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江西赣州高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

    B.玛丽娅是整篇小说中宗教性性格最为突出的人物。在她的内心,被强烈的爱包围着,唯有相信上帝的人,心中才能对爱的本质有真切的体会。战乱的年代和社会的不断影响,使得她不断成长为一个革命斗士。

    C.库图索夫是一位非常谦逊的平凡人形象,面对法国的入侵,他和自己的人们群众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为了自己的祖国英勇奋战。托尔斯泰称赞他为“民族战争的代表”和“真正伟大的人物”。

    D.《战争与和平》故事发生在贵族阶层,在描写战争与主人公安德烈之外,作者也塑造了很多其他的“悲惨”人物,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同情。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较高的编导水平

    C.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拿出演讲稿,开始了演讲。

    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骄傲自满,而应当正确的对待自己。

  •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使毕使于前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子之道,移之官理 而木之性日离矣

    B. 信然邪?其梦邪? 不克蒙泽矣

    C. 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亦悄然

    D. 子始十岁 又如赴敌

  •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孤四际渺弥皆大江 使六国各爱其人,足以拒秦

    B.项王驰,复斩汉一都尉 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C.天之亡我,我何渡?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D.天理 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精神的富足,开始让现代的一些人不仅仅是满足于温饱,很多人开始追求刺激食用“野味”,有人认为野生动物对人类有独特的滋补作用,有人图一己之利,贻害众人。然而实际却是野生动物的营养元素与家禽家畜并无多大差异,同时人类新发的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来源于野生动物。

    27日,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穿山甲中分离出的毒株,与此次新冠病毒毒株相似度达99%。穿山甲因为莫须有的“养生”,功效不明的“通乳”,以及人类一时的口腹之欲而被大肆捕捉,由常见动物变成了极危物种。然而实际上穿山甲携带多种体内寄生虫,可损伤人类肠胃并引发心肌炎、肺炎、肝炎等并发症,鳞片的成分也并没有特别之处,主要成分为β-角蛋白。

    事实上,人们认为很补的各种野生动物,实际上都含有许多无法未知的病毒。野生动物是生态食物链中的一环,人类肆意猎杀捕食这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不加限制地一味攫取自然资源,不加反思的打破人与野生动物相处的界限,必然使人类自身陷于险境、困境。

    (摘自中国日报《保护野生动物,亦是保护人类自己》2020.2.13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关于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及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

    从源头控制风险,当务之急是以雷霆之势强化法律责任,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避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因一时口腹之欲导致“次生风险”。决定明确提出,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对决定增加的违法行为,“参照适用现行法律有关规定处罚”;同时,要求有关部门落实执法管理责任,严格查处违反本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决定的立法指向明确,“全面”与“从严”贯穿始终,体现了更严格的管理、更严厉的打击,给心存侥幸者、铤而走险者以当头棒喝。

    (摘编自人民日报《用法治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2020.2.28

    材料三:

    2016年我国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年产值统计表

    产业直接

    从业人数(万)

    直接产值(亿元)

    毛皮动物产业

    760

    3894.83

    药用动物产业

    21.08

    50.27

    食用动物产业

    626.34

    1250.54

    观赏及宠物产业

    1.37

    6.52

    实验动物产业

    0.2

    4

    合计

    1408.98

    5206.16

    2016年我国食用野生动物养殖种类、从业人员、年产值统计表

    动物类别

    动物种类

    从业人数(万)

    产值(亿元)

    两栖

    6

    101.7

    506.48

    爬行

    17

    501.1337

    643.22

    鸟类

    14

    14.7315

    76.56

    兽类

    5

    8.77

    24.28

    合计

    42

    626.3352

    1250.54

    (《中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四: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中华表示,野生动物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野生动物从业者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寻求转型之路。很多从事野生动物养殖的企业管理者和从业者,具备野生动物和生态保护有关的经验及技术知识,更加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他们可以将这些知识,用于野生动物保护,从而实现野生动物屠宰者到保护者的华丽转身。他们还可以利用周边的环境,从事动物友好型旅游产业,吸引人们去户外体验和探索自然。

