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韶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拨草 擂鼓

    B.字谜 慈详

    C.露陷 矛盾

    D.绵羊 纽扣

  • 2、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人弗能也。我叫他,他答了一声。

    B.住阵地。卫家园。

    C.吾矛之利,于物无不也。他遭人害。

    D.得兔。重使用。

  • 3、我国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下面哪几句话能强烈表达我们的自豪之情(   

    A.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B.这真是中国人的骄傲啊!

    C.这怎能不让中国人感到骄傲?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________

    (2)雪花纷纷扬扬快乐地飘落到大地上。             ________

    (3)她学会了织毛衣,学会了裁衣,学会了包饺子。   ________

    (4)真正的英雄是谁?是人民群众。                 ________

  • 5、照样子组词。

    (1)告   造(造成)   _____( )   _____( )   _____( )

    (2)沟   ( )   _____( )   _____( )   _____( )

  • 6、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      )

    2.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      )

    3.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      )

    4.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      )

  • 7、分清这些字,分别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豪壮的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2)来到黄鹤楼,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送好朋友孟浩然去扬州的情景,看着滚滚的长江水,我吟诵起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次观看讲述古代边塞战争的影视作品时,看着偏远冷寂的边塞之地,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里面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外短文《吃瓜子》,完成练习。

    吃瓜子(节选)

    丰子恺

    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闲”法。要“消磨岁月”,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其所以最有效者,为了它具备三个条件:一、吃不厌;二、吃不饱;三、要剥壳。

    俗语形容瓜子吃不厌,叫作“勿完勿歇”。为了它有一种非甜非咸的香味,能引逗人不断地要吃。想再吃一粒不吃了,但是嚼完吞下之后,口中余香不绝,不由你不再伸手向盆中或纸包里去摸。我们吃东西,凡一味甜的,或一味咸的,往往易于吃厌。只有非甜非咸的,可以久吃不厌。瓜子的百吃不厌,便是为此。有一位老于应酬的朋友告诉我一段吃瓜子的趣话:说他已养成了见瓜子就吃的习惯。有一次同朋友到戏馆里看戏,坐定之后,看见茶壶的旁边放着包打开的瓜子,便随手向包里掏取几粒,一面咬着,一面看戏。咬完了再取,取了再咬。如是数次,发见邻席的不相识的观剧者也来掏取,方才想起了这包瓜子的所有权。低声问他的朋友:“这包瓜子是你买来的么?”那朋友说:“不。”他才知道刚才是擅吃了人家的东西,便向邻座的人道歉。邻座的人很漂亮,付之一笑,索性正式地把瓜子请客了。由此可知瓜子这样东西,对中国人有非常的吸引力,不管三七二十一,见了瓜子就吃。

    俗语形容瓜子吃不饱,叫作“吃三日三夜,长个屎尖头。”因为这东西分量微小,无论如何也吃不饱,连吃三日三夜,也不过多排泄一粒屎尖头。为消闲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倘分量大了,一吃就饱,时间就无法消磨。这与赈饥的粮食目的完全相反。赈饥的粮食求其吃得饱,消闲的粮食求其吃不饱。最好只尝滋味而不吞物质。最好越吃越饿,像罗马亡国之前所流行的“吐剂”一样,则开筵大嚼,醉饱之后,咬下瓜子可以再来开筵大嚼。一直把时间消磨下去。

    要剥壳也是消闲食品的一个必要条件。倘没有壳,吃起来太便当,容易饱,时间就不能多多消磨了。一定要剥,而且剥的技术要有声有色,使它不像一种苦工,而像一种游戏,方才适合于有闲阶级的生活,可让他们愉快地把时间消磨下去。

    具足以上三个利于消磨时间的条件的,在世间一切食物之中,想来想去,只有瓜子。所以我说发明吃瓜子的人是了不起的天才。而能尽量地享用瓜子的中国人,在消闲一道上,真是了不起的积极的实行家!试看粮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便可想见中国人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

