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故宫、莫高窟、金字塔、兵马俑都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B.李老师把自己的心血毫无保留地全部奉献给教育事业。
C.读了《梅花魂》这篇课文,禁不住留下了眼泪。
D.我们情不自禁地凝望跟前这棵屹立在黄沙中的柳树。
2、下列关于金字塔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座字塔都是高146米,底座周长为一千米。
B.“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石块很坚硬。
C.用堆土坡的方法把巨大的石块垒起来,这只是一种传说,真实性并不确定。
3、下列词语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客官:古代对客人的敬称。
B.郎中:古代的医生。
C.货郞:古代搬运货物的人。
D.驿站: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4、“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完成练习。
(1)写出下列句子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
②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
③“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④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
这些描写刻画了毛主席______的心情。
(2)请你运用一种或多种描写方法,用第一人称写一写你第一次登台时的紧张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原文(原意)填空。
1.学习古典四大名著主要是:_______三国烽烟,_______梁山好汉,_______取经艰难,_______红楼梦断。
2.本学期认识了_______的刷子李,________的“军神”;领略了像________、仿佛________的威尼斯小艇之风采。
3.乡村四月农忙时,用一句诗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毛岸英这一英雄儿女为国捐躯事迹的写照。
7、多音字辨析
1.相:①xiānɡ_____ ②xiànɡ_____
2.难:①nán______ ②nàn_____
3.传:①chuán_____ ②zhuàn_____
4.角:①jiǎo_____ ②jué _____
8、填字成词。
(_______)黄一体 翠色欲(________)(________)飘带舞 美(_______)美奂
9、课内语段阅读。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 )的。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用“____”画出段落中的一处比喻句。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这一种境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我为人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汉字——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汉字是最古老而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到殷商时代转化成甲骨文,以后一直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着文明的进程。汉字对于继承中华文化,维护国家统一以及引进外来文明,促进国际交流都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汉字在世界文字丛林中独树一帜,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越性:
它是最节省的词构文字。汉字像魔块,有神奇般的组词能力,往往一个字能构建出许多个意义单位(词)。如一个“白”字就组成了“白天”、“白痴”、“白兰地”、“白木耳”、“白马过隙”、“白璧无瑕”共100多个词条。这样,汉语常用的四万个词汇只需要三千个汉字构建即可,就能拼写出绚丽多姿,气象万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广阔的文章来,而人们识字的任务却很有限。
它是最富有联想的智慧文字。汉字表义能力特别强,它像一幅图画,(象形文字,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大量的偏旁表义),看惯了这些字,目击的瞬间就能萌发联想,甚至产生情感,使人的认识迅速发生变化。例如看“风”、“疯”、“峰”、“丰”、“封”等字,一看就能理解其意义并产生想象它所表现的情境,而拼音文字的“fenɡ”,目击它时人毫无感觉,只有读了前后文以后才懂得它的意义,思维就慢了一拍。
它是世上独有的双脑文字。人们都知道语言逻辑思维开发左脑,而形象情感生活开发右脑功能,汉字组成的视觉语言,具备了双重功能,既促进概念逻辑思维的发展,而文字图形又促进右脑的想象和情绪活动。所以因左脑外伤得了“失语症”的病人,不能听和说,却仍能看懂汉字写成的文章,可见汉字对左右脑的开发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汉字是最优秀的艺术文字。因为汉字是一幅幅的图画,当然书写时容易美化,所以世界上的文字唯有汉字的书写能发展为一门“书法艺术”。看书法大师们的墨宝,有的高远飘逸,有的庄严凝重,有的苍劲有力,有的娟秀美丽,表现出种种神韵气质,这是世界上任何其它文字都难以表达的艺术美。
此外,汉字还特具简短明确的优点。它的音节少,最适合未来声控计算机使用。又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蒸蒸日上,加之我国进入WTO以后,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四海宾朋纷至沓来,汉字必将成为世界通用文字之一。当今世界各国汉字、汉语热的兴起,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大趋势已经到来。
汉字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完全可与中国古代其它四大发明相媲美的中国“第五大发明”,所不同的是这“第五大发明”不仅古代功勋显赫,而今日和未来的中国与世界,将是它更加发挥威力的时代!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蒸蒸日上:________________纷至沓来:________________
【2】汉字在文化传承与交流方面的四个作用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3】汉字的优越性体现在五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写出你读了这个句子后的感受。
感受:
11、阅读。
对手,你好
狼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算解除了。过了不久,羊群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地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大。牧场主又请来医生对羊群进行防疫治病。但是,不知为什么,疫病还是不断发生,没办法,只好请来一批专家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请几只狼来,放回到附近的山里去。
