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年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天津市专用)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现象。

    作品的独创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达特征

    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

    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 ②①⑤③④   B. ②④③①⑤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④②⑤①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A.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B.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C.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D.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俊采星驰   俊采:人才

    都督阎公之雅望   雅望:崇高声望

    B.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范:美好的风范

    且益坚   穷:困厄,处境艰难

    C.绣闼,俯雕甍   披:披着

    闾阎地,钟鸣鼎食之家   扑:满

    D.睢园绿竹,气彭泽之樽   凌:超过 

    所赖君子见   机:预兆

  • 4、下面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红海行动》中“蛟龙突击队”收到中国人质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消息,众人临危受命,最终成功营救出被困人质。

    ②“一带一路”建设是大家共同的事,国家无论大小、实力无论强弱,只要敞开胸怀,真诚面对,谁都可以在这幅时代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③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④改革成为两会的最强音,新时代的中国,将矢志不渝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⑤春节特别节目《味道》播出的《记忆中的年味》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让人们大饱眼福。

    ⑥春天到了,公园里到处可见盛开的花朵,听到悦耳的鸟鸣,真是春意阑珊,好一副美丽的风景画。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 5、下列诗词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B.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C.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D.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E.红酥手,黄縢(téng)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晓声

    春天来了。

    春天,到底还是来了。

    某一个季节会姗姗来迟,却从没有哪一个季节能蓄意不至。细想想,海誓山盟不大靠谱——沧海桑田往往也是瞬间之事,地老天荒可谓永恒,但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变化真是不可阻遏。

    春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期盼的季节,夏季烂漫热烈,牵着的可是春姐姐的手。踏春也是觅夏的另一种说法。

    A市的春天比历年都来得迟,三月下旬居然降了一场大雪,有几天气温又冷到了零下二十四五度。那几天一过去,天气一下子变暖了。如同一列晚点的列车突然提速想要正点抵达终点站似的,人们还没从多雪寒冷的冬季缓过神来,春季便以猝然到眼前的方式无言地宣布——我来了!

    从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A市冰雪融化的积水到处都是,对人们出行造成了极大妨碍。学生,都不得不穿上了夏季大雨后才穿的防水靴。

    光字片的情形比往年更糟。光字片的泥泞程度,甚至超过了二战纪录片中德军曾在苏联大地上经历的泥泞。光字片人家的大人和孩子,这二十多天里生活得也很狼狈。小孩子还好说,吃喝拉撒全在家里,不出门就是了。中小学生也好说,几所学校临时放假。大人们却不能不上班,一回到家里就不出门也太失家长的尊严。即使出门上厕所,几处东倒西歪的公厕经过冰雪水灌,都满得忽悠忽悠的,上公厕对大人们来说也成了一件危险事。许多光字片的大人穿的防水靴那些日子里根本就没弄干净过,一出门全是泥靴。

    市政府调给共乐区几辆卡车,特批了一批砖。有些区干部跟着满载新砖的卡车到处转,见着哪些地方泥泞得不成样子,便命车停住,指挥跟车的环卫工人往泥泞中垫砖。往光字片的泥泞中垫的砖最多,因为光字片的街道坑凹多,有的地方需要垫两层砖。

    共乐区的群众很感激。

    春天来了。严寒终于过去,天气逐渐暖和,人们的情绪也变好了。至于泥泞,与刚刚度过的严寒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党和政府并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在积极主动地想办法。

    一天,秉昆回到家里,郑娟背者两个儿子悄悄问他:别人家一到了晚上就偷外边那些砖,咱家也把近的砖往住回搬几块行不行?

    秉昆说:不许。别人家怎么样咱们不管,咱家人不可以那样。都那样,不是白垫了吗?不是又不好走了吗?

    郑娟说:可别人家不这么想啊!反正泥泞一干,那些砖也不会再有人拉回去了。下手晚了,都成别人家的了。

    秉昆说:现在泥泞还没干。

    郑娟说:都是新砖。

    秉昆听得起疑了,沉下脸问:你是不是已经往家搬了呀?

    郑娟只得承认,她和两个儿子弄回家了二三十块。

    秉昆问放哪儿了。

    郑娟就指——有的摞在桌子底下,有的垫在箱子底下,都用布帘遮挡着,还有的埋在煤堆里了。

    秉昆说:难怪咱家有了一股不好闻的味儿。

    郑娟说:别人家那味道也好闻不了多少。

    秉昆生气了,训道:我再说一遍——别人家是别人家,咱们家是咱们家,咱们没必要跟别人家照样学样。

    秉昆生气另有原因。共乐区光字片的街道如此泥泞不堪,他无法再骑自行车上班,每天得提前一个小时出家门,回到家里也便晚了一个小时。区里派人往泥泞中垫砖,作为家住光字片的人,他也心存感激。毕竟,区里起码把该做的事做在前边了。当下,也只能做到那个份上。有人把垫在泥泞中的砖往家里搬,他是知道的,甚至看见过,而且看见的不是别人,是春燕她二姐和二姐夫。他们被他见到了一点儿都不害臊,还厚着脸皮跟他打招呼呢。他当时说:那样的砖弄回去多脏啊!春燕她二姐夫却说:脏也是好东西,夏天用水冲冲就见新了。他快到家时,一脚踩向白天明明垫着砖的地方,不料踩了个空,扑哧踩到泥泞中,险些跌倒。当时不由得对那些贪小便宜的人内心骂出了脏话,及至明白了是自己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干的事后,他自然生气。

    ……

    这天晚上,由于妻子和两个儿子的行为,周秉昆觉得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扇了一耳光,连日来他的不良情绪再也掩饰不住了。

    他让正在写作业的楠楠放下笔,让正在给猫梳理毛的聪聪停下来,立刻把那些藏匿起来的砖再搬出去,原先垫在哪儿还垫在哪儿。

    两个儿子不情愿地看着母亲。

    郑娟不以为然地说:爸如果活着,那些砖就都是他眼里的宝。

    秉昆没好气地说:但我爸绝不会赞成你带着他的两个孙子干这种事!