    我本来见瓜子害怕,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

    1瓜子吃不厌的原因是(  )。

    A.瓜子的营养成分高 B.瓜子非甜非咸的香味

    C.吃瓜子有益人体健康 D.可以消磨时光

    2第2自然段中作者插入叙述朋友说的“吃瓜子的趣话”的目的是(  )。

    A.强调作者的朋友喜欢吃瓜子。 B.说明作者朋友诚实。

    C.说明邻座的人大方。 D.说明瓜子对国人的吸引力。

    3文章的结构属于(  )。

    A.总—分—总 B.分—总 C.并列 D.递进

    4“最好越吃越饿,像罗马亡国之前所流行的‘吐剂’一样……”句中的“亡国”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试看粮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在表达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作者更加害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文片段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dèng       ),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yāo       )喝,牛脖子上的líng       dāng       )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shēng       chù       ),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根据拼音,按顺序在文中括号填写汉字。

    【2】本段描写了____________这两个时间的场景,表现了牧场的______之美,请摘录一个描写动物静态的句子:____________

    【3】本段节选自《______》,在原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白杨(节选)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消失---________    坚强---________    动摇---________

    3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我们了解到白杨树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点。

    4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  的写法,借介绍白杨树的特点,实则是赞美  ________的精神。

  • 12、阅读中学习方法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狼牙山上,五壮士那惊天动地的喊声好像还在耳畔,五壮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秋天,五位抗日战士顺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为了保证人群众和连队主力的绝对安全,他们放弃了生的道路,毅然走上绝路,把敌人引上悬崖。他们在子弹用尽的情况下,顽强地与敌人战斗,最后英勇跳崖。他们那种不怕牺牲、坚决和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想想自己平时的表现,再看看那些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壮士,我感到十分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平时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打退堂鼓,遇到刮风下雨就不想去上学。与狼牙山五壮士相比,我的意志是多么薄弱啊!

    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翁,我们更应该磨炼自己的意志,陶冶自己的情操,把保卫祖国、振兴中华作为自己最光荣的职责。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使自己从雏鸟变成雄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全力以赴,奉献自己的一切……

    1这是一篇(  )

    A.记叙文 B.散文 C.读后感 D.说明文

    2请概括第二自然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的句子被称为什么句?(    )

    A.承上的作用 总结句

    B.启下的作用 总起句

    C.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句

    D.统领全文的作用 总起句

    4这篇文章详写了(  )

    A.文章的主要内容。 B.读完文章后的感受。

    5作者将自己的哪些方面与文中的人物作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读《狼牙山五壮士》的深切感受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轻放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 “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 “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④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 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 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11)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文章写了父亲哪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两次出现“光明使者”,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轻放”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⑤段写路人的表现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请你写一下你和父亲之间的一件事情,至少运用3种人物描写方法(不少于2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丁雅诵

    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很久以前、在学生时代念过的诗,似乎自然而然地就被勾了出来。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正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表现,也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多读多记是必要条件。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出口成章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1短文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怎么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16年推出的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请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以下问题。

    (1)你觉得中央电视台推出这档节目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两句带“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训练场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 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 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他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上题目。

    2每次参加过家长会,母亲的表现是怎样的?请用“——”画出描写母亲表现的句子(表情、动作、心里活动等)说说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每一次开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你明白母亲这样做是为什么吗?说说母亲这样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在脚下多垫些石头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其实,我有着不少优势呢,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我一边抱怨命运的不公,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优厚的薪水的同窗。这样一来,不仅对工作没了热情,而且连写作也没兴趣。我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调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拿一份优厚的报酬。

    就这样,两年时间匆匆过去了,我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期间,我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终却没有一个接纳我。

    然而,就是那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一直想改变的命运。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因而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很快围出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我来晚了,站在人墙后面,跷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视线。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我不知道他垒这个台子花费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赛,但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冲我粲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却是那样地清楚。

    刹那间,我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

    从此以后,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我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我的头上。业余时间,我不辍笔耕,各类文学作品频繁地见诸报刊,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如今,我已被调至一所自己颇喜欢的中专学校任职。

