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广东珠海高一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如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秦朝

    B.汉朝

    C.西晋

    D.唐朝

  • 2、“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北上,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大防因之完全崩溃。”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1917年2月,李大钊说:我抨击孔子,并不是抨击孔子本身,而是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这表明李大钊(       

    A.能理性地看待传统文化

    B.反对封建伦理带有妥协性

    C.对待孔子是爱与恨交加

    D.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 4、秦朝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向外辐射且有固定宽度的驰道,驰道连接了东方的燕、齐,南方的吴、楚,并一直通到了沿海地区;向北穿越了鄂尔多斯地区,抵达了河套地区的边境线。由此可见驰道的修建(       

    A.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

    B.蕴含着中央集权的目的

    C.使边疆得到了有效开发

    D.完善了秦朝的交通体系

  • 5、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假如你是某博物馆的讲解员,当你为前来参观秦朝展厅的同学讲解如图展品时,你会从哪个角度来阐述(     

    A.促进了人们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B.体现皇帝对军权的控制,可用于研究秦朝的军事管理制度

    C.反映了秦朝的丞相制度,可用于研究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D.体现了秦朝时的冶铸业水平,表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

  • 6、如表是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4年

    3340

    480

    1847年

    2530

    1100

    1850年

    1670

    1190

    1853年

    1050

    1720

    1856年

    1730

    3190

    A.外贸逆差的加剧

    B.经济结构的变迁

    C.外贸中心的变动

    D.新式工业的兴起

  • 7、如图为商周时期主要政治制度的变迁图。对此图解读合理的是(     

    A.政治疆域概念模糊

    B.造成等级森严的贵族统治体制

    C.王权呈现强化趋势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 8、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之为社会大变革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     

    A.铁犁牛耕的使用

    B.百家争鸣的出现

    C.分封制的瓦解

    D.各国变法图强

  • 9、历史上九鼎八簋是中央政权的象征,也就是只有天子可以拥有。而诸侯只能是七鼎六簋,大夫是五鼎四簋。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不仅出土了曾侯乙编钟,更惊现了一套完整的“九鼎八簋”。这说明(     

    A.曾国综合实力强大

    B.曾国有称霸的野心

    C.礼乐制度完全瓦解

    D.曾国生产力的发展

  • 10、如图为“秦朝统治机构示意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①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朝相权被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③这一制度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④秦朝地方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1、明清时期,某一举措使皇帝直接处理地方事务,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和吏治状况,便于皇帝做出决策。该举措是(     

    A.废除丞相

    B.成立内阁

    C.确立奏折制度

    D.设立军机处

  • 12、下表所示为清朝中期农村经济的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可用来说明当时(       

    时间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亿亩

    人均耕地/亩

    1753年

    1.03

    7.08

    6.87

    1766年

    2.10

    7.41

    3.53

    1784年

    2.86

    7.17

    2.51

    1812年

    3.62

    7.06

    1.95

    A.重农抑商流于形式

    B.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C.人地矛盾日益显露

    D.土地利用效率下降

  • 13、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今西藏地区形势图,下列关于该朝对边疆地区管辖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边疆管理出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B.宣政院为地方行政机关

    C.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D.设理藩院管辖民族事务

  • 14、“元朝自混一以来,大抵皆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以至深闭固拒,曲为防护,自以为得亲疏之道。是以王泽之施,少及于南;渗漉之恩,悉归于北!”材料主要反映了元朝(       

    A.致力于缓和民族矛盾

    B.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C.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D.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 15、孔子编著的《春秋》,强调在大一统下明“华夷之辨”,他以是否符合西周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华夷的标准:合于周礼者为华夏,违背周礼者为夷狄。孔子的这一观点(     

