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偏旁,变成新字再组词。
皮_______ _______ 占_______________
白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6分)
⑴防不胜( ), ( ) ( )欲试, 热泪盈( ), 一本正( )
⑵烟( )云散, 能歌 ( )舞, ( ) ( )离, 乐此不( )
3、在括号里填上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这道题很________,一点儿也不复杂。
(2)不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______的夏天,奶奶都坚持来校门口接我。
(3)这是一座古老的庭院,左边是弯曲的小溪,右边是________的小路,直通村口。
4、我会读拼音,还会写汉字。
léi fēng | wēn nuǎn | rè nào | gé wài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5、认真拼一拼,把字写漂亮。
bì lǜ gū niang yóu xì wēn nuǎn gān tián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bō wén wán jù huà zhuāng liú liàn shī gē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6、写字。
7、长颈鹿大叔寄给松鼠太太的是一包花籽。( )
8、判断题
1.《飞箱》中爱讲故事的斯文继承了他父亲的所有财产后,便开始挥霍了,终于有一天,他变得一无所有,剩下的全部财产就只有一只旧箱子,但这只神奇的旧箱子竟然能飞。 (_____)
2.《癞蛤蟆》中癞蛤蟆实现了愿望,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_____)
3.《拇指姑娘》中拇指最后却嫁给了花世界的国王。为什么呢?因为国王尊重拇指姑娘,真正的爱情就是这样的,要互相尊重,只有做到这一点双方才能快乐、幸福。 (_____)
4.《铜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压迫和苦难不能磨灭一个人的天分,圣洁的灵魂必然会放射出动人的光芒。 (_____)
5.《梦神》这个故事中记录的是一个孩子的梦。 (_____)
6.《小猪倌》这个故事中的那位公主明白玫瑰和夜莺的珍贵,最后嫁给了王子。 (_____)
7.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非常幸福! (_____)
8.《夜莺》中送给国王的夜莺鸟是非常美丽,有生命力的。 (_____)
9.丑小鸭因为迷路了,所以才找不到回家的路才流浪在外面,她的家人是非常喜欢丑小鸭的。 (_____)
10.在《皇帝的新装》中最后是一个孩子说出了皇帝实际上什么也没穿的事实! (_____)
9、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画“√”,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画“×”。
1.《小毛虫》这篇课文中小毛虫经历了“小毛虫→茧→蝴蝶”的变化过程。(____)
2.青蛙本来是准备卖泥塘的,因为所有的动物都说这泥塘不好,周围的景色也不好,所以最后决定不卖了。(____)
3.蜘蛛开店先卖口罩,接着卖了围巾,最后决定卖袜子。蜘蛛真是聪明,会做生意。(____)
4.当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有问题时,大象也有点怀疑。大象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才发现自己的耳朵耷拉着是为了赶飞虫的,最后大象的耳朵还是耷拉着了。(____)
10、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书目”与“树木”读音相同。(___)
【2】“桌子、萝卜、我的、葡萄、老实”这几个词中的加点的字都读轻声。(___)
【3】“蜿蜒”一词中的“蜿”应读“wán”。(___)
【4】“自、紫、子、蜘、姿”这几个字的音序都是“Z”。(___)
【5】“颤”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的第一个字母是“ch”。(___)
11、课内阅读
这一天,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1】选段共有____句话。
【2】找出文段中的四个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碧空如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快乐阅读轩。
小熊洗澡
从密林里走出一只大黑熊,是熊妈妈,后面跟着它的两只小熊。它们在河岸上走着,小熊可开心了!
熊妈妈停下来,突然叼起一只小熊的脖子,就往河里扔。小熊在河里尖叫着,四脚乱蹬。熊妈妈不理睬它,直到小熊洗得干干净净,才帮它爬上岸来。
另一只小熊好像也怕水,吓得撒腿就往林子里跑。
熊妈妈追上小熊,啪!打了它一巴掌,接着也把这只小熊叼起来,扔进河里。
这只小熊洗完澡,熊妈妈也帮它爬上岸来。天气虽然闷热,可是两只小熊刚洗完澡,痛快极了。熊妈妈带着小熊,悠闲地向密林走去。
【1】熊妈妈把小熊扔进河里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只小熊撒腿往林子里跑的原因是( )。
A. 因为它怕水。
B. 因为它向到林子里找果子吃。
【3】小熊跟着妈妈悠闲地走进密林里,从此它们当再洗澡的时候,它会( )。
A. 会主动的洗澡。
B. 还会怕洗澡。
13、阅读
第一个大苹果
小熊家的苹果熟了,他请来了小伙伴一起品尝。小熊从树上摘下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谁先吃呢?
小鹿说:“我给苹果树浇水,施过肥。这个大苹果给我吃吧。”小猴说:“冬天,我给果树穿过厚厚的稻(dào)草衣。这个大苹果给我吃吧。”小猫说:“果子闹虫子的时候,我喷洒过药水,把虫子全杀死了。这个大苹果就给我吃吧。”
怎么办呢?小熊眼珠一转,把苹果切成了六块,挑了两块最大的递给了爸爸、妈妈。
哦!小伙伴们明白了:吃东西要先想到长辈(bèi),大家分享(xiǎng)快乐才是最幸福的。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词。
(1)(______)给苹果树(______)过水,(______)过肥。
(2)苹果树生病了,(______)给苹果树(______)药水杀虫。
(3)秋天,(______)爬上苹果树(______)下了一个大苹果。
(4)冬天,(______)给苹果树(______)上厚厚的稻草衣。
【2】小伙伴们明白了什么?请用“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14、阅读短文。
老人种苹果
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种了许多苹果树。
老爷爷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精心地打理着这些苹果树,为它们浇水、锄草、喷洒农药……
老爷爷像呵(hē)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这些苹果树。
一个邻居问他:“你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来呢。恐怕你是吃不到苹果啦。”
老爷爷说我虽然吃不着
但是别人吃得着呀
那时候他们会感谢我的
【1】在文中的里填入合适的标点。
【2】在文中用“ ”画出老爷爷种那么多苹果树的原因。
【3】当苹果树上结满苹果时,人们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片段。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 七八月有香梨 蜜桃 沙果 到九十月份 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葡萄沟在_______,那里出产的水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第一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这篇短文共有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中第______句话写葡萄枝叶很茂密。第______句写葡萄丰收了,非常美丽。
【4】文中描写葡萄颜色的词有________。
【5】文中形容葡萄多的词有________。
【6】仿写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请你用“……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造句
(1)立刻:
(2)难为情:
(3)既…也…
17、句子练习。
1.魔王抢去了美丽的公主。(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
2.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仿写句子)
屋前屋后 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块的草坪,绿了;
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
蓝——得——透——明。
脚尖滑过的地方,
无边的大海,蓝了;
巍峨的高山,青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8、从下列各组词语中任选一词造句。
1.教师 魔术师 服务员 饲养员
__________________
2.逐渐 徐徐 一眨眼 慢悠悠
________________
19、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
1.你 大自然的 会 方向 帮助 指南针 辨别
连词成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弟弟________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扑到了妈妈怀里。
3.例: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会看图写话。
提示:请认真观察下面这幅图,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大胆想象,写一写吧。注意:字体美观,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