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台湾新北高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外无期功强近亲   臣固知王不忍也

    B.州司临门,急星火   青,取之于蓝,而青

    C.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岂敢盘桓,有希冀   若属皆且为

  • 2、下列选项中,不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燕王拜送于庭

    C.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卒惶急不知所为

    D.①使工以药淬之 ②秦武阳色变振恐

  • 3、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 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举先王之政

  • 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是晋穆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的新君即位,一般情况下改换年号,叫作建元。

    B.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文中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

    C.古人纪月日,除了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即指农历八月。

    D.楔,一种祭礼,四月五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描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计三百零五篇,包括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之间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

    B.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庄子崇尚自由,想象力极为丰富,他的文章语言运用灵活自如,能把一些难言之理说得引人入胜。今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C. 《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现代悲剧,这部剧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年的矛盾,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曹禺的作品还有《日出》《茶馆》《北京人》。

    D. 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五本二十一折的《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所著《莺莺传》,后在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日,在大山里听溪水吟唱

    张秀超

    早上起得晚了,简单收拾一下,出城回老家。

    老家在康熙、乾隆皇帝当年打猎的塞外皇家狩猎场的大山下,那山太高,当地人叫它坝,老家在紧贴着坝的地方,人们称坝根子,村名叫桦木沟。

    这个地方林茂草丰,四季都有好风光。尤其是深秋时节,浓霜染过的林海,好看得不得了——松树是绿的,老蔡树是紫的,杏树是红的,山梨树是金黄的……层林尽染,任你什么样的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那样唯美曼妙的壮美,海内外的摄影家这个时节总是蜂拥而来,到这里捕捉美的画面。

    每年这个季节,我总要回老家待上几天。

    到家,放下行囊,带上相机,赶忙上山。

    10月的塞外深山里,播种过莜麦、荞麦、土豆的土地,大多都已收获了,只有一些棒子地还没有收割。那小树一样的棒子棵,有的挂着白了皮的黄棒子,有的棒子掰了,只有秧子长在地里。过了一条叫白水的小河,我贴着一块棒子地边的茅草小路往山上走。

    “你站一下。”

    顺着声音,我看见一个身影,拨拉着棒子秧,从地里走了出来。

    这是个瘦高的身影,黑裤、黑袄,驼背,面色黑红,皱纹如犁过的土地一样细密松软。是村里的二爷,80多岁了,是村里最老的人了。

    他在我们村里,是少有的看到过解放前光景的老人。他小时候给大户人家放过猪,后来赶大车,还做过多年的队长,当车把式那年月,是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他赶着四套马车,去海边拉咸盐,好多年,一村子人吃的盐都是他拉回来的。他是村里走过远路、见过大世面的人。

    这时,他出了地,坐在地边的一块青石头上,指着对面的一块白石头,让我也坐下。他掏出个白布烟口袋,装了一袋烟,他的烟口袋和烟袋杆子是拴在一起的。当他把烟袋叼在嘴上的时候,那烟口袋就如一个耍单杠的远动员,在烟袋杆子上跳荡。一口蓝烟,飘在他苍白的头顶了,他说话了:

    “咱国家有个写字的,得了那个啥奖了,是偌背耳?”

    “是诺贝尔奖。”

    “那人是山东的?”

    “对,是山东高密的。”

    “是咱老家那儿的。你知道不,咱们这一村人,都是从山东逃荒过来的,那时候这儿开围垦荒,这地都是那时候一镐头一镐头刨出来的。”

    “那人,你熟不?”

    “不熟,只是读过他的书。”

    “他写高粱,咱这里可没有高粱,尽种莜麦、荞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从老辈子就种荞麦。”

    顿了一会,他又说道:“他写高粱酒,还写那些老人们的事儿,都是听人说的吧?”

    我有些吃惊:“这你也知道?”我晓得他是不识字的。

    “从电视上看的。”他说。

    “他写的,那不就是老人讲的故事吗?”二爷吐了一口烟问我。

    “不是故事,那是小说。”我告诉他。

    “那这些年,你也写这个?”二爷的眼睛看着我问。

    “对,写小说。有时候也写别的。”

    “他写高粱,你知道咱这里过去是啥吗?那比高粱还有气势!”

