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和“燦”的读音一样的字是( )
A.餐
B.璨
C.目
D.藤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欺负 破绽 肢体 格局
B.无疑 侄子 侯咙 学徒
C.粉刷 绝活 派头 鼓点
D.衔接 屏障 神圣 侵犯
3、选词填空
幽静 清幽 恬静 清秀 干净
( )的脸 ( )的月光 ( )的小路
( )的教室 她的脸很( )
4、用“精”字组词填空。(不重复)
李师傅(______)雕刻艺术,他花费了毕生的(______)去研究。他制作的工艺品构思(______),每件都很(______),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5、根据意思组词语。
1. 有才华,出彩的 (________)
2. 长相,样子 (_________)
3. 讲话,下命令 (__________)
6、照样子,把含有比喻义的成语补充完整。
挺拔如______ 暴跳如______ 浩瀚如______ 凝滑如______
心急如______ 水平如______ 岁月如______ 日月如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天来了,我们踏________,撒________,走遍青山碧岭,________。看到桃花盛开,不禁吟诵起叶绍翁的佳句________,________。听到孩童在菜花丛中嬉戏欢笑声,脑子里立刻浮现出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画面。
2.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________,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________的花,这繁花从________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________……
3.《早》一课作者写梅花就是为了_____________。自古以来,梅花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是文人墨客赞颂的对象,如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________。”
4.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自己________,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开学以来,我在课本中认识了许多人物,有________的冰心,身残志坚的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其中,我最敬佩________,因为________
8、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1.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3.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焜黄华叶衰。
5.恻隐之心,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弥留之际
末了,终于到了弥留之际,那几日,老头儿葛朗台结实的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他要坐在火炉旁边,密室之前。他把身上的被子一齐拉紧,裹紧,嘴里对拿依说着:“裹紧,裹紧,别让人家偷了我的东西。”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了,他能够睁开眼的时候,眼光会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
“在那里吗?在那里吗?”问话的欧也妮听得出他惊慌得厉害。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欧也妮把金子铺在桌子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他那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眼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吓人的动作——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流着泪跪在他前面,可是他看不见。
“父亲,祝福我啊。”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以后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
【1】这篇短文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表现了葛朗台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体会葛朗台的内心,写一写。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文章末尾女儿欧也妮的话是多余的,可以删掉。你认为呢?写写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跳水》选文,完成训练。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心惊胆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很长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归纳选文第1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大量描写了船长的语言和动作,你认为船长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汉字,最美的文字
红山飞雪
①走进书法展览大厅,流连于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前,仿佛置身于百花盛开的花圃中。看那一幅幅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书法作品,如同朵朵盛开的奇葩,摇曳生姿,争奇斗艳。行草篆隶楷,犹如夜幕上的星辰,熠熠生辉。驻足在巨幅作品前,凝神屏息,细细品味,你会觉得作品中那一个个汉字在飞扬,在律动,在含情,在妩媚。各呈妖娆,各具情态。
②这就是我眼中的汉字,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③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像一条滚滚的长河,在人类历史的河床上奔流不息。从最初的甲骨文到今天的行书楷书;从原始的记录工具的今天的书法艺术,伴随着我们的先人一路从北京的山顶洞中走向平原,河畔,走向高雅的艺术殿堂。汉字在不断进化,嬗变,趋于完美。文人墨客借助于它寄情山水,吟风弄月;才子佳人借助于它把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寄向千里之外,写入那个人的心头。而那些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们,更是将那一个个方正的汉字挥洒的墨香淋漓,满纸龙蛇舞。
④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如此含情脉脉,千娇百媚呢?你看那一个个篆字不就是一幅幅绝美而神秘的图画吗?将篆书“鱼”字放在你的眼前,是不是觉得它在畅游,自由而活泼。那“井”字,“车”字无不表情达意,如书如画。汉字的形态美是无与伦比的,汉字的情态美更是举世无双。“妙”字由“女”“少”组合而成;由“女”“少”意会而成的“妙”字,其情态之美真是妙不可言。类似的字还有很多,如“歪”,“尘”,“鲜”等。真可谓观其字而会其意,读其句而达其情。
⑤世界上又有哪一种文字可以和汉字媲美呢?西方文字那简单的线条无论如何也结构不出任何可以言美的图画,更无法上升为艺术。我们的邻国不甘心口说东洋话却书写我中华的汉字,于是,对汉字进行拆减和变异,原本栩栩如生的汉字被肢解的支离破碎丑陋不堪,就像一个个脸上涂抹一层厚厚粉脂的艺伎,无任何美感可言。所以,在日本,那些推崇真正艺术的书法家们,他们的书法作品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华汉字,从这些充盈着无穷魅力的真正汉字中,他们才会领略到书法的精粹和艺术的纯粹,才会欣赏到文字的美感和创作的乐趣。这样的书法才会生机勃勃,令人沉醉。
⑥经历代书法家们潜心创作,不断推陈出新,汉字已演变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不断演变进化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变革,创新的汉字,都如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文明的天幕中。不必说篆书的图案美,也不必说金文的娟秀和华贵,那隶书的古朴妩媚,魏碑的森严遒劲,楷书的疏朗端庄,行书的闲适飘逸,还有那草书的恣肆昂扬。更不必说行楷,隶意楷书,隶意行书等等奥妙无穷的书写形式,无不彰显出汉字艺术之美,令人如痴如醉,欲穷尽其美而食不甘味。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如此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呢?
