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重庆初二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史料

  • 2、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了如图诗句。这位读书人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

     

    A.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得皇权

    B. 宋徽宗、宋钦宗妥协求和,导致北宋灭亡

    C. 秦桧谋杀抗金名将岳飞

    D. 北宋为求苟安同辽签定“澶渊之盟”

  • 3、“589年,他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这里的“他”指的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元世祖

  • 4、“澶渊之盟”议和的双方分别为( )

    A.唐与吐蕃

    B.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辽与西夏

  • 5、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八一”两字能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是因为(       

    A.新文化运动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 6、唐太宗曾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强调“存百姓”思想

  • 7、战国末期“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由此可以看出与“秦为首强”有重要关系的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文景之治

    D.苻坚改革

  • 8、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求取佛教经义

    D.加强两国间的友好

  • 9、诗歌载史,下图所示是杜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据此可知,诗歌内容反映了唐朝(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因庐但蒿藜。

    我里百徐家,世乱各东西。

    A.先南后北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

    C.由开明到专制

    D.由繁荣转衰落

  • 10、有效区分史实与结论是历史学习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大约3万年前,已懂得人工取火,会缝制衣服

    B.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C.《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D.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 11、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反映的是(     

    A.诸侯争霸

    B.楚汉之争

    C.焚书坑儒

    D.秦统一全国

  • 12、传说中的炎帝部落在五六千年前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传说炎帝教人们制陶,还制作乐器。下面哪项考古发现最能说明上述传说的真实性(     

    A.

    B.

    C.

    D.

  • 13、山顶洞人距今时间为(   )

    A. 170万年 B. 3万年 C. 7000年 D. 6000年

  • 14、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应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督时期

  • 15、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连接了全国几大水系?

    A.三大水系

    B.四大水系

    C.五大水系

    D.六大水系

  • 16、明末,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纷纷起义。李自成领导的队伍迅速发展成为起义的主力军。其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之一是提出了

    A.耕者有其田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均田免赋”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17、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 邗沟——通济渠——江南河   B. 永济渠——邗沟——江南河

    C.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 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 18、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属于西周

    B.社会动荡,变化剧烈

    C.战争频繁,诸侯国逐渐减少

    D.学术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

  • 19、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其原因是(  

    ①官场腐败之风盛行②八旗兵作战英勇,军纪严明③财政收入日益减少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0、下面这组邮票反映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已能够

    ①种植水稻

    ②使用青铜农具

    ③住干栏式房屋

    ④制作舟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识图题

    名称:________

    名称:________

  • 22、“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诗中所描述的伟大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白渠

  • 23、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________族拓跋部建立________政权。5世纪,这一政权统一了北方,________即位后致力于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间交融。

  • 24、东晋的王羲之由于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 25、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______”;公元前209年秦朝的暴政,导致农民在___________(地点)起义,揭开了反秦大旗。

  • 26、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_____,以分知州权力。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加以管理。

  • 27、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他主张“_______”,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 28、写出下图人物______

  • 29、明代杰出医药学家_______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明代科学家_______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他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写出了重要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

  • 30、元朝设置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著名剧作家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搭配题:“先人已逝,精神永存。”在浩瀚的历史星河中,这些逝去的大师们依旧星光璀璨,熠熠生辉。请你将左边的名人与右边的成就序号相搭配。

    ①张仲景   A.都江堰

    ②顾恺之   B.《洛神赋图》

    ③刘秀   C.《伤寒杂病论》

    ④李冰   D.“光武中兴”

    ①—( ) ②—( ) ③—( )   ④—( )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及代表人物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來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来,停来,禾苗待我灌醉。”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票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一一唐朝诗人杜甫《忆昔》

    材料三: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开。

    一一唐朝诗人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还有一位“仗剑天涯启舟散发,绣口一吐半个盛唐”的浪漫诗人,他的诗抒发昂杨的进取精神,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因此率有“诗仙”的英誉。

    (1)材料一描述的是唐朝发明并推广的哪一生产工具?请再写出唐朝的生产工具一例。

    (2)材料二诗句中描写的是唐朝什么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3)材料三诗句中这一惨状出现是唐朝哪一历史事件造成的?之后唐朝的国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描述的是哪位诗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