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词填空。
报仇 报复
1.武工队抄了镇上鬼子的老巢,鬼子几天后采取了疯狂的( )行为。
2.奶奶被鬼子害死了,嘎子为了给奶奶( )踏上了寻找八路军的道路。
引进 引导
3.导游小姐( )我们参观革命老区。
4.张嘎把鬼子( )屋里,想俘虏他们。
2、你能判断下列每组词语吗?如全部正确请画“√”,如有错误请画“x”。(3分)
(1)不计其数 隐隐约约 自不量立 ( )
(2)奇花异草 置之不理 秉烛夜游 ( )
(3)微波淋淋 惊荒失措 情不自禁 ( )
3、下列对作品的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尼斯的小艇》——马克·吐温——英国
B.《跳水》——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C.《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美国
D.《两茎灯草》——冯骥才——清代
4、通过看注释、读古诗、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古诗中几个地名。
玉门关:_________________
楼兰:_____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了这几个难理解的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课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来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们,与同学们进行亲切交谈,并和他们一起背诵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同学们发自内心地(____________)江主席。
6、形近字组词。
拇(_______) 祸(_______) 憎(_______) 赋(_______) 纽(_______)
姆(_______) 锅(_______) 赠(_______) 斌(_______) 扭(_______)
7、根据课文完成填空。
在辽阔无边的蓝天上,云彩有时候( ),像( ),可顷刻之间又化成( ),下起雨来。乌云罩不到的地方却仍然是( )。骤雨还没住,却出现一个奇丽的景象——( )。不一会儿,风吹散了云彩,雨自然也停了。云彩又变成了( ),有的化成( ),有的散成( ),也有的被吹成( )。从中,我们感受到( )。
8、认真读下面这段对话,注意提示语的位置,想想一共用了哪几种对话方式,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四种对话方式。
9、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开玩笑地问:“喂!请问迈克尔·乔丹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我大笑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也有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会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必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门口。”闻言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到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幽默地说他的头发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的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因秃头而自卑。相反,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文明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越富有幽默感。看来,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露声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中生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其“幽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阐述“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
简练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______________的写法,写了两个人对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情况的不同态度。
【5】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幽默的语言确实能化解尴尬,显示自信。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请写一写你自己的幽默时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加油站
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起来了。她们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了。
火柴熄灭了,四周一片漆黑,小姑娘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圣诞早晨,雪停了,风小了,太阳升起来了,照得大地金灿灿的。大人们来到街上,互相祝贺着圣诞快乐。小孩们穿着新衣,愉快地打着雪仗。
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在她周围撒满一地的火柴梗,小手中还捏着一根火柴。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寒冷一 光明一 快乐一 幸福一
2.照样子,写词语。
金灿灿:
各种各样:
3.联系上下文,注意划线的部分,理解下列句子。
(1)她们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了。
(2)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
11、课外阅读。
元宵观灯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来到了,我和爸爸来到杭州的西湖,也加入了欢闹元宵的人流中。
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那一盏盏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鲤鱼”……你看那雪白的“玉兔”,拿着红红的萝卜,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呢。突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金黄色的巨龙,啊,真漂亮,真神气呀!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只见那只巨龙张着血盆似的大口,鼻子翘得老高,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金黄色的龙身上披满了片片金甲,像一位身披盔甲的将军。一位外国人对着巨龙,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好!好!”那金光闪闪的“金鱼”仿佛真的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它蠕动着身子,摆动着美丽的大尾巴,眼睛像滚动的球似的,不停地转,真是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不一会儿,龙灯耍起来了。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手里拿着彩球逗引巨龙,巨龙在十几个小伙子的舞动下,追逐着彩球,嬉戏着……围观的人们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
我们继续往前走,感到观灯的人越来越多。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在孙女的搀扶下指着口吐泡泡的“鲤鱼”不禁赞叹:“现在的灯真有趣。”孙女说:“这不算什么,还有的灯比这更有趣呢!”我们看着这五光十色的灯笼,感觉如同进入了仙境。
好一个热闹的元宵佳节。
【5】补充词语。
红彤彤的( ) 千姿百态的( )
昂首挺胸的( ) 活泼可爱的(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
(2)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作者写了哪些花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想象一下还有哪些花灯吗?请你形象地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母 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②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挺立 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粱 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 停留)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或词,打“√”。
【2】阅读片段,完成思维导图。
【3】朗读画“____”的句子时,适合用________的语气。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请仿照上文第①段的写法,写一写“一大群人拥出来”时的画面。
一大群人拥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读小明同学的习作,按要求完成任务。
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馋猫,爸爸妈妈总是取笑我,我才不管这么多,见到好吃的就恨不得马上行动,谁叫我出生在了有无数美食的天府之国——成都。火锅、夫妻肺片、小吃……都是我的爱,最难忘的还是那次大战“肥牛肉”。
那是个晴郎的日子,妈妈带我去吃韩国烤肉,一路上我那个心情好得 ,好不容易来到了餐厅,我们选好了座位,等韩国小姐上完菜迫不及待我就地把火打开,准备大吃一顿了!
