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台湾基隆高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 B.以师旅

    C.夫子哂 D.求也为,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 2、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未之有也

    A.尧、舜帅天下以仁 B.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C.沛公安在 D.弟者,所以事长也。

  •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B.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人纪年的一种方式,它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甲子”。今年是农历庚子年,按传统说法是属鼠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32年是农历辛子年,也是属鼠人的本命年。

    C.三径是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D.“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君王上书陈情言事,对君王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内容侧重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 4、下列是我市青果路街区的广告语,与它们的经营场所不对应的是

    A. 朵朵时光,真情芬芳——朵夏美发

    B. 驻足一刻,玩足千年——博印古玩

    C. 火边世界,炉上乾坤——食尚餐厅

    D. 今夜无眠,相约明珠——明珠歌城

  • 5、以下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B.《老子》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春秋时期老子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而“道法自然”。因此老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提出“逍遥游”。

    C.《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丛书,编纂开始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历时15年始成。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全书。

    D.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人物,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复活》等,《炮兽》一文突出地反映了他的浪漫主义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篱先生

    顾晓蕊

    他双手捧起一满碗花雕酒,仰头,咕嘟嘟地饮下。而后,他飞快地一抹嘴,碗口朝下,说,要你们久候,这算赔礼。话落,他给我和琴斟酒,端起再敬,谢谢你们会见我这个远道而来的朋友。说罢又一饮而尽。

    我和琴一脸愕然,同时扭头对望,目光轻触,又迅速转开,齐齐地射向他。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仿佛那张脸上能盯出花来。

    他约四五十岁的样子,身形略瘦,一双幽冷深邃的眸子,仿若冬日的初雪般明净澄澈。这个外表温淳儒雅,透着书卷气的中年男子,带着爱犬小白,从遥远的内蒙古骑行到中原。

    想想,一位从未谋面的朋友,骑着一辆老旧的摩托车,穿风渡雨,携一路风尘,只为与你见上一面。这想法令人初始发笑,继而感动,

    他一大早发来短信,已抵达河南,但我们直等到夜幕低垂,盏盏街灯亮起,才接到他的电话,说是到了小城,将小白安置在宾馆楼下,相约在附近一家火锅店见面。

    他被我们瞧得有些不好意思,摆手说道,都坐吧!我收回目光,心犹不甘地追问,你果真是东篱?在下东篱是也!他故意拖长了腔调回道,许是想缓解初见的尴尬。

    十余年前,我刚踏上文学之路,没事写些“豆腐块”文章,经常往外投稿。那时,东篱是某家报社的编辑,他从众多来稿中发现了我,接连刊发几篇随笔。

    我加上他的博客,关注起他,这多少有些私心,想拉近跟编辑的距离。

    他写在郊外山脚下,置有一处静谧小宅,又称“东篱书院”。每个周末他会来这里,种花种竹,还打理一大片桃园,看得我羡叹不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洒脱的田园生活!

    他还写自己的骑游见闻,绕行大半个中国,从苍茫戈壁到原始森林,从群山之巅到大海之畔,文末附一帧照片,都是在路上的背影,旁边注有老江摄影。老江是他的骑友,一位诗人。

    他嬉笑畅言,幽默谐趣,可谓妙语连连,如珠玉迸落。我常被逗得一口茶水喷出,拍手失笑。我将博客推荐给文友琴。很快,琴也成了他的忠实读者,跟随作品或喜或怅,或慨或叹。

    而此时,他就坐在我们对面。然而一坐下,仿佛身上的劲儿被卸掉,他微拧眉头,脸色端肃,像是不会笑似的,显得心事重重。

    琴以为他一路劳顿,难免疲乏,关切地问:这一路可够累的,你出来多久了?去了哪些地方?

    他说,走了一个多月,骑骑停停,边走边看。

    出来这么久,家人会担心吧?我插言道。

    他仿佛被到痛处,眉心皱成一团,长长叹口气,我这次留了封信,是悄然离开的。

    隔着火锅子的腾腾水雾,他的声音变得迷蒙且苍凉,话亦多起来。

    他说起跟爱人原是师范同学,毕业后,他去山东一所乡村学校教书,她回内蒙古老家。两年后,在电话那头爱人眼泪浸泡下,他软了心,结束了两地分隔。原想到那边接着教书,没想到爱人动用关系,非得将他调去报社。

    有过争执,吵闹,最终他无奈妥协。她一昂头,撇出一丝冷笑,一个穷教书匠,能有什么出息,到报社,还能混出点名堂。

    到了报社才知,复杂的人事令他疲于应付,为此苦恼不已。尽管他凭借一手锦绣文章,名气渐盛,成了当地的一位名编。可他说,最好的赞扬莫过于教书时,村民们那一声恭敬热忱的称呼——东篱先生。

    他说,尊一声先生,那是把你高看。教书那几年,吃住在山村,他从不为饭菜发愁,一勺面,一捆菜,几个鸡蛋,一捧花生,悄没声地放在门口。可自己呢,还是离开了,一想起这事,心里堵得慌。

    原来,博客上笔墨酣畅、快意人生的他,生活中并不顺意,好似日子被劈成了两半。这也难怪我们初见到他,总觉得哪里不太一样呢。

    他顿了顿,喝了一口水,又道,还记得我的诗人骑友吗?他的日子过得孤独而窘迫,患上严重的抑郁症。这提醒了我,要懂得舍下,活出自我,这趟出行是想回山村,休假一年去支教。

