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清时期,苏州盛泽镇居民多逐绫绸之利,有力者则开设机坊,雇人织挽,计日受值。所雇之人或身兼数事,或专习一业,老板为笼络工人,往往百般迁就: “每逢节候,肴馔必更丰焉”,工人“或食无兼味,辄去而他适”。由此可知,当时的苏州( )
A.工商业市镇开始形成
B.纺织业技术全国领先
C.新的生产关系已出现
D.家庭主副业逐渐倒置
2、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致使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在反洋教斗争中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该运动(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
B.粉碎列强瓜分中国企图
C.深受西方宗教思想影响
D.加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下图为东汉末期的朝政现象示意图。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B.政权更迭政治动荡
C.制度混乱导致权力失衡
D.封建君主专制弊端
4、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贵族中选择儿媳,而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择媳的首选。司马光直言: “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才之多少。”这反映了宋代( )
A.婚姻自主观念得到加强
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门第等级观念淡化
5、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对宦官机构进行第一次调整,即增设了司礼监,其职权为掌宫廷礼仪。 宣德四年(1429年),司礼监特设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专授小内使书写。 后负责记录御前文字、掌封进本章、发行谕批。明朝司礼监职能的变化反映出( )
A.宦官专权局面已经形成
B.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C.完整的监察体系已建立
D.君主专制集权不断强化
6、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粤港澳三地迈出融合发展的坚实步伐,粤港澳大湾区在新时代将成为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这些措施的实践( )
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B.有助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C.践行了基层民主自治
D.得益于“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7、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持续发展
C.五四之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
8、两汉时期,选官实行乡举里选的察举制。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
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
C.否定了地方官员的特权
D.注重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
9、1840年1月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发表演说,着重强调了与中国通商关系中断这一事件。4月,英国国会对是否出兵中国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终出兵中国这一决定以微弱的优势胜出,但是英国并没有对清政府正式宣战,所以在英国看来这并不算是一场战争,只是为了维护大英帝国在华的通商关系。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意图是
A.打开中国市场
B.鸦片贸易合法化
C.推广先进技术
D.掠夺劳动力
10、汉字姓氏以祖先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占很大比重。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划界建国。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11、1918年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十月革命所掀起的潮流不可阻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的观点( )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B.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需要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2、宋代大批普通平民家庭进入政坛,人们的择偶观,也以当时的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注所谓的名门望族,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社会新现象。这表明宋代( )
A.重农抑商的政策被打破
B.社会群体流动性减弱
C.社会风气相对包容开放
D.封建等级观念被打破
13、从唐代贞观年间开始,唐太宗将一些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头衔参与决策,唐玄宗以后就成为了正式称呼。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宰相人数防止君主专权
B.牵制相权从而加强皇权
C.精简中枢机构提高决策效率
D.防止重大行政决策的失误
14、元朝初立御史台。忽必烈诏谕说:“台官职在直言,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嗣后,数月间“追理侵欺粮粟近二十万石,钱物称是。”忽必烈敕令中书省、枢密院,凡有事与御史台官同奏。廉希宪曾曰:“立台察,古制也。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瘼;裨益国政,无大于此者。”从材料中不能够得出
A.御史台官员权限过大招致不满
B.御史台官员可以谏言皇帝
C.忽必烈借鉴了唐宋的政治文明
D.元朝御史台可以纠察百官、追理财赋
15、与前代不同,宋代虽也有“奴婢”,但他们仅在契约有效期内与主人维持主仆名分。享有独立的人格权和去留的决定权。宋代法律也禁止强雇人或强制人为奴婢,严禁主家以私刑惩治奴婢。由此可知宋代( )
A.实现了真正的社会平等
B.社会关系普遍契约化
C.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D.士族豪门的地位下降
16、秦律规定:从事商业买卖,必须标明商品价格。不遵从这一规定的,罚制作一件铠甲。这一规定( )
A.反映法律制度完备
B.推动重农抑商形成
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促进了手工业进步
17、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后。野蛮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被剥削残害至死的矿工尸体堆放的坑道,被人们称为“万人坑”。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8年中,掠煤达1400多万吨,6万多名矿工被摧残致死。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这是日本侵华罪行的铁证
B.日本侵华以经济掠夺为主,政治掠夺为辅
C.日本侵华由局部发展为全面
D.大同地区成为日本侵华的唯一能源基地
18、2023年春晚舞台设计的文物元素“庙底沟彩陶花瓣纹”,创意取材于距今约6000年的河南庙底沟遗址。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纹饰,在当时的影响范围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这说明( )
A.中原文化影响周边地区
B.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C.黄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私有制和阶级出现
19、如图是清疆域图(1820年),据图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有关清朝在①②③④四地治理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B.②地:实行“改土归流”,强化管理
C.③地: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之乱
D.④地:派驻办事大臣,共同治理
20、鸦片战争后,英国在清朝的官方文件中依旧有时被称为“英逆”;当西方传教士在琉球定居的时候,清宣宗训示“佛(法)英二国,不应扰我属国”“若不为之弭止惊扰,殊无抚驭外邦外藩之意。”这反映了( )
