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吐痰(tán) 疤痕(pā) 铸就(zhù)
B.捏住(niē) 冷绊子(bàn) 国子监(jiàn)
C.蘸水(zhān) 诈骗(zà) 揪住(jiū)
D.颧骨(qián) 揩眼泪(kāi) 露馅(xiàn)
2、下面词语或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造化(运气) 序齿(按牙齿的顺序) 神机妙算(机会)
B.甘受(甘愿接受) 岂不(难道) 筛了一碗酒(倒)
C.但凡(凡是) 名曰(名字叫) 拱伏无违(拱手)
D.耍子(和孩子玩耍) 镌着(刻) 瞑目蹲身(闭上)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无论……都…… 虽然……但是……
与其……不如…… 不但……而且……
(1)( )把花养在屋子里自己欣赏,( )把花养在窗外让大家都欣赏到这奇丽的景色。
(2)德国人( )爱花,( )爱养花。
(3)( )人们走过哪一条街,( )能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4)( )这里有变化,( )这里的美丽并没有改变。
4、我能给句子选择最恰当的标点符号。
①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________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________一枝画梅________有什么稀罕的呢________
②有一次命题作文写________一件不愉快的往事________我的情绪分外激动________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________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________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________像酵母一样似的发挥了作用________
5、读下面的故事,猜出人名。
唐朝会昌年间,池州城里有个开酒店的杏云姑娘十分聪颖,善于对对联。
当时有位很有才华的诗人听说后,前去拜访。
杏云姑娘与这位客人交谈之后,发现他很博学,就想向他请教。杏云姑娘问:“请教先生尊姓大名?”这位容人没有直接回答,笑着吟出一副对联:半边林半边坡,一头牛挂一卷文。杏云娘一琢磨,立刻就明白了。
同学们,你们猜出这位客人是谁了吗?
________________
6、看词语写拼音
昼出_____ 耘田_____ 稚子_____ 银钲_____
供耕织_____
玉磬_____ 寒漪_____ 山衔_____ 无腔_____
水满陂_____
7、请你搜集、摘抄一些关于以礼待人的名言、俗语。
8、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忽然间明白了。________
②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光亮。________
③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就像真的活的一样。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第一次说害怕
我一直都觉得父亲是这个世上最胆大的人。
我刚上小学时,父亲在一所学校的食堂里做饭。晚饭一做好,父亲便急匆匆地往回赶。冬天天黑得早,走夜路。山路两旁全是黑森森、遮天蔽日的茂密松树林。我曾问过父亲摸黑走山路害怕吗,父亲(神气十足 底气十足)地回答说:“不害怕,我胆大!”
从我10岁起,每年的暑假都要陪父亲去30多里外卖熟山芋。那时,乡下夜晚的路上永远都是见不到一丝灯光的,且两旁总是有很多坟墓,这一座,那一座,胡乱地堆着。特别是一些新坟,坟头上的白幡都没有被撤掉,总会在夜风中发出哗哗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但父亲还是不怕,每次带着我走过坟旁,他都像什么也没看到一样,“我胆大”,他总是这样告诉我。
后来,父亲怕影响我学习,便不让我陪他去了。母亲不放心,每次都要和我出去送送他。黑夜中,我和母亲站在村口的高地处,父亲则独自打着手电筒上路。每隔几分钟,我就大声地喊父亲,父亲听到后会回应一下。没走多远,他便会隔着(寂静 平静)的夜空,对我和母亲大声喊道:“你们回去睡觉吧!