⑦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在由工具升华为艺术的进程中,造就了灿若星辰的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张旭……一个个星光闪闪的名子,将中华文明的锦绣点缀得如此灿烂辉煌,也成就了有别于世界文明的独特景观。除中华而外,你见到过谁以写字而闻名于世的吗?你听说过哪一种文字被人们书写成艺术,悬挂于厅堂,被流传,被珍藏,被尊为国宝吗?文章之美世人皆知,而文字之美唯有龙之传人创造之,这不能不说是我中华对世界文明一大贡献。
⑧列夫•托尔斯泰被尊为世界文豪,但丁被称之为伟大的诗人,他们都以诗文名动天下。王羲之以书法被尊为“圣”,这在他国是无法想象,也是难以做到的。《兰亭序》得以流传不朽,到底是得益于书法的精湛还是文章的精彩呢?文章的确非常之美,但书法的造诣更高,书法和文章双玉合璧,相得益彰,这岂不是千古美谈?
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而文字就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没有属于自己本民族文化,还可以长盛不衰,这样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有了自己的文化,却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文字来传播,来表达,那是一个残缺的民族,至少不是一个完美的民族。
⑩因此,我们拥有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美不胜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汉字的评价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鱼”、“车”、“妙”、“鲜”等汉字,解说了汉字哪些独特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8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列夫•托尔斯泰,但丁,王羲之,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汉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手指(节选)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读读而线句子,这个句子是个( )句。
A.排比 B.比喻 C.拟人
【2】除了选文中列举的,自己的食指还帮你做了哪些事情?(请举出3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描写了食指___________的外形特点,列举生活事例,表现了食指勤奋、___________、敢于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13、课外阅读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
【2】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_____”画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
(2)短文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半瓶阳光
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
屋前的空地上,小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 ”她手指向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 !”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我当然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 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暖意。难道我也抓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回屋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太阳。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她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滋鞄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越发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 “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明亮——(__________) 顽皮——(________)
【2】短文第1自然段属于___________描写,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
A.为下文女儿捉阳光作铺垫 B.点明短文的中心
【3】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小女儿捉到了阳光?用横线画出来。
【4】仔细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的不同含义。
(1)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暖意。
(2)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第(1)句中的“暖”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中的“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对“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戈壁滩
我在新疆当过八年汽车司机,与戈壁滩结(jiē jié)下了不解之缘。戈壁滩一片A,只有来到饭馆,才能见到人影。所以新疆司机特别喜欢搭客,谈天说地,嬉笑逗乐。
戈壁滩常起风,那风格外凶猛。你坐在驾驶室内,只听得无数细砂石“沙沙”作响,有时候甚至会把一辆车的油漆剥个精光。戈壁滩上的旋风更多,一根冲天尘柱,会扯断帐蓬的脚绳,会把倒在地上的人连推几个跟头。
戈壁滩难得有雨,但有雨便是暴雨。因为石子渗水能力差,所以一下雨就形成狂暴的洪流。有一年,我在天山公路上遇到过一次洪水。当时,我的车正慢速行驶,忽然听到一阵可怕的雷鸣般的声音。师傅们曾告诉我这是洪峰来的声音。我急忙把车驶上一个山坡。车刚停稳,洪峰已到,大块的石头在洪流中滚动,真有排山倒海之势。第二天清晨,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是路面全被砂石堵塞(sāi sè)了。
①戈壁滩也有自己的长处,便是寂静。②天若不冷不热,我常躺在黄沙上遐(xià xiá)想:我在寂静中B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也在寂静中猜测着一块块碎陶片的来历……
(1)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内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文中A处应选的词语是 (荒乱 荒凉 荒诞);B处应选的词语是(编辑 编写 编织)
(4)“不解之缘”的“缘”,部首是 ,除部首外还有 笔。
(5)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排山倒海:
②遐想:
(6) 读下面的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①寂静是戈壁滩的一大缺点。( )
②文中用“雷鸣般的声音”比喻洪流的声音。( )
(7)根据文章意思填空。
①文章写了 和 两个例子说明戈壁滩的风十分凶猛。
②戈壁滩一下雨就形成狂暴的洪流,原因是
。
(8)写出第3段大意。
(9)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戈壁滩的风和洪流?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
“我进去,我进去!”忽地树丛中跳出一只石猴,应(yīng yìng)声叫道。
好猴子!你看他闭上眼睛,蹲下身子,纵(zòng zhòng)身一跃,倏地一下就跳进瀑布中,惊得其他猴子大叫。石猴睁眼一看,里面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是一座桥梁。他定神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的水从石孔中冲贯而出,倒挂着流下去,遮蔽了桥门。石猴走上桥头,只见一座石房子赫然显现在眼前。房子周围种着修竹梅花,里面石锅石碗、石凳石床应有尽有,像有人家住着似(sì shì)的,却杳无人迹。他回头又见桥边一块大石头上刻着十个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喜得眉开眼笑,急忙抽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叫道:“大造化,大造化!”猴子们见他出来,团团把他围住,七嘴八舌地抢着问。石猴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喜得猴子们抓耳挠腮,大呼小叫,急着要进去。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文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应(yīng yìng)声 纵(zòng zhòng)身 似(sì shì)的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杳无人迹”的意思,再用它写一句话。
