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石潭记》——刘禹锡——唐朝——诗人
B.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演讲词——诗人
C. 《登勃朗峰》——马克·吐温——游记——美国
D. 《回延安》——贺敬之——诗歌——诗人、剧作家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咽喉/哽咽 蛮横/横冲直撞 勉强/强词夺理
B.敦实/树墩 慰藉/一片狼藉 腈纶衬衣/清澈见底
C.拾级/拾荒 翻卷/读书万卷 安营扎寨/包扎伤口
D.冠冕/冠名 濡染/慢慢蠕动 妩媚多姿/抚养成人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地培养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
B. 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 在举行“互联网+”的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中国互联网+联盟”。
D. 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的农民们,现在也都有了社会地位。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也叫《诗》或《诗三百》,是“五经”之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古代汉语很多词语和今天的意思已经不同,例如古代“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孩子,而今天只特指妻子:古代的“绝境”指与世隔绝的地方,今天指没有出路的困境。
C.韩柳,是唐代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位居唐宋八大家第一第二位。韩柳并称,指古文而言。他们二人也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D.鲁迅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
A.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B.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诗人的视域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
C.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为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其愁苦之心。
【2】对《钱塘湖春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B.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乱花初放,草木趋荣的景象。
C.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生动地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D.尾联用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均为唐诗中的律诗精品。【甲】诗作者白居易,字乐天;【乙】诗作者杜甫,字子美。
B.【甲】诗中“初平“写春水新涨,“云脚低“写低垂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的情形。
C.【甲】诗中“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了,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乙】诗中“不胜簪”实写诗人因忧国伤时念家所致的苍老之态。
D.【乙】诗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 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忧愤之深。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颔联和颈联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植物和动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B.“争暖树”形象地写出了早春生机盎然;“鸟惊心”生动地写出了叛军摧毁下的长安城草木茂密幽深的蓬勃景象。
C.【乙】诗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D.【乙】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6、篇段积累—— 默写《过伶仃洋》中的颔联和颈联
7、下面两则内容,都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请你结合选文分析这部著作的主题。
①我从来都十分留心做到(金步甲)笼子缺少食物呀。蜗牛、腮角金龟、螳螂、蚯蚓、毛虫以及其他一些最受欢迎的菜肴,调换着花样地送进饭堂,而且供应量充足到消费不完的程度。
②食尸虫是出类拔萃的炼丹术士,利用可怕的腐败物,造出无毒无害的生物制品。
8、阅读下列散文,完成后面小题
前 面 有 深 坑
魏杭州
⑴母亲一遍遍地叫他起床吃早饭,他懒洋洋地看了看表,对母亲不满地说:“才六点,你让我多睡会吧!”
⑵六点二十分,母亲又叫他,他睁开眼,迷迷糊糊地又看了看表,对母亲不满了,喊道:“叫什么呀,真烦人,还早呢。” 母亲就耐心地给他解释,说你还要上厕所,要洗脸要刷牙,吃了早饭,也就七点多了,你上班还得等公交车,八点上班就很紧张了。儿子这才懒洋洋地起床了。等一切收拾妥当,要吃早饭的时候,儿子抬头看了墙上的挂钟,已经七点半了,吃饭来不及了,就要夺门而出,母亲却挡住他,说吃了面包再走吧,用不了多长时间的。他一把推开母亲,吼道:“一顿饭不吃也饿不死,吃吃吃,饿死了算了。”一边说一边下楼飞奔。
⑶A母亲就对着他的背影“啐”了一口,说道:“一大早,就说些不吉利的话,你这孩子!”
⑷他已经不是孩子了,大专毕业在家呆了好几年,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工作。儿子也很喜欢这个工作,听熟人说,儿子在公司干得还挺好,很有前途。儿子的父亲在五年前,出差的路上车翻人亡了,家中只有娘俩相依为命了,她刚刚五十岁,头发已经花白了,生活的艰辛让她过早地衰老了。儿子就是她生命的支柱,儿子随口就说出了死呀死的话,她很忌讳这些的。
⑸儿子的工作单位离家较远,中午从不回家吃饭。儿子平时说话看似不敬,但对她很孝顺,回家晚一会儿也会给她来个电话,不让她等急了。也就是这天晚上,儿子电话来了,说要在单位加班,让她自己吃,不要等了。
⑹她吃过晚饭,就下楼等儿子了。在她小区大门口的位置,因修电缆挖了一个大深坑,也巧,当晚路灯全停了电,到处都是黑黑的,这深坑是上午九点挖的,在儿子上班之前,也就是儿子不知道这里会有个深坑,要是儿子不小心掉进去……
⑺B夜里,风很大,雨也下了起来,她却像一个木桩似的伫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②
⑻深夜了,已经十一点半了,前面出现了一个黑影,她一眼就认出那是儿子的轮廓,她就高兴地叫着儿子的名字,走近并拉着儿子的手,小心翼翼地从大坑旁边绕过去。
⑼儿子打量着母亲,母亲浑身上下淋得湿湿的,冻得瑟瑟发抖。儿子就责怪母亲不该在此等他,或者可以回家给他打个电话告诉他门前有个深坑就行,或者回家拿把伞再等。母亲说她怕回家一趟会错过,儿子就掉进坑里了,所以不敢离开。儿子听了后,一把搂住母亲的肩膀,泪水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1】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了母亲催儿子早起吃早饭,母亲深夜里冒着风雨站在深坑边等候儿子等起情节,生动感人。
B. 文章一开头运用对比突出了母亲的慈爱。
C. 第⑵段中“一大早,就说些不吉利的话,你这孩子!”与第⑷段中“儿子就说出了死呀死的话,她很忌讳这些的”前后照应,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在乎和疼爱,为下文母亲在雨夜等儿子回家埋下伏笔.。
D. 文章前面写儿子对母亲“不满”、“吼道”,第⑼段写儿子“责怪”母亲,可以看出文中的儿子的不懂事。
【2】阅读分析文章,完成下列题目的填写。
(1)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 、 的人
(2)文章第四段属于插叙,在文中起三点作用:① ② ;③ ;
【3】请对文中A、B划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4】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以及如何感恩。(字数在100字之内)
9、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二度飞天的陈冬、再叩苍穹的刘洋、首次出征的蔡旭哲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此次距离刘洋上一次太空之旅刚好过去了10年。她说,备战空间站任务,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出舱活动训练是强度最大、训练时长最长的训练。其中,水下训练又是重中之重。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刘洋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三四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后来真正的出舱活动训练,一次就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
出舱活动对上肢力量的要求很高,刘洋认为与任务需要相比,自己的力量还有一定差距,就暗暗给自己加码。体训时,她来得早,训得长,走得晚,回宿舍还要“加餐”,举杠铃、练握力器。
请根据以上关于刘洋的材料,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
提示与要求:
1.所写故事的主人公姓名不能用“刘洋”,也不得出现自己真实的姓名学校等信息;
2.可以丰富材料中的细节,增加故事的曲折性;
3.可以根据材料内容赋予主人公一些性格特点,围绕这些性格特点展开情节;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文章;
5.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