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泊船瓜洲》的作者是( )。
A. 杜甫 B. 柳宗元
C. 王安石 D. 苏轼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遥望 环视 仰视 窥视 俯视 凝视 瞻仰 眺望
聚精会神地看 ——( ) 抬起头来看 ——( )
从高往下看 ——( ) 向四周看 ——( )
偷偷地看 ——( ) 怀着崇敬的心情看 ——( )
向远处看 ——( ) 从高处向远处看 ——( )
1.井口很大,井水很清,人要是朝井里( ),能照得见脸孔。
2.抬头( ),见许多人仍在努力向上攀登,这山顶却像钻在云里一般,看不见。
3.人们( )着在风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有说不出的自豪。
4.妈妈进门( )四周,笑着说:“哟,今天谁把屋子拾掇得这么干净?”
5.他一动也不动,( )着手里的那本书,久久才说:“这里有个故事啊……”
6.登上宝塔的最高层( ),只见一片林海绿波荡漾。
3、与“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对子歌,我会背。
1.云对(_____) ,香对(_____) ,晚照对(_____),来鸿对(_____),宿鸟对(_____)。
2.松对(_____),柳对(_____) ,紫娜对(_____)。葡萄对(_____),石竹对(_____) 。
3.翠麦摇风(_________),红桃映日(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看”的近义词。(填的字不能重复)
仰(______) 参(______) 检(______) (______)梢
博(______) (______)觉 东(______)西(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自相矛盾》这一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夸自己的东西要有限度,不要夸得____________。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句名言叫没有最好,____________。所以说话或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像那个卖矛又卖盾的楚国人那样说话前后相互抵触、____________了。
2.孙膑让田忌拿__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__,胜了第二场。第三场,田忌拿__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
3.“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候太长。”这个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____________,写出了大家的心情非常____________同时,也说明人们都有____________。
7、形近字组词。
憎_______ 飘_______ 吭_______ 猴_______ 绵_______
僧_______ 瓢_______ 坑_______ 喉_______ 锦_______
8、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店家道:“我家的酒____是村里的酒,____比得上老酒得滋味。”
2.店家____说____摇著头,走进店里去了。
3.____店家怎样劝武松不要上冈,武松____不听,执意上冈。
4.____武松不把老虎打死,____会被老虎吃掉。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题。
太阳终于挣脱了大地妈妈的怀抱,跃上天际。顷刻间,浩瀚的云海被太阳光一照,色彩斑斓。远近的山峰在云海的淹没下,只露出了小小的山尖,就像那大海中的小珊瑚礁……
【1】上面文字中加点的两个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hēng mò
B.zhēng méi
C.zhèng mò
D.zhèng méi
【2】上面文字中的“顷”字,第二笔正确的一项是( )
A.一
B.
C.〡
D.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口中剿匪记(节选)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我口中所剩的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
把我的十七颗牙齿,比为一群匪,再像没有了。这匪是官匪,即贪官污吏。因为普通的“匪”,是当局明令通缉的,或地方合力严防的。而我的牙齿则不然,我非但不通缉它们,严防它们,反而袒护它们。我天天洗刷它们;我留心保养它们;吃食物的时候我让它们先尝;说话的时候我委屈地迁就它们;我决心不敢冒犯它们。
怎见得像贪官污吏呢?官是政府任命的,人民推戴的。但他们竟不尽责任,贪赃枉法,危害国家和人民。我的十七颗牙齿,正同这批人物一样。它们原是我亲生的,从小在我口中长大起来。它们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与我痛痒相关的。它们是我吸取营养的第一道关口。它们替我研磨食物,送到我的胃里去营养我全身。它们站在我的言论机关的要路上,帮助我发表意见。它们真是我的忠仆,我的护卫。它们居心不良,渐渐变坏。起初,有时还替我服务,为我造福,而有时对我虐害,使我苦痛。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使我奇痒,使我大痛,使我不能作画,使我不能作文,使我不得说话,使我不得安眠。我已经隐忍了近十年了,还要不断地买黑人牙膏、消治龙牙膏来孝敬它们呢!
