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惟读书是务
B.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
C.先生毛发上指,急击之以策
D.老朽何功之有
2、下列各项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游戏行为有点儿像体育运动,有点儿像演戏,____,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 ,内容复杂多变,____。
①没有不变的规则 ②它既无目的 ③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使子厚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②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苏轼《留侯论》)
B.①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韩愈《原毁》)
②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C.①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②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D.①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②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韩愈《祭十二郎文》)
5、下列对《离骚(节选)》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A. 前八句是说自己有高贵的出身、降生的奇瑞和美好的名字。
B. 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的“骚体诗”,产生了特殊的语言节奏美。
C.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是抒情主人公对自我的劝勉。
D. 始终表现出自我价值的发现的担当精神,体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四新文学改变了传统且使西方文化元素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成功的范例。
B.鲁迅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像神话中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力图借外国之“火”,来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
C.“君子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思想保存了农耕社会“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价值。
D.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在于维护传统礼仪,力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改变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段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目的是证明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现代文学”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
B.文章第2段通过对比,指出了“盗火者”与崇洋者对待西方文化的不同态度。
C.文章第3段结尾处所提出的问题及其展开,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D.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话是希望人们从改变世界的角度去认识饱学之士清理和阐释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洋分子热衷于使民族历史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说明他们不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理。
B.汉语白话文学比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更适合表现当时的中国经验,因此它更能担负起“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为人们所接受。
C.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所以,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D.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徒具形式的中国文化不能用于“改变世界”,它不能得到人们的维护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中通过对比极言杨贵妃天生丽质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湘夫人》中被后人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诗句是_____,_____。
(3)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
(4)《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力渲染大鹏飞往南海时雄奇阔大的气势。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将士们分食牛肉、高奏军乐的雄壮军容。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填空。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
(3)本来是自己思念对方,却描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有人将这种手法命名为叫“从对面写起”;周邦彦《苏幕遮》中运用这种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来委婉地劝谏唐王朝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2)苏轼《赤壁赋》一文,作者先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洞箫之声,然后用“_______, _____。”两句侧面表现洞箫之声的悲凉。
(3)欲速则不达,________。
(4)子曰:“___________,则远恕矣!”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而修建的。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
(3)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一句指出蜩和学鸠所飞之低,又对斥殇认为“_________”就是飞的最高限度给予一定的嘲讽。
(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战争的烟尘铺天盖地的情景。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指责统治者搜刮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爱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湖水浩瀚、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时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注]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玉斧修:这里指“玉斧修月”。传说唐代有一人游嵩山,见一枕幞而眠者。其人告诉他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就中秋月来写,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
B.“问嫦娥”句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其实词人问讯嫦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
C.下阕,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人们不珍惜此夜月色好景的深沉叹息。
D.“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
【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1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①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②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
“子绝四:毋意③,毋必,毋固④,毋我。”
(《论语•子罕》)
(注)①子莫,人名。 ②贼,损害。 ③意,主观臆想。④固,固执,执守。
【1】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儒家的 思想。
【2】结合材料二,谈谈孟子为什么对扬子、墨子、子莫三个人的做法都持否定态度。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过去我们常说“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怀,但是如果你明白好社会从何而来,就知道更可靠的说法应该是“以己任为天下”,即把自己的职责、责任视为为天下而努力奋斗的使命。
(2)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钟升起,但你能决定自己几点钟起床。
上面这两句话都出自时评作家熊培云,他的这些话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