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在阅读历史书籍时,读到了如下图所示的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相传某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于(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麻纸或宣纸上
3、____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其空白处应填写( )
A.大运河
B.灵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
4、陈郎同学正在进行专题复习,从网上下载了“玄奘、鉴真、郑和”等人的相关资料。据此判断该同学正在复习的专题是
A.顽强拼搏的宗教领袖
B.开凿疆土的封建帝王
C.辅佐帝王的有功之臣
D.突出贡献的交流使者
5、下图是花都区旅游热门景点圆玄道观,也是广东道教活动的中心,道教产生的时期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6、小明运用下面三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冶铁技术的提高
B.耕作技术的发展
C.农业技术的改进
D.制瓷技术的进步
7、观察如图,从1949年到1970年促进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加的原因有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8、屈原的诗歌广为后人传诵,同学们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屈原”,说的台词应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清初名臣张廷玉《明史》:“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据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
A.因立场差异导致不同
B.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改变
C.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
D.后人评价更为全面准确
10、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都会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
A. 曾经打败了炎帝
B. 教民开垦耕种,创造了文字
C. 与炎帝一起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D. 制作了音律,发明了算盘
11、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其中,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如下图),下列关于宋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
B.我国从宋朝开始出现陶瓷
C.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
D.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12、下图是东汉时期南方的小型庄园城堡,当时的庄园为加强军事防御,四周有高墙环绕,四角有碉堡耸立,便于瞭望和防守。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A.人们自给自足
B.社会动荡不安
C.生产发展迅速
D.国家政权并立
13、“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这段描述主要揭示的是安史之乱的
A.爆发原因
B.发生经过
C.产生影响
D.历史地位
14、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最有可能出现的人物是( )
A.齐桓公 B.嬴政 C.曹操 D.董仲舒
15、某同学在笔记本记录了“距今约7000年”“木结构水井”“人工栽培水稻”“天然漆”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应该是( )
A.气候变化对水稻栽培的影响
B.半坡人的生活
C.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生活差异
D.河姆渡人的生活
16、某同学制作了一幅炎黄时期战争的示意图(如图),其中表示阪泉大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8、西周崇尚礼制,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等级森严
B.腐败现象
C.手工业发达
D.经济发展不平衡
19、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社会也出现了一系列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A.水利工程的修建工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王室力量的削弱
D.先进作物的引人
20、317-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实行精耕细作,如育秧移栽、麦稻兼作。这主要体现了( )
A.生产技术的进步
B.农业工具的改进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自然条件的优越
21、清代的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的是曹雪芹的_____。
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制度;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____。
23、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 ,战国争霸战争中最终胜出的诸侯国是 国。
24、隋文帝是589年灭掉_____统一全国。在采取措施后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历史上称为_____。
25、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之手。420年,东晋灭亡。此后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____、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在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6、《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中①处是_____(寺院);《宋代海外贸易图》中②处是_____(地名)。
27、明朝北京城是在_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8、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秦始皇和_____。
29、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其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实行了_____制度。
3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___________。
31、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主要成就连接起来。
李时珍 《天工开物》 画圣
司马光 《送子天王图》 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
毕昇 活字印刷术 东方医学巨典
宋应星 《本草纲目》 编年体通史
吴道子 《资治通鉴》 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32、请列举两位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3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材料一: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材料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1)材料一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3)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一名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