………
有一天,许钦文先生来看我,他满口金牙,欣然地对我说:“我认识一位牙医生,我劝你也去请教一下。”我反问他:“装了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他说:“夫妻从此不讨相骂了。”我佩服许先生说话的幽默。后来有一天,我居然自动地走进易医师的诊所。经过他的检查和忠告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口中的国土内,养了一大批官匪,若不把这批人物杀光,国家永远不得太平,民生永远不得幸福。我就下决心,马上任命易医师为口中剿匪总司令。攻了十一天,连根拔起,满门抄斩。我再托易医师另行物色一批人才来。要个个方正,个个千练,个个为国效劳,为民服务。我口中的国土,从此可以天下太平了。
【1】本文说的“口中剿匪”指的是___________。
【2】说说作者用“口中剿匪记”作为题目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这体现出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4】作者把口中的“十七颗牙齿”比喻成“官匪”,两者的相似点是什么?这样比喻可以产生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的仅仅是自己拔牙的经历吗?你还从短文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细读《再见了,亲人》选段,回答问题。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嫂”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除部首外有(_____)笔。
【2】用“______”画出反问句。把它改写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经送了几十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请在文中找出大嫂付出了什么代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嫂为志愿军付出这样高的代价,请你结合课文和资料,说说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再次品味课文,我们会有新的收获。
⑴《清平乐·村居》是 代诗人 的作品,其中描写孩子生活情境的诗句是 , 。 , 。
⑵请你回味课文,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出对这些人物的评价,再次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①《晏子使楚》中的晏子
②《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
⑶细细品读下面语段,相关问题。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有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起来。
①“爸爸”在沉思:
②“爸爸”之所以微笑,是因为他看到:
③“爸爸”之所以微笑,更因为他所看到的景象在自己心中有着另一层深刻含义:
13、课外阅读。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1年,魏国举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领军队进入魏国境内。魏惠王深恨齐国一再干预魏国的大事,于是派大将庞涓率兵10万阻击齐军,誓与齐军决一死战。
孙膑见魏军来势凶猛,并且敌我力量寡众悬殊,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便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诱庞涓上钩。他命令军队向马陵方向撤退。马陵沟深林密,道路曲折,适于设伏。孙膑命令士兵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的灶坑,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再减为3万个。庞涓一见大喜,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便亲率精锐的士兵追赶,天黑时赶到马陵,命士兵点火把照路。火光下,只见一棵大树被剥去一块树皮,上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庞涓顿悟中计,刚要下令撤退,齐军的伏兵已是万箭齐发。魏军进退两难,阵容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庞涓自己知道厄运难逃,于是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1】联系短文,解释下列词语。
欲擒故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退两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膑是如何施展欲擒故纵之计,诱庞涓上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庞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具体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孙膑的哪些故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耍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节选自丰子恺的《手指》
【1】片段中,大拇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语言的风趣,请用“_____”画出一处即可。
【3】作者笔下的大拇指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她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在取得成就、受到人们尊敬时,首先想到的是少年时代教自己法语的欧班老师。∥
1920年春天,玛丽·居里和他的丈夫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工作,终于从大量的沥青和铀矿中提炼出一克放射性元素镭,为人类打开了进入原子时代的大门。有一天,(欧班老师 玛丽·居里)收到了一封挂号信,信上的署名是(欧班老师 玛丽·居里)。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怎么会给一个又老又穷的教师写信呢?他用颤抖得手拆开信封。
欧班老师读完信,泪水立即用处眼眶。原来,玛丽·居里就是20年前门门功课都靠第一的小姑娘玛丽亚。居里夫人在信中向老师深表敬意。她告诉老师,自己一直在法国从事科学研究,她诚恳的邀请老师到巴黎作客,还寄来了全部的往返路费。∥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著名:
②默默无闻:
(2)按分好的段落,概括各段段意。
一:
二:
(3)文中,哪句话写出居里夫人的巨大成就?用“-”划出。
(4)文章主要写了( )
①居里夫人平易近人。
②居里夫人成为名人后仍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小学老师。
16、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景阳冈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见( )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将下面的动词选填到文中的括号内。
扑 闪 掀 剪
【2】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画“﹏﹏﹏”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重点描写这一部分的用意是( )
A.介绍老虎有捕食绝技。
B.呼应前文,表示武松后悔了。
C.为文章增加趣味性。
D.从动作描写方面来表现老虎难打。
17、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 枪 和 鞭 放在门墩儿上 各自虎势儿一站 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文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节。
【3】小嘎子认为自己的优势和小胖墩儿的劣势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段描写中,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象一下,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后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第一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这句话从________面反映了船夫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属于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体现了________。
【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________。
1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话说李逵将水取来,来到松树边石头上,却不见了娘,只有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心头一惊,忙连声叫喚,却无人回应,李逵顿时心慌,忙丢了香炉提上朴刀四处查看,只见不远处的草地上有团团血迹,李逵见了,就趁着那血迹寻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啃一条人腿,李逵顿时须发竖起,将手中朴刀一挺,一刀一个就结果两只小虫。
这时那母大虫从外回来,见此情形,张牙舞爪向李逵扑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害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带着刀,往涧边跳去,李逵拿了朴刀,赶上前去。那老虎负疼,直往山下奔去。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请给选文命一个恰当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时那母大虫从外回来,见此情形,张牙舞爪向李逵扑来。”从“张牙舞爪”一词中你体会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下文品读画线句子,写出它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忆我们学过的《景阳冈》一文,写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段中,我们看出李逵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把任务交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刚几下就爬到了杆顶,非常灵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改为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祖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大娘走过小路。(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比山还高的比海还深的兄弟情谊,我们不会忘记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模仿秀
(1)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句子)
愿意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23、习作。
翻开影集、日记……回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某个时刻的某件事情又涌上心来,让你感慨万千。请以“那一刻,我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习作。注意把“那一刻”发生的事情经过写清楚,把当时的感受写真实。文中一律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