________
我写的一句话: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词语。
喜得眉开眼笑。________
抓耳朵搔腮帮子,形容高兴或焦急。________
应该有的全都有,形容一切齐备。________
【4】你能给这段话加上一个小标题吗?试一试吧!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________
17、阅读。
捅马蜂窝
爷爷的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 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说。
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就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吓得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消肿后的几天里我都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后来爷爷告诉我:“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那它为什么还要蜇我呢,这样它自己不也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那是多大一个家呀!它当然要跟你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我不禁想起那天马蜂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搏,真像一个英雄……我看着被捅下的蜂窝和马蜂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niè)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有删改)
【1】爷爷后院最壮观的是什么?( )
A.鸟儿
B.蝶儿
C.虫儿们
D.马蜂窝
【2】文中捅马蜂窝的人是谁?( )
A.“我”
B.妹妹
C.奶奶
D.爷爷
【3】“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这句话采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侧面描写
D.心理描写
【4】“我不禁想起那天马蜂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搏,真像一个英雄……”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
A.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一搏行为的敬佩。
B.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一搏行为的不解。
C.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蜇“我”心有余悸。
D.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蜇“我”心存仇恨。
【5】仔细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会怎么评价文中的“我”?请联系文章至少说出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兰的花(节选)
在茫茫的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向上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花边的白花,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有个老板竟然愿意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棵罕见的郁金香,瞧瞧,代价多高!在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一座童话里的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枝郁金香。”荷兰人爱郁金香,并把它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小而可怜的模样了,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亭亭玉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秀姿天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兰人对郁金香的情感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我们不仅欣赏了荷兰的花,还了解了荷兰的人。荷兰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一)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二)火烧圆明园始末(节选)
身处北京城的英军吴士礼中校用日记记录了这个惊人的场景:“连续两个整天,浓烟形成的黑云一直飘浮在昔日繁华富丽之乡的上空,西北方向吹来的清风,将这浓密的黑云刮向北京城,浓烟带来了大量炽热的余烬,一浪接一浪地涌来,无声地落在大街小巷,述说和揭露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毁灭与惩罚,日光被黑烟和浓云遮蔽,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暗红的火光映照在往来忙碌的士兵脸上,使得他们活像一群魔鬼,在为举世无双珍宝的毁灭而欢呼雀跃。”
【1】选文(一)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破坏、毁掉等动词生动地表现出了英法联军的野蛮,用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表现出了英法联军的贪婪。
【2】两篇选文的写法是不同的,选文(一)运用___________,记录了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事实;选文(二)运用__________,再现了圆明园被焚烧时的场景。
A.描述的手法 B.人物形象的刻画 C.具体的表示时间的语句
【3】两篇选文虽然写法不同,但是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 )之情。
A.对国宝被毁掉的痛惜,对外国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愤怒。
B.对国宝的赞美
C.对日记中所描述场景的赞美
20、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照样子,仿写句子)
________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
21、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小三看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银杏树发芽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在这金色的海滩上完成一座最美的雕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姑娘救了那只受伤的蝴蝶。(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构思诸葛亮立军令状的画面时,你想要将“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放入旁白中,改后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一天晚上,我看到桌子上有颗草莓糖,顺手拿起来剥开糖纸放到了嘴里。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我……我居然变成了……
要求:①根据上面提供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一个探险故事,题目自拟;
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写出心情的变化;
③做到格式正确,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