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面的汉字换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例:刻→(该)(应该)
根→____________ 钻→____________
波→____________ 痛→____________
2、一字组多词。
拉(_______)(_______) 灵(_______)(_______)
便(_______)(_______) 游(_______)(_______)
案(_______)(_______) 森(_______)(_______)
3、查字典,填表。
带点字 | 部首 | 再查几画 | 读音 | 字义 |
便宜 |
|
|
|
|
省吃俭用 |
|
|
|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_________蒙蒙的细雨。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_________的足迹。顺着_________,寻找_________的足迹。乘着_________,我们_________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_________,_________就出现在哪里。
2.早上醒来,我在_________的草叶上伸懒腰,用一颗_________把脸洗干净,把细长的_________擦得亮亮的。如果能_________跳到小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_________的地方去_________。这可是_________的特快列车呀!
3.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惊春清________,夏满________暑相连。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祖先的摇篮指的是___________。
2.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生活。太阳开始学_________,学着__________;月亮一直无法决定要不要学发光,所以月亮看起来有时_______有时_______。
3.羿射九日的原因是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
6、看拼音,写汉字。
7、我会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儿童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
【2】窟、窑、窄这三个字的意思都与洞穴有关。(______)
【3】“轻诺必寡信”是说别人随便说什么,我们都要相信。(______)
【4】“雪特别怕太阳”与“书包的样子很特别”中的“特别”意思相同。(______)
【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东风”指的是“春风”。(______)
8、我会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沟渠里的积雪能帮我们辨别方向,朝南的一边化得慢,向北一边化得快。(______)
2.“公园里的风景美吗”这句话的标点应该用“!”。 (______)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______)
4.《绝句》这首诗是唐代的杜甫写的。(______)
9、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节气歌》中,“寒霜降”指的是“寒露”“霜降”两个节气。(_______)
【2】《小毛虫》一课中,小毛最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 (_______)
【3】《羿射九日》一课中,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所以羿射下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_______)
【4】《小马过河》一课让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问问别人或回家问妈妈,请妈妈帮助解决。(_______)
10、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艾”字共有5笔,第四笔是乀。(_______)
【2】“热”字是左右结构,部首是 扌。(_______)
【3】“鸡”左右结构,第2笔是点。(_______)
【4】“煎 、 蒸 、 煮” 部首是四点底(灬),都与“火”有关。(_______)
【5】“恋”字下面是“心”是卧钩,不是斜钩。(_______)
11、照课文内容填空。
在一( )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 )着腿,( )地( )在山头,( )着( )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 )去,那( )真像一位仙人( )在( )山峰上,( )着手臂( )向前方。
12、根据课文《画杨桃》完成课内语段阅读。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选出下面字的正确读音。
相似(sì shì) 教诲(huǐ huì) 熟(shú shòu)悉(xī xì)
【2】老师一共说了________句话。老师的话文中已用“∥”分成两层,第一层讲:________。
第二层讲:________。
【3】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十分相似,都告诉“我”在画画时,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其实他们的话不仅适用于画画,做任何事都应如此。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我要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春天来了!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她在柳枝上 秋千,在风筝尾巴上 哇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 ,在桃花、杏花枝头 ……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2】这段话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的动物有 、 ;植物有 、 和 。
【4】这段话一共有______句。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春天来了?用“ ”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情谊浓,
齐奋发,共繁荣。
【1】所选小节共有__句话。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奋发—— ______ 浓—— ______
【3】最后一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会阅读。
四百多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个著名的画家。
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先让他画鸡蛋,画了一个,又让画一个,他画得不耐烦了,就问老师:“老师,您天天要我画鸡蛋,这不是大简单了吗?”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画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达•芬奇听从老师的话,用心画鸡蛋,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
后来,达•芬奇无论画什么,都能画得又快又像。
【1】认真阅读短文,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这篇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3】达•芬奇是一个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老师说的话。
【5】照样子,写词语。
又快又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6】达•芬奇后来画得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补充下面句子。
例: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1)他_______说:“我终于把这道题算出来了。
(2)老师_______对我说:“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17、照样子,写句子。
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1)夏天像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小草从地下长出来。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
(2)星星在夜空中闪闪发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造句。
一会儿……一会儿……
__________________
一块儿……
_________________
19、连词成句,并在句末加上标点符号。(用序号排列)
①特别 ②我的 ③有意思 ④小伙伴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你可以养小动物,你想养什么?写写你的理由,试着多写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