A.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B.清朝有效维护了宗藩体系
C.清政府未能主动应对变局
D.中外爆发战争的根本原因
21、《三毛流浪记》是张乐平在1947年创作的连环漫画,通过主角“三毛”的种种遭遇,画家不仅描绘出当时贫苦儿童的生活境遇,还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当局的腐朽,勾勒了不平等社会中的人生百态。这一漫画( )
A.顺应了战略决战阶段的局势
B.展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
C.成为了反蒋斗争最有力武器
D.有利于激发民众反蒋的热情
22、“一五”计划期间,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以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无锡机床厂职工在一年内,完成了13种新产品的试制并投入成批生产。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技术竞赛助推工业化建设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得到贯彻
C.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开展
D.技术革新助力了经济体制改革
23、《周易·系辞》中记载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本草经》称:“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些记载可用来说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
A.农业生产得到一定发展
B.生产技术实现突破
C.社会生产出现细致分工
D.重农思想已经萌生
24、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设刺史,平时巡行、岁末进京。东汉时期,刺史在州内拥有常驻治所,皇帝也时常诏令刺史参与平乱、水利等事务,州从监察区演变为郡国之上的一级行政区。这一变化( )
A.解决了郡国并行的威胁
B.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C.提升了政府治理的效能
D.埋下了军阀割据的隐患
25、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________风暴”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________停课,________停工,________受到冲击,大批________和________遭到批判和揪斗,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________
26、城市:唐都__________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
27、________年,________族首领________称皇帝,建立________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________
28、商业繁荣:长途大额贸易发展,明清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__________和山西________。但就全社会看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_____________还占据压倒优势。
29、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________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________失败。
30、在巨大压力下,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________在和约上签字
31、洋务派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_等人
32、________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33、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________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_方面。随即,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十几万名________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________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34、填空题
1.宗法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 ”的特权,可以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2.宋代为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立“ ”,有权向中央直接奏报。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都察院除了分道监察地方官外,又设有“ ”以监察六部,合称“科道”。
3.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和“ ”。
4.公元前286年,罗马确立了“ ”,针对公民财产受到侵犯等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赔偿条款,这是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
5.1689年,英国通过《 》,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6.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纲领性文件《 》,规定平均分配土地。后期颁布了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
7.中国近代史上允许西方国家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不平等条约是《 》。
35、今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上海市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并举出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什么?
(4)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的哪一举措?
(5)20世纪90年代,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江苏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
36、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尽管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没有一步到位,但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的话,却是一个成功的开始。请回答:
⑴辛亥革命的首要意义是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⑵为巩固共和政体,1912年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有何历史地位?
⑶辛亥革命后,1916年袁世凯称帝、1917年张勋复辟(或溥仪复辟)都以失败告终,是辛亥革命的哪一进步意义作用的结果?
37、秦始皇有“暴君”之称,而明朝人李贽则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
38、问答题:
19世纪50年代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试述这一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特点。
39、2019年1月22日至2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年会主题为“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结构”。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有何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生产促进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调整?你如何认识这种调整?
(3)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综合上述回答,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适应工业4.0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