    借鉴成功经验解决野生动物养殖业转型中的阵痛。北欧国家,比如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国家曾出现捕食鲸鱼等活动,然而从捕鲸到观鲸的商业模式转型,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商机。此外,赵中华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转型。

    (摘自中国网《全面“禁野”之下,野生动物产业何去何从?》2020.3.3

    【1】下列对“野生动物”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谋求私利、追求刺激的心理、野生动物“莫须有”的滋补作用,驱使人类捕食野生动物,这也与社会进步、物质富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B.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不仅有感染疾病的风险,而且会破坏生态食物链,必然使人类利益受损,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C.为从源头控制住由野生动物传染疾病的风险,避免造成“次生风险”,须强化法律责任,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

    D.除野生动物产业从业者借助先天优势实现角色转型,企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成商业模式转型外,政府还应出台扶持政策,助力行业转型。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2016年食用养殖动物种类、食用野生动物从业人数与年产值呈正相关关系:养殖动物种类越多,从业人员就越多,年产值就越高。

    B.我国2016年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达1400万,产值超过5200亿元,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制度颁布以后,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且压力巨大。

    C.超过四成的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从事食用野生动物产业,创造的产值仅次于毛皮动物产业产值,占野生动物产业总产值的近四分之一。

    D.我国2016年食用野生动物养殖业中,爬行类动物养殖从业人员最多,创造的产值业最大,兽类养殖从业人员最少,创造的产值也最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处世,应当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动辄生气,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学习和修养是一个密切联系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得到逐步提高。到了一定年龄方知道自己的命运轨迹和人生定位,方明白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太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得失已经淡然,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对于不合道义的钱财富贵看得很淡,正所谓____________

    (4)孔子直接表达自己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孔子认为人生在世必须讲诚信,为此,他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正所谓____________

    (6)儒家认为,仁德的君子治学严谨,特别注重学、志、问、思的统一。正所谓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中军帐内为武判官设酒宴饯别并奏起了优美乐曲的情景。

    (6)《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方面勾画了一个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潭中的鱼,先是鱼儿一动不动,接着“________________”写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

    (1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根据相关提示,在横线处填写句子。

    (1)陆游的《书愤》中追述两次抗金胜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越中览古》中表达与《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相似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 10、(任选6空)

    (1)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之学者必有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余韵徐歇。

    (4)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人信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他人作嫁衣裳。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人、物对比,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代价才开辟了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

    (5)“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叠词运用是突出特色之一,如,写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流人阿房宫时写道“________________”;写后宫妃嫔都打开梳妆的镜子时,写道“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人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甫在《登高》中写到他备尝艰难之苦,国难家愁,白发日多,因而感伤“_______________”,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故而吟叹“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蓝天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贺新郎【1】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2】,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3】沉酣【4】求名者,岂识浊醪【5】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1】据本词序,辛弃疾独坐停云堂,欣赏着美好的水声山色,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填写此词。【2】妩媚:姿态美好。【3】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4】酣:酒喝得很畅快。【5】浊醪(láo):浊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辛弃疾借用此句,表达了与圣人一样的感慨。

    B.“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同用来强调“零落”二字。表现了词人知交渐少的境遇。

    C.“一樽”三句,由借酒浇愁引出陶渊明,写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境遇和陶渊明写《停云》诗时类似。

    D.“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借古讽今,旨在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狂傲自负的个性。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列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吾真不能忘汝也!(1)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逃家复归也,汝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欲乘便此行之事语汝,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2)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愿与汝相守以死。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盗贼可以死,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3)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语汝,是吾不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所以为汝者惟恐未尽。汝幸而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4),汝可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辛亥三月六夜四鼓,意洞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1下列对后五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深情厚谊,在后五段回忆了关于夫妻先死,后死的争议,两人双栖之所,忆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

    B.抒情是这封遗书的主要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烈士在即将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

    C.为了抒情,烈士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如第四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

    D.烈士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向自己的妻子阐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既抒革命之情,又说革命之理。

    2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还是一篇“檄文”?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所谓“时尚”,即一段“时间”内“崇尚”某中趣味。有人爱追求时尚,认为追求时尚可以确认自我,获得自我表达;有人则拒绝追求时尚,认为追求时尚会被大众趣味绑架,以致丧失自我。

      对此,你有什么体会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