我工作后,父亲一直在外打工,我非常不解。直到跟我生活在一起的母亲告诉我,父亲本来是打算留在老家的,养点儿鸡,带来给我补补身体。可是,当他回到多年不曾回去的老家时,却发现屋边上居然新葬了一个坟。父亲对母亲说,他怕,晚上不敢一个人睡在空荡荡的三间老屋里,于是决定(继续 连续)外出打工。
那是我30多年来第一次听见父亲说怕。我也一下子清醒过来当年父亲走山路,过坟堆,一定也是怕的,只是他将这种怕深深地了(隐蔽 隐藏)在心底,不让孩子和妻子知道。因为他深知,肩头上的家庭重担不允许他胆小,所以他用“我胆大”将一切恐惧轻描淡写掉,完成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
现在父亲老了,他放下挑了几十年的重担这才承认自己也是胆小的。
【1】选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本文是依据______和______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_______的场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
【4】“我”工作后,父亲为什么还一直在外打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哪处细节描写最让你感动?并说说你对这处细节描写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我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把鞋子甩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使劲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扬扬地溜下树来。便是被家里人知道了,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我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1】画“ ”的句子在文中起的________作用。文中从三个方面证明这句话,照样子,概括出来,填在横线上。
①挑高树爬②____③____
【2】画“﹏﹏﹏”的句子中,“嘴里哇哇地哭”是因为________;“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是因为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別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耸立——(________) 拥挤——(________)
【2】第一自然中作者把威尼斯小艇比作独本舟,写出了小艇_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
【4】画线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四字词语_________。
【5】“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说明了船夫________,船的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①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②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1】选文主要描写了“牧场之国”的两个时间场景:即_________和_________。
【2】选文主要用了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其中第①属于_________描写,第②句属于_________描写。
【3】“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微弱的光芒”这几个词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夜晚荷兰牧场之国的_____________美。我还能依照词语的结构写出两个体现夜晚这种美感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为什么要描写汽笛声和车船的来往?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包公审驴
一天,刘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刘五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他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刘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轮到刘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刘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
刘五便和差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看热闹的人。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刘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狡猾的小偷。
【1】文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运用了(______)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填序号)
①语言描写 ②环境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神态描写 ⑤外貌描写
【2】包公“审驴”的做法是:关驴→(________)→(________),从他的做法中,我们了解到包公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3】包公为什么下令“现在把它(瘦驴)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计谋,你是怎样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二)说明文阅读(10分)
雷电
①古往今来,人们对雷电都心存敬畏。中国成语中的“五雷轰顶”意思就是做了伤天害理的坏事,会遭天打五雷轰。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雷公和电母这对神仙老是一起出任务,可见古时候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雷与闪电是密不可分的。
②现代科学研究已知,雷与闪电是在云层放电时同时产生的。但为什么我们听到的雷声和看到的闪电不同步呢?这是因为雷是大气中小区域强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形成的声波,而闪电则是大气中发生的火花放电现象。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就是因为声音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比不上光的速度。
③虽然闪电还挺好看的,但是平时关于雷电的新闻报道基本上没啥好事,尽是些吓人的负面新闻。2012年7月10日,新疆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库勒乡松树沟夏牧场出现雷雨天气,一牧民家的羊群在这次雷雨天气中遭到雷击,经现场确认,这次雷雨天气中共有173只羊被雷电击中死亡,牧民经济损失严重。据统计,中国每年由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达到1000多人,经济损失达到上百亿元。
④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地的人被雷击中的概率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北极和南极地区雷电就很少,陆地的平均雷电活动密度是海洋的10倍,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电灾害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全国平均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3人死于雷电灾害,虽然这个概率不高,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难以相提并论,但雷电的突发性和致命性常让人畏惧,所以我们不能对雷电大意。
⑤虽然被雷电击中也不一定会死,但是被雷击中后,幸存者往往身受重伤。首先是伤害神经和心脏,受害者会出现血管痉挛、心搏停止,严重时心脏会停止跳动,雷电电流伤害大脑神经中枢时,也会使受害者停止呼吸。另外受害者往往还会受到严重烧伤,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强大的电流通过肌体时会造成电灼伤、肌肉闪电性麻痹甚至烧焦,除此之外,有些受害者还会遭到内伤,表面看着没什么事,但其实已经有颅骨骨折和内脏损伤。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就是因为雷声产生声波,闪电是火花放电现象,光的速度快于声波。(______)
(2)不同的地区的人,被雷击中的概率不同。(______)
(3)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比,雷电概率很低,所以我们不用太在意。 (______)
(4)雷电击后,有时表面看着没什么事,实际上已经严重受伤了。 (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分)