原来,狼先生先前的光临,对羊群有着天然的“优生优育”的作用。狼的侵扰,使羊群常常惊悸奔跑,羊群因而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狼口,疫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现在,人类之所以保护生物,就是让生物链不致隔断,换句话说,就是让各种生物都有对手。
有对手,保持警惕,才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当年七国称雄,秦便图强自新,一旦六国并入秦的版图,没有了敌人,秦也就英雄末路二世而亡了。现在,我们公认竞争是个好东西,就是因为竞争使参与者都有了对手,逼着你锐意进取,否则就会自毁长城。
人生如登山,只要有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一旦把千山万壑踩在脚下,真正的对手便是自己了。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台,击垮了一个个挑战的对手。不想,胜利和鲜花带给他的是骄狂、麻木和纵欲,终而因罪下狱。美国舆论惊呼“拳王自己打倒了自己”。可见,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在人生漫长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一声:“对手,你好。”
【注释】十八盘:原指登泰山极顶必须要过的1594级台阶,常比喻很艰难的事情。
【1】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中“优生优育”的作用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看,第五自然段开头的两句话:“有对手,保持警惕,才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此处的“十八盘”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颇具新意,指出只有狼的存在,才有羊群的发展。
B.本文的主要意图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是一致的。
C.本文意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竞争,锐意进取,并且告诫人们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D.本文作者认为,泰森由于击败了所有的对手,所以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毁灭。
【5】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精选了三件事。这三件事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仔细阅读文中画“ ”的句子,你认为沃克医生口吃的原因是( )
A.没见过这样的病人,担心自己做不好手术。
B.被病人不施行麻醉的理由震惊了。
C.怕病人不能忍受手术的剧痛。
【2】仔细阅读选文第5自然段,这一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沃克医生进行描写的。通过这一系列的表现,我们可知当时沃克医生的心理是______。
A.头一次遇见这样的病人,很紧张。
B.害怕,怕做不好这台手术。
C.怕病人忍受不住手术的剧痛。
【3】找出描写手术过程中病人表现的语句,从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 )(多选)
A.病人非常坚强,能承受手术的剧痛
B.手术很痛苦
C.病人很紧张
13、课外阅读。
做一只永不放弃的蜗牛
周杰伦从小就喜爱音乐,三岁开始练琴。他的钢琴老师十分严厉,只要一弹错,不专心,就马上打手背。童年的周杰伦被剥夺了玩的权利,所有的日子都是在钢琴边度过的。高中毕业后,他到一家餐厅打工。
一九九七年,周杰伦参加了《超猛新人王》。表现并不算好的他意外得到吴宗宪的垂青。吴宗宪和周杰伦深谈之后,决定聘请周杰伦到自己的唱片公司担任音乐制作助理。
制作助理的工作周杰伦做了一年多,这个工作什么杂事都做,有时还得帮大家买盒饭,而且薪水又很少,不过他做得很快乐。逐渐地,他从小扎扎实实打下的音乐根基让他的表现越来越显眼。老板吴宗宪看在眼里,决定给这个很有才华的小伙子一个机会,让他拥有自己的舞台,当个创作歌手。1999年12月的一天,吴宗宪将周杰伦叫到办公室,十分郑重地说:“杰伦,给你十天的时间,如果你能写出五十首歌,而我可以从中挑出十首,那么,我就帮你出唱片。”
周杰伦兴奋不已,跑到街上买回一大箱方便面。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后的努力。因为他知道,老板给他的机会也许就这一次。那段时间,他几乎是一首接一首地创作。每当疲惫的时候,他就在房间的某个角落里打个盹儿,醒来之后继续下一首歌曲的创作。就这样,仅仅十天时间,周杰伦真的拿出了五十首歌曲,而且每首都写得漂漂亮亮,谱得工工整整。
仿佛一夜间,华语流行歌坛几乎被周杰伦一个人的声音统治了。他从一名餐厅服务员成长为家喻户晓的当红小天王。周杰伦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说:“明星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任何人都可做,只要你肯努力。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我不服输的结果。”
周杰伦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时代性的音乐人,而非昙花一现。的确,一个人不想做退却的懦夫,就应该像那首歌中写的那样,虽然有时背负重重的壳,却也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1】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______________)
(2) 遥远得不能达到。 (______________)
(3) 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介绍了_________的成长经历,他从一名______成长为________,他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而非昙花一现。
【3】题目中“蜗牛”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点了题?请画上“ ”线。
【5】读完短文,你觉得周杰伦为什么能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片段一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威尼斯小艇》)
片段二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牧场之国》)
【1】边读边想象画面,片段一用了静态描写,通过( )、高大的石头建筑、( )、大大小小的船舶等景物的特征来描绘画面。片段二用了( )描写,主要通过( )和圈里的牲畜来描绘画面。
【2】片段二中,“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这句话能否删掉?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选择错误的一项。( )
A.这句话通过描写狗、牛、马等动物跟平常不同的表现,来凸显牧场的宁静。
B.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天暗后牧场上动物们都安静下来了。
C.“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这个表达很有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并且间接写出了牧场上的宁静。
D.作者写狗、牛、马的安静,是想来表达它们跟牧场以及跟自然的和谐。
15、阅读理解