    你知道不,300多年前,这里是原始大森林,一棵松树,好几个人都抱不过来。身边的这条河,现在细得像一眼泉水了,那个时候,坐皮筏子打细鳞鱼。后来树就砍光了,四面八方的人,就在这开荒种地。那也有好景致,你知道吗,这里漫山遍岭是荞麦,荞麦你看过吗,那白花一开,一二十里,就像大海上翻卷的波浪……”他的手朝眼前的山梁,画了个很大的弧形。

    “这里打过仗,也来过土匪,这黑土里,埋着一代代的人,哪个人都有故事。埋了就带进土里了。等知道他们事儿的人也死了,那些个事儿可就都死了。”

    “那个人,他现在还在山东?”

    “不,他在北京。”

    “那我看电视说,他老家还有房院,他指定是常在老家待着。我看你回来,把你家那老房院收拾收拾,回来住住,比在城里强。”

    “你不是想听过去的故事吗?我给你说说,多了去了!晚上,到你家去吧。”说罢,老人拿起镰刀,又进棒子地了。

    我的心,似风吹动着一树的叶子,哗哗地舞动着。

    二爷一直看不起写字的。

    而在今年的这个深秋,在中国,有个叫莫言的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没想到,这个消息竟然在遥远的塞外,在一个叫桦木沟的深山里,让一个80岁的收棒子的老头,我的二爷,对文学这个行当产生了兴趣。对从事这个行当的我,也有了一份迟到的看重。

    这个事情,在我的心头掀起了一层层的涟漪,一位作家,荣获了一个国际的文学奖,从而让一个老人看到了文字与土地、生灵的关系。我想,这就是这个奖对作家、对文学的意义吧。

    这个秋日,在天高云淡中,观如画的山景,闻鸟鸣幽谷,听溪水潺潺,我的心从来没有这样的欢畅,我也从来没有听到,山涧溪水的歌吟是这样的清脆悦耳……

    1概括二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的“你知道不”“你知道吗”“你看过吗”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3赏析文章结尾的艺术效果。

    4结合全文,说说二爷对“文字与土地、生灵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写无身体优势的蚯蚓,可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是因为用心专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用心浮躁。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诗人从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反衬了诗人当夜的孤寂。

    (3)苏轼在《赤壁赋》冲描写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

    (3)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5)____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 9、按要求填空。

    1)欧阳修在《蝶恋花》一词中用叠词写女主人公内心孤寂幽深的一句是  

    2)张先在《天仙子》一词中写影的名句是  

    3)苏轼在《定风波》中写自己面对人生风雨不畏坎坷的超脱情怀的一句是  

    4)李煜在《虞美人》中将愁化无形为有形的两句是   ,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青山隔送行,________

    (2)____,筋骨之强,___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客喜而笑,_____。肴核既尽,____

    (4)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以趋于亡。

  •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世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

    (2)《诗经•卫风•氓》以“______________”起兴,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

    (3)《论语•子罕》中借助松柏来表达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的《陋室铭》中,“___________”一句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___________”一句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

    (2)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3)屈原的《离骚》中,表现作者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追慕先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李煜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如在梦中。“转烛”指风吹烛火,这里用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B. “陈迹”指过去的事情遗留下来的痕迹。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词人在追寻人间是是非非中回到故国,重拾欢乐。

    C. 词的上阕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显,充分地烘托出词人心中强烈的情感。

    D. 词的下阕以写景起,即景抒怀。词人心如“池台”,有“待月”之思,“荫花楼阁”大概也是所怀之梦,是梦回故国的心中景况。

    2“待月池台空逝水”中的“空”字自有其妙,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传(节选)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丛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有改动)

    (注)①醮(jiào):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谯周:人名。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常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按旧制,凡为长辈如父母、伯叔、未嫁的姑母等,平辈如兄弟、姐妹、妻子等服丧,均穿期服。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的文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2)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写下了请战书。随后,其行医日记中的部分内容被媒体曝光。下面的这部分曝光内容被读者称作现代版的“与夫书”。

    “此事我没有告诉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死亡几千万人。多年后总结,固然有病毒本身的原因,更多的是当年过于恐慌,导致病人拥至医院。呼吸道变异病毒不是第一次侵袭人类,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恐慌没有必要,临床医生今日的临床经验远胜往昔。”

    “在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场,将无人可以幸免!我申请长驻留观室,对病人进行进一步的分检工作。好处在于不再需要不停的院内会诊,可以减轻其他医生的负担,病人也可以获得延续性治疗,留观室床位也可以流动起来。”

    (注)“明昌”系张旃的丈夫李明昌。

    读了材料内容,你有何感想?请选取感悟较深的地方写一篇文章。你可以给张医生或她的丈夫写一封信,分享你的感受;也可以根据张医生行医日记的内容,结合你了解的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给社区民众写份倡议书。凡有署名,请一律使用“明明”字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