【3】“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这一句中,能否将“瞬间”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密西西比河风光(节选)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到处都是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散发着各种气味。大树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桐,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丛莽中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熊,它们在树下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来回走动;黄嘴的绿鹦鹉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1】根据意思填写文中出现的词语。
(1)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_______)
(2)闪耀地发着光。(_______)
【2】阅读短文内容,概括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不同。
西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短文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侧重的是 描写。
A.动态 B.静态
【4】短文中画“ ”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引出下文 C.总结上文
【5】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在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这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雨雾见到了青天。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
【1】给下列词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三顾茅庐___
A.转过头看;B.注意,照管;C.拜访
青翠欲滴___
A.欲望;B.想要;C.将要
【2】找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___。它用___比喻___
【3】细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请写下来:___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汉字之忧:《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如下面的图片所示)
一些商家,为了获得关注,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如下表所示)
药品广告 | “咳”不容缓 | 应是:刻不容缓 |
山地车广告 | “骑”乐无穷 | 应是:其乐无穷 |
补品广告 | “鳖”来无恙 | 应是:别来无恙 |
【1】辨析字形:将图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填在括号里。
(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
【2】整体感知:阅读“汉字之忧”。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3】提取信息:细读“现实之痛”,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写出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表看法: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可以为捍卫汉字做哪些努力?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没有喝彩的工作
一天放学后,我从学校跑出来,流着泪伤心地回家了。
妈妈见我这样,很惊奇,关心地问我:“为什么这样伤心?”“我想做的事情,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眼泪,一边鸣咽着说。“到底怎么回事?”妈妈温和地问我。我委屈地说:“学校要开家长会要演话剧……老师这次不选我当主角,却让我在后台工作!那王小虎反而成了主角。”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的手表明明你看这手表上都有什么东西妈妈一边擦干我的眼泪一边问我那是一块玻璃两只指针我回答妈妈摘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到了什么?”我说:“那是小齿轮和螺丝。”妈妈说:“外面的表针要走得准,全靠里面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那些看不见的部分。”妈妈停了一会儿,又望着我,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没有喝彩的工作,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
我忽然明白了,心里便觉得轻松、快活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难过一( )沉重一( )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惊讶一( )意味深长一( )
3.给第三自然段缺标点的句子加标点。
4.这篇短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5.第二天到学校,“我”会怎么做?
19、阅读
小 鸡
我家买了几只小鸡,毛茸茸的就像几个小绒球。它们都长着一张粉红色的小尖嘴和一对淡黄色的脚。
小鸡怕冷,妈妈把它们放在硬纸盒子里,它们就安静了。中午,我把盒子搬到院子里,让它们晒太阳,一打开盒盖子,它们立刻欢乐起来,发出悦耳的叫声。小鸡有各式各样的姿态:有的抬起头,睁着小眼睛向外望;有的扑棱着那对还没长齐羽毛的小翅膀,向上蹦;有的眯着小眼睛,让四月温暖的阳光的晒着,像在休息;有的在梳理羽毛,似手准备夫去散步。
小鸡要是饿了,就“叽叽叽”叫,象是在说“饥饥饥”。这时只要把米碟放进盒子里,它就会一窝蜂似的围上去,一边啄来,一边发出悦耳的叫声,一只小鸡啄了一口食,仰起头,小嘴一张一合吃了起来;一只小鸡啄得太多了,怎么也咽不下去,直眨眼;一只小鸡只顾理头。一不小心踩了另一只鸡,那被踩的鸡就尖叫一声,不问青红皂白地和它“打”了起来,有只小鸡为了半粒米,被别的小鸡包围住,就想出了好办法,从包围它的小鸡肚子下,吃力地拱出来。
小鸡虽然没有妈妈,但也合群。要是有淘气的跳出了纸盒,它们就会拼命地叫,呼唤它们的伙伴。我一把它托回盒里,另外几只小鸡马上围拢来,显出亲热的样子。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各式各样:_________
青红皂白:_________
【2】短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句,起______的作用。
【3】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好处是______
【4】请发挥想象,写出当跳出纸盒的小鸡回到纸盒后,其他的小鸡会对它说些什么。
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的句子。
(1)改为陈述句。
①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不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矜持不苟,舍己为公,不正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
①上课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地听讲,只有三四个同学做小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看到了王老师亲切的笑脸和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大观园。
(1)帮句子瘦身。
讲评的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的医院的内科主任。
(2)改成转述句。
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3)改成比喻句。
老先生满头白发,面容黝黑,目光直视着大家。
(4)改成反问句。
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
22、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赤道吹来的风吹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作文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植树,我们的分工是:男生挖土,女生浇水,班干部填土。(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子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亮那只玉色的大圆盘,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到处是一片神秘的银色的月光,仿佛白天一样明亮,有一只狼叫个不停。(用带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 真有意思
要求:选择你记忆深刻的一次活动,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习作,要把活动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这次活动有意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