎物的动向

    C.蜻蜓能在飞行过程中用餐

    D.蜻蜓捕食昆虫量大、成功率高

    【3】以下关于蜻蜓用复眼锁定猎物的描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捕捉画面 ②猎物移动 ③信息处理 ④判断速度 ⑤预测轨迹

    A.②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①④⑤②③

    【4】短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就这方面而言”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蜻蜓取了不少有趣的别称:“优雅的空中舞者”“绝命飞行员”“天生的害虫‘收割机’”……请选择其中一种,说说这样写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句子练习。

    (1)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

      变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母亲偶然捉了一条小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而且过得分外喧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仿写)你从第一个盲盒中开出了三个字,要求你从中选择一个,仿照下面的例句进行造句。

          

    例句:冷——雪后的天多冷啊,蛇冷得身体僵硬,猫冷得躲在窝里不愿出来,鸟冷得不知如何是好。

    造句: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天地。

    武松打死了老虎,为民除了害。当地的老百姓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后,会怎样议论?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