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幅图 一朵花 B.独特的风景 迷人的风景
C.预防疾病 预防犯罪 D.渐渐沉下去 渐渐跑过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警戎 迟钝 朦胧 焦躁不安
B.扩大 侍候 锐利 彬彬有礼
C.晌午 分辨 慰籍 依山傍水
D.旗帜 稀蔬 拂拭 相题并论
3、选词填空。
【1】耍起来,眼神都( )了,十分逗人。
A.恍惚
B.迷糊
【2】两颗很大的泪珠在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 )下来。
A.滑落
B.滚落
【3】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响,很( )地四下打量着。
A.沉静
B.镇静
【4】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也就( )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
A.坦然
B.默然
4、选出加点字的正确含义。
【1】欣喜若狂( )
A.精神失常;疯狂。
B.猛烈;声势大。
C.纵情地、无拘束地(多指欢乐)。
【2】无能为力( )
A.做。
B.充当;当作。
C.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
【3】从容不迫( )
A.逼迫;强迫。
B.接近。
C.急促。
【4】生气勃勃( )
A.突然,忽然。
B.开心。
C.旺盛。
5、下面的词语跟“看”无关的是( )
A.注视 B.凝望 C.希望 D.扫视
6、下面不是反义词的一组是( )
A.宁静——喧闹
B.细嫩——粗糙
C.现实——虚幻
D.漫长——久远
7、下面诗句与其它三句不是一类的一项是( )
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D.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8、比一比,再组词。
胀( ) 剪( ) 堂( ) 倦( )
张( ) 箭( ) 裳( ) 蜷( )
9、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操场边的树
一株株
一排排
操场边的这些树是穿着迷彩服
正在军训的学生么?
烈日下,精神抖擞
纪律十分严明
虽然蝉声就像汗水一样不停地流下来
它们一动也不动
保持着立正的姿势挺胸、抬头望着前方
休息十分钟——
这个时候,我看见它们相互搭着肩膀
轻松地说着、笑着
哗哗的声音一阵阵传来很绿、很生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严明——( ) 保持——( ) 轻松——( )
【2】诗歌全篇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风筝
材料一:
风筝的发源地在中国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风筝,古时候南方称“鹞(yào)”,北方称“鸢”。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曾研制3年而制成木鸟“鹞”, 据说是中国最早的风筝。直至东汉时,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据记载,五代时期的李邺放,在纸鸢的头部以竹为笛,当风筝飞行的时候,它能发出像筝一样的声响,于是就有了“风筝”这一名称。
材料二:
简易风筝的制作 | ||
材料 | 竹条(30厘米50厘米各一根)、风筝面材料、绳子、剪刀、锯、浆糊等 | |
步骤 | 绑扎 | 1.测量出30厘米竹条中心,做个记号;在50厘米的竹条上,在离一端15厘米处做记号。2.把两根竹条按记号位置十字交叉,粘在一起。3.在每根竹条两端锯出一个缺口,沿着缺口,用绳子缠出风筝的外框。 |
裱糊 | 按风筝形状、大小剪好筝面,糊裱在骨架上。 | |
拴线 | 将一根绳子两端分别绑在30厘米竹条两端,再把一根长绳一端绑在这根绳子的中央。 |
材料三:
风筝最适合在春秋两季放飞,于是清明、重阳就成了与风筝关系最密切的时节。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绳,据说这样做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可以舒展筋骨、活动四肢。同时尽情呼吸新鲜空气,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放风筝时仰望的蓝天,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此外,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人们也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放风筝也寄托了人们祈福的心愿。风筝、艺人和文人画师通过风筝图案的绘制,表达了人们幸福、长寿、吉祥等美好的愿望。
【1】阅读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从材料一中,我知道了风筝最早是在东汉时才有的。( )
(2)从材料一中,可以知道“鹞”“纸鸢”“鸢”都指风筝的称呼。( )
(3)材料二的内容,让我们了解了简易风筝的制作方法。( )
(4)读材料三的内容,我们明白:放风筝一定要在清明节重阳节。( )
【2】根据材料内容,请用简洁语句给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取个小标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 |
| 风筝的制作方法 |
|
【3】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想约爸爸妈妈一起去放风筝。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写下你劝他们去放风筝的理由(至少两条)。
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1】划线词语“他们”指代的是__________,“它们”指代的是__________。
【2】向晚的“向”意思是( )
A.对着
B.将近
C.向来
【3】这两段文字描写的就像两幅图画,请给这两幅图画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两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花坛
一走进我们学校的大门,你就可以看见一个大花坛。
花坛当中有一棵广玉兰,高大、粗壮、挺拔,枝叶繁茂。花坛左前方有两盆西洋杜鹃,一盆是红的,另一盆是白的。红的那盆最显眼,在茂密的绿叶中探出一束束的大红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火红的朝霞。花坛正前方有一棵黄杨球,大大的,圆圆的,活像一只绿色的大皮球。花坛右前方有一盆蟹爪兰,是嫁接在仙人掌上的,它的茎片扁扁的,长长的,边上长满了小刺,很像螃蟹的爪子。茎片末端倒垂着一朵朵鲜红的小花,就像一串串小铃铛,在微风中晃晃悠悠,好看极了。蟹爪兰旁边还有一盆君子兰,叶片都是左右对称的,从上到下,左边有一片,右边也有一片,大概有十几片,又长又宽,就像十几把刺向蓝天的宝剑。叶子中间矗立着两根粗壮的花茎,一根长满了嫩黄色的花蕾,另一根已有了初绽的橘黄色的花朵,很迷人。
啊,大花坛真是美丽无比呀!
【1】花坛左前方有( )
A.广玉兰
B.西洋杜鹃
C.蟹爪兰
D.黄杨球
【2】用“ ”从文中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3】短文是按_____顺序写的,标志性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
一天晚上,我刚想上床睡觉,忽然看到一个有趣的情景。只见家的小花猫咪咪蹲在墙角里,(睁 挣)着两只绿眼睛,(坚 竖)起一对尖耳朵,留心观察着周围的动静。老鼠在洞里吱吱几声,试探了几下,看外面有没有猫。猫注视着鼠洞,一动也不动。老鼠慢慢地从鼠洞里伸出脑袋,鬼头鬼脑地向四处张望,然后蹿了出来。说时迟,那时快,没等老鼠蹿出一尺远,咪咪就扑了上去,用爪子把老鼠死死地压在下面。我想,咪咪一定会把老鼠一口吃掉。但是,出乎我的意料,它并没有马上吃掉老鼠,只是用锐利的瓜子把老鼠举起来,狠狠地往地上一摔,老鼠想趁机逃跑,但没跑几步,就又被咪咪捉住了。这样一连几下,摔得老鼠半死不活,咪咪这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完了,它舔舔舌头,又回到墙角里,警惕地(注 住)视着,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猫捉老鼠的过程可以分成四步:等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这句话中的“出乎我的意料”指的是小猫什么样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4、课外阅读。
海边的黄昏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在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啊!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2】下列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①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 ( )
②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 ( )
③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 )
④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 ( )
【3】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它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点明题目。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总结全文,点明题目,点明中心。
15、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现在要发起一个“保护母亲河”的活动,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生活,与小女孩相比,多么幸福啊!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不管在学习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也要努力克服,争取成绩进步。
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3.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
18、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德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话故事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请以“家乡的风光”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有一定的顺序,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4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