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辽宁锦州初二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随着“一五”计划完成,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5%。这段话表明我国(  

    A.初步形成合理工业布局

    B.初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初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2、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没有统一的国家军队

    B. 辛亥革命不彻底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 3、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对“胜利”和“失败”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被袁世凯取代

    B.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仍然疯狂侵略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 4、歌声中回望历史,下面两首歌曲分别创作于哪一历史时期。(   )

    A.百日维新、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北伐战争

    C.洋务运动、国民大革命 D.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 5、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面积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川陕革命根据地

    C.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 6、20161月,经我国考古专家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

    A. 黄海大战   B. 威海卫之战   C. 辽东半岛战役   D. 廊坊之战

  • 7、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文中写道:“北京是外国人扮演浪漫角色的温床。城东南受武装保护的使馆区内居住着靠国内汇款生活的嗜酒的高官显贵。”为“温床”催生提供安全保障的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黄埔条约》

    D.《辛丑条约》

  • 8、纵观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列哪一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9、下列几项说明了《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0、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这是为了庆祝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共同纲领》的颁布

    D.十一届三中会会召开

  • 11、“北京的外国公使从此组成一一个强有力的外交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而清政府的威望跌入谷底”。导致这一结果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12、“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焉?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民贼”是指(       

    A.冯国璋

    B.段祺瑞

    C.袁世凯

    D.张作霖

  • 13、能够区分历史事实描述、历史史料、历史观点及历史评价等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历史最高峰

    B.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C.《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D.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元

  • 14、清朝末年,中国历史出现了大转型,这个转型是被迫的,对中国人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下列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这个“转型”开始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5、为维新变法运动揭开序幕的历史事件

    A.《中外纪闻》创刊 B.强学会成立 C.公车上书 D.戊戌变法

  • 16、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该材料主要表明

    A.辛亥革命尚未成功

    B.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C.中国民众精神麻木

    D.救亡图存大势所趋

  • 17、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5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18、下列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戊戌变法性质的是(

    A. 裁撤冗官   B. 创建海军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开办新式学堂

     

  • 19、林则徐集句联: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林则徐的“大勇”之举是

    A.虎门销烟

    B.坚守虎门炮台

    C.吴淞率众抗敌

    D.领导三元里乡民抗敌

  • 20、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名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A.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B.掠夺了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国各阶层民众抗战的主要情况。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表格里

    代表人物

     

    主要代表作

     

    作用

     

    冼星海

     

     

     

    徐悲鸿

     

     

     

    发明联合制碱法

     

     

     

  • 22、1900年,八国联军借口镇压______,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______

  • 23、在新中国的巩固和建设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人物,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的是——

    (2)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是——

    (3)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

    (4)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 2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____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 25、革命形势推动着时局的变化。

    (1)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孙中山确立了联俄、_________、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1928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___局面。

    (3)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_。

  • 26、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______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______

  • 27、1924年5月,______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______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 28、我国大陆最后统一的地方是______

  • 29、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点是______;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______

  • 30、________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请回答:

    (1)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

    (2)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掀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 32、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评价?

  • 33、规定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是?哪个条约的签订使得外国侵略者在华鸦片贸易合法化?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请回答:

    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知识结构图是刘文同学设计制作的。李老师发现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导致近代中国屈辱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面对这种局面,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和斗争。请写出中国人民抗争的两个事件?

    (4)从近代中国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学习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