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广元高三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46岛居民30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对这一做法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有效加强对沿海岛屿的控制

    B.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

    C.舟山成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

    D.有效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

  • 2、1917年5月,俄国有108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8700人。6月有125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38455人。7月,有206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47750人;65个省中有43个省都发生了农民暴动。由此可得出的事实是

    A.经济困难催化了十月革命

    B.专制统治已难以继续维系

    C.民主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D.建立工农联盟有其必然性

  • 3、立春,是春天之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代将立春作为重要节日加以庆祝。如隋代,每年立春前五日,在各州府大门外的东侧,造青牛两头及耕夫犁具。这说明统治者

    A.鼓励商业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重视农业生产

    D.强化思想控制

  • 4、马克思在阐述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时,曾提到: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失。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由此可知,马克思旨在

    A.通过国家手段促进社会公平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专制王权强大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个人观念淡漠

  • 6、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B.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 7、《史记》载:武王灭商之后“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准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此举旨在 (     

    A.强化对落后边缘地区控制

    B.笼络监视殷商贵族

    C.彰显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D.弘扬儒家仁政思想

  • 8、观察如图,结合所学,下列对1893-1920年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③西方国家对华进口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欧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持续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9、观察下边示意图,A、B两处可填入的最合适内容是

    A.东周、开放与融合

    B.战国、分裂与融合

    C.东周、分裂与融合

    D.战国、开放与融合

  • 10、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 11、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亲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叶剑英元帅1979年故地重游,感慨系之,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       

    A.抗日游击战争

    B.北伐战争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反蒋抗日

  • 12、图1、图2是中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新建工业分布示意图。这两幅图反映当时我国(     

    A.工业的区域分布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实行战略调整以应对严峻国际形势

    D.调整工业布局以期推进西部大开发

  • 13、“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

    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

    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

    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

  • 14、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如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 15、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  )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

    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D.导致了暴政统治

  • 16、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B.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C.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D.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 17、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医药和教育领域的就业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5.68%。1851—1911年女性职员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表明

    A.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B.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转变

    D.妇女参政意识增强

  • 18、明朝嘉靖年间,政府征发永顺、保靖、西阳等土司家族参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明末土司秦良玉也受命参与镇压张献忠农民起义“征贼”、“平叛”战争,冉氏土司将治下的重庆酉阳李溪官坝、铜鼓潭等称为“忠孝坝”,土司衙署称“忠孝堂”、“忠义堂”。这反映出当时

    A.汉族与其它民族间的隔阂消除

    B.儒家伦理治国思想的确立

    C.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

    D.朝廷注重提高土司的地位

  • 19、自筹办北京冬奥会以来,我国完成了12个主竞赛场馆建设,并通过了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认证;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基础设施投入运营;我国组建了场馆医疗救治团队,建立赛时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积极推进氢燃料、5G通信、云转播、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示范应用,北京、张家口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网全覆盖。北京冬奥会的高效筹办主要得益于

    A.“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B.冰雪运动的建设和推广

    C.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D.大力推行绿色经济模式

  • 20、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       

    A.睁眼看世界

    B.宣传民主共和

    C.思想启蒙

    D.托古改制

  • 21、对比日本“大化改新”前后的统治结构示意图(大王后来改称“天皇”),可以看出“大化改新”后

       

    A.政府机构更加精简

    B.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

    C.豪族地主转化为政府官僚

    D.武士集团力量不断壮大

  • 22、《论语·乡党篇》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怎么样,而是首先问伤人没有。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思想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 23、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在游说君主时,往往强调“祖仁者王,立义者伯,用兵穷者亡”的观点,即是将仁、义视为“王、伯(霸)之道”的根本。这说明(     

    A.诸子百家存在相互借鉴

    B.儒家治国理念成为共识

    C.社会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D.思想领域呈现百家争鸣

  • 24、南北朝时期的典籍记载了很多北方迁到南方的名士如王导、谢安等人的言行作派,及其受南人崇拜模仿的事例。细如服饰用具,琐至音容笑貌,都被人悉意效拟。南方上层人士改操中原洛阳之音,也成为南士标榜身份的一种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方的语言逐渐趋于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消弭文化差异

    C.经济文化实力影响社会风尚

    D.南方社会的包容性强于北方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________________为大宗。

     

  • 26、  ____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 27、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 28、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29、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 30、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________和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________。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________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其二,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________热潮。

     

  • 31、科技兴邦

    近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崛起之路,虽条件各异、情况不同,但都离不开科技革新。

    (1)1782年,英国人   研制了   。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2)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的工业革命在   地区展开。初期主要仿制   国的机器,不久即开始独立设计和制造。

    (3)19世纪30、40年代,德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9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到   ,德国工业仅次于   国,居世界第二位。

    (4)日本的工业革命基本与欧美国家   革命同步。   时期引进欧美科技,国家工业生产实力迅速增强。

    (5)通过科技革新增强国力,融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流的国家还有    

     

  • 32、________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33、罗斯福新政的 主要内容:整顿________调整________调节_______  以工代赈和________

    影响:标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________的时代

  • 34、明中叶以后,部分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________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________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是什么?

  • 36、古代日本是如何兴起的?

  • 37、列宁主义的意义是什么?

  • 38、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 39、苏联工业化成就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