    听到此,我恍然明白,他跋涉千里而来,是把我们当成“树洞”,一个可以倾诉的树洞。而且,因为相离甚远,少了拘谨。诉说过后,他可以放下一切,轻松上路。

    那夜,我们围炉夜话,喝到微醺,各自散了去。第二天大早,天边腾起殷红的朝霞时,我们赶去送别,他骑车离开了,带着几分悲壮,一人一狗消隐在风中。

    隔了几个月,我看到他博客更新,已回内蒙古。就在我以为他兜兜转转了一大圈,又回到生活原点时,发现他的博客又有新内容。

    他骑着那辆摩托车,仍带着小白四处游走,只是改为收购旧书,一摞一摞捆整好,打包寄往乡村学校。

    其中一张照片,他被一群孩子包围着,身后是“乐淘书吧”,将收来的书摆进校园书屋。阳光落在他脸上,可能是光影的原因,一半脸明,一半脸暗、再看,那微扬的唇角,分明漾着一朵微笑,亮晃晃,绚灿灿的。

    (选自《2019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标题“东篱先生”中的“东篱”一词,既指先生那看似悠然的田园生活,又指他一路追寻的精神归宿,言简意丰。

    B.小说开篇生动别致,直接进入对东篱先生饮酒细节的描写,既显出先生之性情豪迈,又隐约流露欲浇胸中块垒的心绪。

    C.小说中的诗人骑友是东篱先生志同道合的朋友,并未正面出场,这与《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政、贾的形象处理异曲同工。

    D.东篱先生把素未谋面的我和琴当成可以倾诉的树洞,此处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我和琴的作用以及先生的敏感孤僻。

    2小说塑造东篱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结合作品举例分析。

    3东篱先生最后是否走出了困境?请结合文本分析并说明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用“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春日之晨和秋日之夜的孤独与苦闷。

    (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必须在甲中任选一题,在乙中任选三题)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曹操的求贤若渴。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论语子罕》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

    (2)采之欲遗谁?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3)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__,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并序)》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白处

    ①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愁”是一种抽象的心理,诗人却把它描写的具体可感。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________________。”,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旌旗蔽空。(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5)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欲为圣朝除弊事,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____________,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旅夜书怀》)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把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3)《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鹧鸪天·薄命妾辞 元好问

    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

    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

    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A. 这首词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貌美,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

    B. “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的孤苦。

    C. 女子虽遭命运播弄,却对爱人一往情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

    D. “自合”、“谁教”语似平常,实则包含对不平命运的愤感和对自我的指责。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辞父擢第,调万年主簿。数摄邑,人以“明镜”称。历四县令。曾孝宽以才荐,神宗召见,问欲再举安南之师。光庭对曰:“愿陛下勿以人类畜之。盖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于广土辟地也?”又问治何经,对曰:“少从孙复学《春秋》。”又问:“今中外有所闻乎?”对曰:“陛下更张法度,臣下奉行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诚能去其不便,则天下受福矣。”从吕大防于长安幕府。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哲宗即位,司马光荐为左正言,首乞罢提举常平官、保甲青苗等法。论蔡确为山陵使,而乃先灵驾而行,为臣不恭。又言章悖欺罔肆辩,韩缜挟邪冒宠,言甚切。宣仁后嘉其守正,谕令尽言,毋有所畏避。

    迁左司谏,论“苏轼试馆职发策[注]云:‘今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偷。’臣谓仁宗难名之盛德,而不当以‘偷’为议论,望正其罪,以戒人臣之不忠者。”未几,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列。宣仁后曰:“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遂止。

    河北饥,遣持行视,即发廪振民;而议者以耗先帝积年兵食之蓄,改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拜侍御史。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拜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徙潞州。邻境旱饥,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

    光庭始学于胡瑗,瑗告以为学之本在于忠信,故终身行之。

    (选自《宋史·朱光庭传》,有删改)

    (注)发策: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B.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C.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D.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等权利。

    B.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视事:文中指办事。也可以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光庭有才能。他十岁就能写文章;他因才能被人推荐给朝廷,皇帝向他问事,他一一予以回答,其中有些话还很尖锐。

    B.朱光庭守正敢言。他请求废除保甲青苗等法令;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他还弹劾章悖等人,受到了宣仁太后的赞扬。

    C.朱光庭忠于皇帝。他认为苏轼在拟考试试题时用词不当,有冒犯仁宗之嫌,并请求处罚苏轼,但宣仁太后不同意他的看法。

    D.朱光庭关心百姓。河北闹饥荒,他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却被认为是耗费先帝积累的物资;在潞州任职时,邻境闹旱灾,他去救济而得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

    ⑵ 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宋朝人彭几看到范仲淹的画像,惊喜下拜,拜罢,仔细地看了看说:“有奇异品德的人一定有奇异的形貌。”于是引镜自照说:“大致像他,只是少了几根耳毛。年龄大一些就应该足够想了。”到了庐山太平观,见到狄仁杰的雕像眉毛斜飞入鬓,下拜,自我介绍说:“宋朝进士彭几恭谨地前来拜见。”又仔细看了很久,便喊人拿刀剪和镊子让他们把自己的眉毛修成斜飞入鬓之状,家人见他这个样子笑了,彭几生气地说:“笑什么,我从前见了范文正公的画像只遗憾自己没有耳毛,如今见了狄梁公怎敢不修眉呢?”

      你怎样看待彭几的“追星”表现?作为当代青年,你又该有怎样的追星认知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