    其实,一个有理想的人只要不辞辛苦,默默地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就一定能够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风景,摘到挂在高处的那些透人的果实。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

    密不透风:____________

    【2】文章中两次出现“在脚下多点些砖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所“看到自己渴望的风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谈谈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我国古代就有“结绳记事”的方法。发生了一件事儿,人们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各个结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表示那些事儿重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人们往后看了这些绳结,就可以记起以前经历的许多事儿。

    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没有文字,他们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代替绳结。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绳结容易分辨。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读”了这本“书”,他们就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故事。

    不但如此,在文字创造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方法。跟记事用绳结或贝壳一样,他们也用一些东西来表示意思。譬如这一族送给那一族一杆枪或者一支箭,这就是一封宣战书。那一族收到了,就拿起武器来,准备战斗,决不会误会成别的意思。

    从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送给相邻的一个部落首领一封信。这封信一共四样东西:一只死鸟,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还有五支箭。这些东西包含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像老鼠一样在地底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上跳跃吗?如果不能,休想跟我们打仗。什么时候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用乱箭来对付你们!”∥

    如果有一天,我们从邮递员手里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没有别的,只是死鸟、死老鼠这些东西,我们唯有连声叫怪,猜想是哪一个淘气的朋友寄来开玩笑的。谁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的信。

    【1】读第二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这本‘书’”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中,部落首领的信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已经用“∥”分成了三段,请写出各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一比,想一想,有了文字之后的信,跟没有文字的信相比,进步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麦人喜欢管闲事。这是在丹麦工作多年的朋友一个极深的印象。在公共场所,你的车子没有准确地停进画定的位置,或者你停车后没有及时熄火,从路上走过的任意一个人,或是一直在远处长椅上发着呆的一个什么人,便会走到你的身边来,请你把车子按规矩停好,或是请你让车子安静下来,停止排气。你在钓鱼,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会走过来。你以为他来给你助兴,他其实是来看你的鱼桶。如果你钓的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他就会要求你把这些鱼放回到你钓鱼的水里去。并且,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他们不只是提醒一下,说说而已,而是一直要在旁边监督着,直到你完全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才很欣然地跟你道一声谢谢,然后继续走他们的路或去发他们的呆。邻里之间也更是管得宽。哪家的房子油漆好久没刷了,屋顶上的草发黄了,别人就会来敲你的门:你的房子该修修了,要不要帮忙?你如果说眼下没有工夫,或是要出门旅行,别人就会帮你请来油漆工或检修工。等你回来,把账单给你,你如数付账就是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准确——________   安静——________   开放——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再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毫不相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

    3丹麦人喜欢管闲事,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是在管闲事吗?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这些爱管闲事的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吧!

  • 19、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人物措写一组(节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仲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①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男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②赵氏慌忙措擋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这个片段写了严监生______的特点。

    【2】我能用成语“_____”来形容严监生的病情。

    【3】写出画“ ”的句①和句②所用的描写方法。

    句①______________ 句②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询问与判断都播了头:第一次“摇”表示_________,第二次“摇”得狠是因为__________,第三次“摇”时把眼闭着表明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严监生当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乐园。

    1李丽坚持练习书法。李丽能写一手好字。(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神舟5号顺利升空了,全国人民无不欣喜万分。(改成反问句,句子意思不变。)

    3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改成字句)

    4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改成字句)

    5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6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修改病句)

     

  • 21、句子花园

    1.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十分艰苦。(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波把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的消息传遍了世界。(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星期天,我写完了作业,就在屋里看《西游记》。正当我看得有声有色的时候,爸爸走了进来,问:作业检察了吗?我漫不经心地郑重地回答:保证没错。爸爸庄严地说:再看一遍!别那么自信,作业不能有一点马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式魔术(按要求改写句子)。

    1)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改成反问的语气)

    _______________

    2)没有哪一个学生说王老师不是好老师。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小明说:今天我不去学校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时刻、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请选择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语句要通顺,书写要端正,不要背诵例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