    (节选自《人世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年版)

    [注]①这是一九八八年的春天。②共乐区光字片是小说中周秉昆一家生活居住的平民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下了大雪之后天气骤然变暖,是造成泥泞的直接原因,这推动了下文情节的展开。

    B.郑娟认为政府铺的砖并没有计划收回,是公共服务的消耗,所以自己不是在“偷砖”。

    C.家里“不好闻的味儿”其实并不存在,周秉昆是想借此喻指偷砖这一行为令人厌恶。

    D.两个儿子不情愿搬砖,是因为手中正有别的事情在忙,却忽然被父亲强行打断。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插叙周秉昆先前在回家路上踩到泥泞的情节,既补充说明了他如此生气的原因,也说明了偷砖可能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B.从周秉昆和郑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秉昆过世的父亲艰苦朴素、诚实正直,他的为人也影响了周秉昆,成为家风的传承。

    C.小说开头写春天到来的温暖美好,与下文的泥泞麻烦形成对比,寓意生活总是苦乐参半,困境之中更能凸显人性的光辉。

    D.本文围绕偷砖这一生活化的小事件来构建小说的矛盾冲突,展现主人公正直诚信的品质,于人间烟火处彰显了道义和担当。

    【3】郑娟在承认已把砖搬回家之前与周秉昆有一段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双方当时的心理。

    【4】茅盾文学奖在《人世间》的授奖辞中称赞作者梁晓声“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请根据你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谈谈这一评价在文中的体现。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中国古代“与民同乐”的为政理念有所反映,表现出作者为百姓的丰衣足食而乐的思想情操。

    (3)淝水之战,前秦苻坚率大军远征东晋,曾意气风发地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其实,赤壁之战前曹操大军之威势也不遑多让,从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可见一斑。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文辞和内涵等角度对《离骚》进行了评价。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给我们描绘了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的衣着以及骑乘,“__________”直接点明山上的仙人之多。

    (3)“笛”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常用笛声表达思乡之情,如“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

  •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声音的类比联想,写由琴声想到珠玉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及潭周围的树木,着意渲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自己不慕名利、恪守礼义的高尚品格。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都表达出站得高见得广的意思。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一句表明秦国是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

    (3)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是用兽角做成的,故称“角”。在古诗词中,“______”和“______”等诗句都写到了号角。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本诗的开头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军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阵,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

    匈奴大发十余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欲入为寇,亡者题除渠堂降汉言之,遣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单于闻之,引去。

    元康三年,先零遂与诸羌种豪二百余人解仇交质盟诅。上闻之,以问充国。对曰:“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臣恐羌变未止此,且复结联他种,宜及未然为之备。”后月余,羌侯狼何果遣使至匈奴借兵,欲击敦煌以绝汉道。安国至,召先零诸豪三十余人,以尤桀黠皆斩之。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矣。”上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 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方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阵,及明,以次尽渡。虏数十百骑来,出入军旁,充国意北骁骑难制,且恐为诱,戒军勿击,曰:“吾士马新倦,不可驰逐,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也。”

    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国坚守。

    充国引兵至先零,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阨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宜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豪靡忘来自归,充国赐饮食,遣还谕种人, 时羌降者万余人。充国度羌必坏,请罢骑兵,留万人屯田,以待其敝。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朝庭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年八十六,甘露二年薨,谥曰壮侯。

    (《汉书·赵充国传》有删改)

    [注]①“题除渠堂”,人名。②“先零”,匈奴部落名。③“安国”,光禄大夫安国④“靡忘”,匈奴部落首领名。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

    B.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

    C.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

    D.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

    2文中加点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凡加“假”者,均副贰之意,“假司马”即司马的副职,也有临时充任的意思。

    B.斥候,侦察(敌情),也指进行侦察的人。

    C.就第,指科举考试,因科举考试分科录取,每科按成绩排列等第。

    D.四夷,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赵充国忠心报国。他一生为国征讨,多次带兵攻打匈奴。羌族反叛成为现实后,他虽已七十多岁,仍不服老,请命出征。

    B.赵充国审时度势。他根据叛羌的情况采取了以守为主的策略,行军途中小心谨慎,避免伤亡,计划好再作战。面对敌人多次挑战,他坚守不应,认为“小利不足贪”。

    C.赵充国善于攻心。对敌人采取分化瓦解策略,赐给投降的羌人饮食,放他们回去,从而取得羌人好感,投降的羌人很多。

    D.赵充国深谋远虑。羌族刚有所动作他就敏锐的感觉到羌族想和匈奴联合攻汉,建议皇上及早安排防御。顺利收服羌人后,上书请求撤除骑兵,只留士兵在当地屯田。

    4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阵,及明,以次尽渡。

    (2)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土卒,先计而后战,士皆欲为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2021年7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体系,野生生物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材料二:《孟子·梁惠王》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绿色增长,中国实践凸显了中国智慧。你将代表中国在联合国举行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理解材料大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字数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