    A.表明华夏认同已经形成

    B.是诸侯实施文化歧视政策的根源

    C.蕴含一定华夏认同观念

    D.使“华夷之辨”观念得到普遍接受

  • 16、根据下表的统计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我国近代工业企业数量

    资本总额

    工人总数

    1913年

    698家

    33082万元

    27万人

    1920年

    1759家

    50062万元

    56万人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B.民众的日常生活出现了新气象

    C.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D.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 17、下图是拍摄于1980年的老照片,可以用于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北京第一家个体饭店“悦宾饭店”

    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

    C.北京地区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

  • 18、秦律规定:从事商业买卖,必须标明商品价格。不遵从这一规定的,罚制作一件铠甲。这一规定(     

    A.反映法律制度完备

    B.推动重农抑商形成

    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促进了手工业进步

  • 19、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成员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议事会决定。这表明,在氏族制度下(     

    ①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②一切大事都由全体成员讨论决定

    ③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④氏族首领有特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就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国民大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 21、秋收起义中,革命军毅然抛弃国民党的旗帜,公开喊出“暴动打倒国民政府”“农民夺取土地”等口号,首次提出应该“坚决地树起红旗”,并引兵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新的革命阵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占领城市并向农村推进

    B.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D.开辟了革命胜利的新道路

  • 22、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早晨在家喝玉米粥

    B.晚上去瓦肆看南戏

    C.日落前须返回住所

    D.出门时穿了件棉袍

  • 23、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以论述农业生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著作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24、《大明混一图》绘制于1389年,依据元朝航海图重绘而成。该图以明朝为中心,东起日本,西抵欧洲,南至爪哇,北达蒙古,真实反映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局面。由此可知(     

    A.明代地图绘制技术发达

    B.远洋航行具有继承关系

    C.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深远

    D.蒙古帝国横跨欧亚大陆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_年9月21日,中国人民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

  • 26、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________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________

  • 27、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接受________的新习俗、新风尚

  • 28、政治独裁:1946年11~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通过的《________》,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________的真面目。

  • 2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确立了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 30、背景(1)北宋________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宋仁宗时,________发起庆历新政

    ①宗旨:整顿官僚机构。 ②结果:明显触犯了________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失败。

  • 31、6月21日,________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

  • 32、列举我国在1956年——1966年间社会主义建设时犯的错误:

    错误一:工业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农业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_____

  • 33、________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34、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一次建交高潮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两汉时期的科技有哪些?

  •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 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材料二: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他在病重时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了争取和 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现在,我愿趁此机会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 一的方针政策:

    ()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 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摘自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材料四:

    跨越海峡两岸的历史性握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握手,体现合则两利的两次重大事件和各自最主要的影响。

    2)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可以概括出什么方针政策?该方针政策的提出有何意义?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央政府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政策有什么不同?(2分)

    4)材料四所示历史性握手有什么现实意义?从国共关系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什么重要认识?

  • 37、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政治体制框架,中国通过1954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的政治体系,请回答:

    (1)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哪三个原则?美国立法、行政、司法的最高机关分别是什么?这一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

    (2)中国1954年宪法规定的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哪项制度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

    (3)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进一步肯定了什么原则?这对我国目前的政治形势有什么借鉴?

  •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在16世纪初,格拉斯哥是苏格兰对美洲贸易的重要中心,商人从美洲大量输入美国烟草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白糖,然后再转售至不列颠群岛和欧洲大陆的其他地方。1770年代克莱德河的加深使到较大的船只也可航行到河的更上游。这对19世纪格拉斯哥工业,特别是造船业的勃发有直接的关系。到了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格拉斯哥已有了“大英帝国第二城市”(SecondcityoftheEmpire)的美誉。据说,当时全世界的船只和火车大多都是在格拉斯哥制造的。

    ——摘编自搜狗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格拉斯哥两地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

    (2)简析格拉斯哥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39、内陆边疆治理

    (1)明朝与蒙古族经历了怎样发展历程?(从防御、战争和议和思考)

    (2)明朝对乌思藏的管理方式有哪些?

    (3)明朝如何管理女真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