油开始在锅里吱吱作响,慢慢绣人的香味散发出来……我的口水啊一个劲儿地狂飙,短时间里,鸡翅、鲜虾、活鱼……都统统地进了我的肚子。最后,我和一块肥牛肉干了起来。原因是我只想吃这块肉上的瘦的部分,不想吃肥的部分。于是我先用第一招——铁齿铜牙。我用我的牙齿咬住瘦肉,筷子夹住肥肉,使劲地往外拉扯,那块肉弹了弹,很快形成原样。于是,我只能使用第二招——铁筷子招。这块肉我把平放在盘子里,一只筷子插住瘦肉,另一只筷子插住瘦肉,使劲拉,这块肉居然还连在一起,像一块橡皮筋。妈妈看到我这样,早已笑得前俯后仰,我才不管这么多呢,我一定要吃到肚子里。可怎么办呢?想了半天,还是只有靠我的牙齿,使出我的决招——死缠烂打。于是,我再次用牙咬住瘦肉,使劲在嘴里嚼,最后手都用上了,终于我吃到了一点点瘦肉,那味道真啊!正当我吮吸着手指,尝试那美味时,妈妈用手机在一次记下了我的小馋样。
【1】请给这篇习作取一个恰当的题目。
【2】修改这篇习作中的错别字或病句。(至少3处)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意思,将文中画横线的内容(心情、动作、神态)补充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
【4】围绕第五单元习作主题“形形色色的人”,请你给这篇习作写写评语。
优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背景音乐,唱词都是书里的原句,只有谱曲是剧集人员的创作,但是每一曲都映衬了当时的情景,表达了词义。剧中的制作精细,别说宝黛钗,就连里面的丫鬟、婆子,从发型、脸妆到服装、配饰,都想得细致周到,符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人物造型符合人物身份,贴近人物性格。另外,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配音也为电视剧的成功增色不少,经典难忘。
| 《西游记》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读过原著的 | 24人 | 29人 | 18人 |
看过影视的 | 98人 | 83人 | 42人 |
材料二:下面是对某小学五年级同学“名著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得出的数据统计表。
【1】读材料一可知,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__________。
【2】由“剧中的制作精细”,我们可以猜测,黛玉的服饰特点应该是清雅的,她的服饰一般会缀以( )等物,很好地衬托了她的形象。
A.芍药
B.兰花
C.牡丹
D.小竹
【3】阅读材料二,你从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15分)
我站在骆驼在面前,看它们咀嚼时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1)给多音字加拼音,再组词。( 4分)
(2)第一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写出了骆驼的 和 。
这段话生动形象地写出骆驼 ,说明作者 。(5分)
(3)你也是一个小作家,也来写一写某种动物某个时刻的样子吧。(6分)
1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呼兰河传(节选)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拐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早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子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崔明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祖父的这一手,并不以为奇,就 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 着他的袖管, 着他的衣襟,直到 出帽子来为止。
那些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的神口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好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儿,你来找吧!”
这样的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像第一次演似的。
别人看了祖父这样做,也有笑的,可不是笑祖父的手法好,而是笑他天天用一种方法抓掉孩子的帽子,这未免可笑。
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す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国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
祖父一天到晚是闲着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给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的套锡器,却总是祖父擦的。每当祖父擦的时候,我就不高兴,一方面是祖父不能领着我到后园里去玩了,另一方面祖父因此常常挨骂,祖母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
祖母一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我们后园里去吧。”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有删改)
【1】《呼兰河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
【2】把右面的动词填入文中合适的横线处。 摸 找 抱 撕
【3】文章主要写了祖父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了祖父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 ”的句子,联系课文《祖父的园子》,说说在作者的心里“另是一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文章,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捉青虫
放学后,我们种植一组的同学,为了保护青菜的生长,一起到菜园捉虫。
走进菜园,我们一个个蹲下身子,把菜叶一片片翻过来,找了好一会儿,连一条小虫也没找到。老师看到后说:“光翻菜叶子不行,把菜心扒开看看。”听了老师的话,我轻轻地扒开菜叶,仔细查看菜心,终于找到了一条青虫。“我找到虫子了!在菜心里!”我大叫着向同学们说,接着,我马上伸手去捉,手刚刚碰着它,小青虫就蜷缩起来,把我吓了一跳。它会咬人吗?我转念一想:就是这些坏家伙,专门偷吃我们的青菜,多可恶啊!我一定要消灭它们!于是我就壮着胆子,一下把它捉住了!我把它狠狠地往地上一碾,立即结束了它的性命。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劳动,我们把菜园里的青虫消灭了。
①写出这篇短文所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用“//”把第二部分分成三层,并写出层意。
③在写出心理活动的句子下面画横线,并说说这些心理活动表现了小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④这篇短文是按( )的顺序记叙的,重点部分是( )。
18、课内阅读。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g céng)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后门进来的人是( ),她的出场先是( ),后( )。
【3】“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通过 和 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 、 、 的人物形象。
19、课内语段精读。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选文中的病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 。
【2】用“ ”画出描写病人神态的语句。
【3】文中的叠词“一刀刀”是为了突出手术________________ 。“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为什么沃克医生的双手有些颤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21、句子乐园。
【1】张军坚持锻炼身体。张军长得很结实。(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一群孩子从公园里挤了出来。(改成比喻句)
【3】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改成“把”字句)
【4】黄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改成“被”字句)
【5】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6】老师要求学生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王宁说:“我要像李永红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圣陶要见我这样一个小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漓江的水很绿。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潭水很深,没有汪沦对我的情谊深。(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空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南方赶来的美丽的小燕子加入了春天这百花争艳的盛会。(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柳开出小花。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草原》一文第1段向我们描绘了大草原独特的秀丽景色,读一读,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笔画一画,再配上自己写的一首小诗,抒发对大草原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