_________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lán)褛(lǚ),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ɡài)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shēn)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shān)姗而去了。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那盲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也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
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1】为短文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
A.春天的同情
B.语言的魅力
C.让·彼浩勒和老人
D.让·彼浩勒在巴黎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漠不关心——________________ 姹紫嫣红——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运用了 描写方法。第二自然段中具体写“无动于衷”的语句有哪些?用“ ”标出来。
【4】联系上下文概括,为什么下午下午给盲老人钱的人多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忘记一顿饭
乡村塾师在某家任教,事前讲明七夕乞巧节要设宴招待。到了七夕,主人家里毫无设宴的动静,老师便出了个上联给学生对—— “客舍(shě shè)凄凉,恰是今宵七夕。”学生对不上来,便去告诉父亲。主人已领会联中的意思,笑着说:“啊!我真的忘了。”并且代为对了下联 ——“寒斋(zhāi zāi)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节,还是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上联叫学生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āi ái)不过。”主人见了,又笑道:“我又忘了。”代对下联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转眼到了重阳节,依然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了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主人见了大笑起来说:“三杰是汉朝人,狄仁杰是唐朝人,老师怎么忘记了?”学生把父亲这番话转告塾师,老师说:“我没有忘记。只是你父亲前唐后汉都记得清清楚楚,却偏偏忘了一顿饭。”
【1】画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请写出“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夕。”的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了哪些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文中提到的“汉三杰”都是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本段文字是对牧场的( )
A.动态描写
B.静态描写
【2】这段话对“真正的荷兰”主要表现在( )
A.挤奶人十分认真
B.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C.夜晚的宁静
【3】在这一段中,作者通过描绘_________________的挤奶人,_________________的牲畜,_________________的夜晚,表现了荷兰牧场的_________________之美
【4】朗读这段文字时,要用_________________的语调,语速_________________。
【5】“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是作者第四次在文中强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非连续性文本“一带一路”
材料一:“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的先辈郑和开拓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一段久远的故事,留下了一段让人感怀的沧桑岁月。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瓜果飘香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椰树芃芃(péng)的东南亚时,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经逐步延伸,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丝路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1】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指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__,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___,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的是__________。
【3】“一带一路”的“路”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六路”,把中国和中亚、________、________等紧紧地连在一起。
19、课外阅读。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人看了简直惊呆了,为了想看一看这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
一曲临终,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碎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台,那和刚才差不多的美妙乐音悠然而起……
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给短文起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解释下列词语。
高朋满座:
如醉如痴:
蜂拥而来: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人们“惊呆”了,是因为 ;人们“惊叹”,是因为 ;人们“震惊”,又是因为 。当演奏者再度登台演奏时,人们的心情是 。
【4】音乐家将乐器摔得粉碎,是要告诉人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泻了无限的父爱。(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饮酒作乐。我们天亮了回去。(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有一轮圆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在无名岛上种出了绿叶菜。(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以“难忘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生动。(3)有真情实感。(4)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