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1O)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2
D.+4
2、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KNO3、Na2SO4、NaCl
B.K2SO4、Na2CO3、HCl
C.Ba(NO3)2、FeCl3、Ca(OH)2
D.Cu(NO3)2、KCl、HCl
3、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①CO2 ②Mg2+ ③2Fe3+ ④ ⑤2O ⑥O2 ⑦2OH- ⑧2CO
A.表示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有②④
B.表示一个分子中某种原子的个数的是①
C.表示分子的个数的是⑤⑧
D.表示离子数的是③⑦
4、下列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A.
B.
C.
D.
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钢铁生锈
C.水蒸发
D.蜡烛燃烧
6、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是一种检测空气污染指数的仪器。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该仪器和实验探究等方法检测某工业园区气体的成分,并绘制了相关图像,集气瓶的内部体积250mL,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了30ml的水,实验后瓶内水的体积为75mL,分析如图信息,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①中显示屏上可显示出CO2的含量
B.②中装置气密性不好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C.⑨中Q点表示降至室温,打开了止水夹
D.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含量是18%
7、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
B.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向分别装有等质量镁片和铁片的试管中不断滴入同浓度的稀硫酸
D.用CuFe2O4-x做催化剂,光分解水制氢气与氧气
8、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一个镁原子和一个镁离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9、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呼吸,但不具有可燃性
B.氮气化学性质较稳定,是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C.各种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霓虹灯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可能会导致酸雨
10、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的化学方程式为:
B.b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尾气可以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D.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有氧化性,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
11、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
B.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润滑剂
D.氮气是无色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12、学习化学,要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我们能闻到“八月桂花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质量很小
13、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均可用于杀菌消毒,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A.
B.
C.
D.
14、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是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物质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
B.D的化学式为H2S
C.B物质大量排放能形成酸雨
D.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1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取用固体药品
D.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
16、科教兴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开发了新能源
D.化学研究与创造新型的半导体材料
17、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18、下雪后,护路工人为了便于清除积雪,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这是由于撒盐后
A.使积雪的温度上升到0℃而熔化
B.提高了冰的熔点
C.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D.积雪会吸收盐放出的热量而熔化
19、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B.氧气具有可燃性,用于火箭发射
C.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用于食品防腐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成各种灯具
20、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你认为下列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A.氧气、铜和蒸馏水都是单质
B.水、氯酸钾和干冰都是氧化物
C.高锰酸钾、二氧化碳、氯化钠都是化合物
D.空气、水银和白酒都是混合物
2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中含有O5分子
C.青蒿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青蒿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
22、关于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B.溶液都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
C.升高温度,饱和溶液都能变不饱和溶液
D.增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
23、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 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Ar
B.2Al
C.Li+
D.N
24、实验室中物质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某水样是否是硬水 | 加入几滴肥皂水,振荡 |
B |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 分别加水溶解,测量温度的变化 |
C | 鉴别CO和H2 |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
D | 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铜粉 | 用磁铁吸引 |
A.A
B.B
C.C
D.D
25、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天然气能被压入钢瓶中——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易被压缩
C.一滴水中水分子个数1.67×1021——水分子很小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2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B.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27、请用化学用语或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填空:
(1)2个氮气分子_____。
(2)n个铜原子_____。
(3)氩元素_____。
(4)mFe3+_____。
28、出行乘坐汽车。
(1)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C2H6O2)。乙二醇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2)车载安全气囊使用了叠氮化钠(NaN3)。在一定条件下NaN3迅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药品腐蚀标签 D.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____
(2)胶头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_____
(3)倾倒液体时标签向手心。_________
(4)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_________
30、(1)氧气(O2)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图你从中获得的信息有(写出两点即可):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2)人体吸人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
(3)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O3)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如图是同学们在探究氧气性质实验中改进的实验装置图,你认为甲装置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1、实验(或探究)后,要写出报告,报告中首先要注明报告者姓名,合作者及日期等内容.其报告主要内容有:①探究活动名称,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
32、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用化学用语(或名称)填空。
两个铜原子_____,FeSO4的名称是_____,写出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并标出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3、实验过程中若操作不当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引发事故。请你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__________。
(2)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入药液:_________________。
(3)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没有垫上石棉网:_____________。
34、“宏观-微观-符号”三维表征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特征之一。
(1)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空:
①由8个硫原子构成的硫分子______。
②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
③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3PO4,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______。
(2)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铜
B.氯化钠
C.足球烯(C60)
D.一氧化碳
(3)下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表示的物质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5、图1为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是钡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钡原子中有______个中子。
(2)X的值为______,图2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填化学用语),钡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
(3)图三中属于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序号)。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_(填序号)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36、图1为KNO3和Na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处KNO3和NaCl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t2℃时,将60gKNO3投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保留到0.1%),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点可用图1的_______(填“a”、“b”、“c”或“d”)点表示。
(3)KNO3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KNO3的方法是_______。
(4)t2℃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3_______NaCl(填写“>”、“=”或“<”)。
(5)图2中“某一步操作”的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1表示为_______(填标号)。
A.d点→c点
B.d点→b点
C.c点→b点
D.c点→d点
(6)如图所示,t1℃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填序号)。
①冰块 ②氢氧化钠固体 ③硝酸铵固体 ④干冰 ⑤浓硫酸
37、如图所示的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接通直流电后,D管产生的气体是_____,A电极为电源的_____。
(2)如果C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0mL,则D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mL;检验D管内气体时可用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实验中,通常会往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_____。
(4)此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水时生成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_____。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大胆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认为是实验误差引起的,可以忽略不计
38、补全实验报告。
目的 | 操作或装置 | 现象 | 结论 |
________ |
| 黄铜能在铜片表面 刻画出明显痕迹 | 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
探究金属铜的 导热性 |
| ___________ | 铜有导热性 |
比较铁和铜的 金属活动性 |
| 无明显现象 | ___________ |
39、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6g石灰石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 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使之与样品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90g,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g。请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40、同学们都爱吃小食品,有些小食品我们买回来时发现鼓鼓的,里面充了好多气体,它们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这里面的气体应该具备哪些性质?(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