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丽江高一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国之所以不昌也,在于民智未开。”为此,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一场开启民智的运动。该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北伐战争

    D.国民大革命

  • 2、西晋太康时(280~289年),江南各州户数在全国总户数中所占比重分别为:荆州15.62%,扬州12.25%,交州1.03%,广州1.72%,而荆州还包括江北十余郡,扬州还包括江北二个郡。这说明当时(     

    A.江南地区得到普遍的开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 3、梁启超曾批评李鸿章:“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为此,他主张(       

    A.变革中国政治体制

    B.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维护清廷君主专制

    D.宣传经世致用思想

  • 4、中共一大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家私有制”。在政治斗争中,党要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这表明,中共一大(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B.明确提出大力开展工人运动

    C.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

    D.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步

  • 5、宋代注重男子个人的才能与发展潜力,科举出身的进士受到了人们的热捧,出现了“榜下择婿”甚至“榜前择婿”的情况,更有甚者, 一些富商在日后有可能参加科举考试中的读书人择婿。这些现象最能说明,宋代(    

    A.商品经济冲击传统礼教

    B.家世门第观念逐步淡化

    C.政府放松了社会的控制

    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 6、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向西北传播和影响的产物,在适应甘肃、青海等地自然地理条件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曾一度被称为“甘肃的仰韶文化”。这印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A.历史悠久

    B.世界领先

    C.多元一体

    D.魅力独特

  • 7、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同时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这些措施(       

    A.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B.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C.消除了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

    D.使中国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

  • 8、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 9、1910年,川东道、重庆府举办第一次工商劝业会(赛宝会) “征集川东属之物品陈赛于南郊”,售货总额28万两。赛会选送重庆鹿蒿厂的玻璃器皿、江津的花麻布、璧山的蜀锦参加南京举行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这一活动的举办(     

    A.得益于民国政府鼓励商业的政策

    B.促进商业活动向近代化发展

    C.利于列强对川东地区的商品倾销

    D.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

  • 10、西周时期,天子按嫡长子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宗”,依此类推。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确保分封制的顺利实施

    B.维护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C.保障周王室的内部团结

    D.消弭王朝内部不稳定因素

  • 11、嘉庆十四年(1809)清朝规定:“商、渔船只,各按海道远近人数多寡,每人每日带食米一升之外,并带余米一升,以防风信阻滞。若有多带米谷以及麦豆杂粮,即系偷运。”这说明当时(     

    A.禁绝了大宗商品的外销

    B.对外贸易曰益走向萎缩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D.商人难以开拓海外市场

  • 12、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作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

    这幅画讽刺了当时(       

    A.蒋介石一方面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另一方面却准备发动内战

    B.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力量不断壮大,获得国际力量的支持

    C.国民党独裁专政,失去民心注定失败

    D.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商讨”和平建国的尝试

  • 13、据学者统计,到明朝后期,苏州府有40%~50%的人住在苏州城里,有30%~40%的人住在苏州城附近,住在乡下的人只有10%~20%,当时的苏州府已经高度城市化。对此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B.城市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城市化潮流在当时已席卷全国

    D.苏州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14、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①“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②“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③“男去耒耜则不禁,女去织纸则不禁。工作奇巧则不禁,商通珠贝则不禁。”

    ④“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路……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下表是中国部分朝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0

    17.2

    24.5

    46.1

    A.世卿世禄制的延续

    B.察举制的产生于发展

    C.九品中正制的盛行

    D.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 16、康乾盛世时期, 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巩固边疆的举措, 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始派驻驻藏大臣                              ②在台湾设府

    ③彻底击败准格尔部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 17、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大会通过《战时土地政策草案》,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要求及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如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扶持和组织农业合作社等。这一做法(     

    A.利于保障战时的物资供给

    B.优化了国家的产业结构

    C.促进了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D.确保了农业迅速发展

  • 18、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最突出的成果是(     

    A.建立了巩固的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

    C.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侵略权益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19、下表为西汉淄川国诸王世系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西汉时期

    世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第八代

    第九代

    诸侯王名

    刘贤

    刘志

    刘建

    刘遗

    刘终古

    刘尚

    刘横

    刘交

    刘永

    王国领地

    28县

    28县

    11县

    11县

    7县

    7县

    3县

    3县

    3县

    A.分封制逐渐被废除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君主专制渐趋强化

    D.诸侯传承方式改变

  • 20、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彩绘龙纹陶盘,其内壁及盘心涂黑色陶衣并磨光,用红彩绘蟠龙纹。该文物(     

    A.反映了旧石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展现了这一时期彩绘陶器的制作技术

    C.证实了该遗址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D.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 21、下图为东汉末期的朝政现象示意图。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B.政权更迭政治动荡

    C.制度混乱导致权力失衡

    D.封建君主专制弊端

  • 22、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23、谁废除了丞相制度?(     

    A.朱元璋

    B.朱棣

    C.玄烨

    D.李世民

  • 24、2020年,三星堆考古发掘重启。随着良渚、石家河、三星堆等长江流域重要遗址的发现,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并非局限于黄河流域。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A.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B.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

    C.呈现家国一体形态

    D.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

    (1)1937年9月,为阻止日军逼近山西太原, _______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_______大捷。

    (2)随后,_______会战历时一个月,是抗战初期_______战场_______最大、_______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11月初,_______失守。

  • 26、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________达到。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________________技术,是在________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________是必然的

  • 27、中共“一大”:__________________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法租界召开,后转至___________。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了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选举组成中央局,__________为书记。“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出现了以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

  • 28、战国时期,各国为________________,纷纷进行变法,变革已不能__________________

  • 29、战略决战:1948秋战略决战到来,三大战役是___大战役基本摧毁了_____

  • 30、践踏国际公法,实施________,残杀中国军民。

  • 31、宋朝________发展成就突出

    ①一年________熟的________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________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________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________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③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 32、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以下是反映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史料

    上述材料中可以作为研究东亚文化圈史料的是:________

    可以作为研究唐代对外交往的一手材料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 33、抗日战争胜利后, _______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 34、聚焦古代边疆中国古代的边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特点。

    A.辽阳行省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驻藏大臣E.修筑长城

    F.西域都护府G.雅克萨之战H.台湾府I.伊犁将军J.安西都护府

    在上面方位示意图上,填写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宋元时期手工业的成就?

  • 36、思考点2

    为什么国家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37、《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唐朝、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方式和结果如何?

  • 38、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中,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历程。

    (1)由此你想到了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哪四次侵略战争?

    (2)20世纪30~40年代,“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的胜利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意义?

    (3)在中国人民不断奋起反抗的过程中,哪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最令你感动?请举出两例。

    (4)中国人民“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 39、经济重心南移何时开始?何时完成?造成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