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口约1650万,而到汉武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人口达到3600万,仅黄河中下游这一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六十年之中就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景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休养生息促进民户繁息
B.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大
C.铁犁牛耕的发明与使用
D.打击豪强查明隐匿人口
2、边区政府副主席、著名党外人士李鼎铭曾说过“共产党认真实行三三制,我是无党无派的人,但被选为副议长了……我们将来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但是今天我们先要大家团结像一家人来进行抗战建国事业。”以上材料说明,“三三制”原则的施行( )
A.扩大了边区政权建设的群众基础
B.体现了党外人士对中共的约束与监督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开创了敌后根据地民主政治制度先河
3、科举制度“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否定,是对文官政治的强化,是传统中国将帝制政权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的重要方式”。这说明,科举制( )
A.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
B.弱化了皇权专制统治
C.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
D.强化了崇文抑武政策
4、如表为美国学者白鲁恂记录的民国时期军阀之间的300份(次)通电、公共演说、公告以及谈话的内容(部分)。该表说明( )
内容 | 呼吁道德规范 | 拥护民主共和 | 实施宪政 | 反对专制独裁 | 呼吁国家统一 | 建立法律秩序 | 实践民权 |
份数(次数) | 30 | 37 | 19 | 26 | 38 | 37 | 9 |
A.军人干政现象得到改变
B.北洋军阀统治被削弱
C.民主政治观念影响深远
D.民主与专制反复斗争
5、1901年,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称:“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法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此处慈禧所说的西政之本源是指( )
A.器物
B.制度
C.军事
D.文化
6、下图是中国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统计图(部分),对这一时期工业发展情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C.工业结构发展更趋于均衡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成效
7、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唐蕃之间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状态。安史之乱时吐蕃曾助唐平叛,并借机控制了陇右地区,后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代宗仓皇出逃。唐蕃关系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
A.安史之乱后双方实力的变化
B.唐朝统治者的懦弱无能
C.吐蕃以两面派手段迷惑唐朝
D.和亲政策失去政治效能
8、1949年5月18日,美国记者斯蒂尔在《纽约先驱论坛》上撰文指出:“尽管到目前为止他们(中共)只占领了不到一半的国家领土,但是国民党的核心抵抗力量已比较薄弱,而且大部分士兵士气低落,已不能阻止共产党人的前进。”该记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共获得民主革命的初步胜利
B.国共两党的合作基础不复存在
C.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难以维系
D.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已覆灭
9、1933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据此可知毛泽东( )
A.重视经济建设
B.学习苏联经验
C.强调军事斗争
D.关注舆论宣传
10、西周制度中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然而在湖北出土的曾侯乙(战国早期)墓中却完全采用了九鼎八簋的组合方法,并且陪葬的物品中有一套完整的编钟。这说明战国时期( )
A.礼乐制度遭到挑战
B.民族交融频繁
C.私有财产开始出现
D.宗法观念淡化
11、宋初,御史台台官负责言事,谏官负责弹劾;中期以后,台官和谏官都具有监察和管理文武百官、荐举官员、谏诤皇帝、参政议政、参与司法等职责。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A.监察机构内部出现对立
B.通过台谏合一强化了皇权
C.监察机构职责分工明确
D.台官与谏官丧失监察职能
12、1842年,魏源在其编著的《海国图志》中,系统地介绍了地球形状及其运行规律、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并绘制了世界地图及各国地图。这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近代科学开始传入中国
B.传统心态受到挑战
C.教育模式得以根本改变
D.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13、毛泽东和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谭平山曾联名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发出建议:“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从人民中建立的新军队将用新的方法和新的友好精神捍卫民国。”由此可知,他们的主张( )
A.要求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B.憧憬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C.强调团结一切力量抗日救国
D.旨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14、《南京条约》签署后,某英国画家“受命创作”《南京条约签订图》。画中签约双方平等洽谈,右下角绘有“永远和好”的中文字样。后来,该画广为印行。其意在( )
A.掩盖英国的侵略行径
B.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C.打开中国艺术品市场
D.客观再现历史场景
15、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召开。1月25日,列宁逝世的消息传来,大会决定休会三天,以示悲伤和悼念。这从侧面说明( )
A.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B.联俄联共政策被认同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北洋军阀被基本推翻
16、《史记·周本纪》记载:“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该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内外服制
D.分封制
17、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8、《新唐书》中载:“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唐德宗贞元中,德宗将要起用卢杞担任饶州刺史,门下给事中袁高行使“涂归”权,封还词头,揭杞罪状,德宗只好接受袁高的意见。据此可知,袁高行使“涂归”权( )
A.保证了君臣间的权力制衡
B.有利于决策的公正与合法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加强了门下给事中的权力
19、明朝末年,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由于精通汉语,用中文翻译了许多作品。他与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方向。《天主实义》是他第一部根据自然理性、以儒释耶的中文神学著作,采用对话体裁,利用儒学语言和概念阐述天主教义,深得中国士大夫的赞许。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收入了《天主实义》。由此可知利玛窦( )
A.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来传教
B.消弭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C.借中国思想推动文艺复兴
D.突破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
20、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 )
A.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B.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
C.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D.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21、明中期以来,“福建、广东近海之地,多行使洋钱”,官民交易、完粮纳税、商业记账等多以外国银币结算。明末,福建商民乃至地方官府依外洋形制、重量、成色,仿铸银元。由此可知,明朝( )
A.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
D.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22、1937年4月,红军指战员钟士灯在家书中写道:“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这反映出(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B.反侵略的民族意识日益高涨
C.根据地双减双交政策的实施
D.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3、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诗》《书》《礼》《易》《春秋》。这反映了
A.汉代选官制度确立
B.五经成为教科书
C.百家争鸣局面结束
D.儒学教育官方化
24、唐朝时,西州(今吐鲁番)是诸国入唐的桥头堡,兴胡麋集之所。古城遗址出土了当时大量的汉字文书和相当数量的藏文、回鹘文、梵文、中古波斯语、叙利亚语等非汉字文献。这反映了唐代( )
A.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中原文化受到了推崇
C.陆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D.外重内轻的局面形成
25、万隆会议:1955年________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战后________中国提出“________”方针,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26、从________末年起,________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________的目的,严厉禁止________,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27、古代西亚有辉煌的文化成就,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28、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________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________,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不足,以及当时的________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29、________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再也找不出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30、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________”“________”为目标的洋务新政。学术界把这种推行新政的系列举措称为“________”,把提倡洋务新政的官僚称为“________”
31、出现: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________、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显。
32、后方大迁移——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实力与军事技术水平都落后于日本。东部沿海工业大学、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规模向________大后方迁移,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33、“文化大革命”在________年春夏全面发动起来后,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组成的________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34、历史局限
(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________,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________,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35、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36、结合具体史实,思考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崩溃的原因。
37、简答题
世界政治格局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二战后美苏从盟友变为对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20世纪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新兴政治力量不断崛起的表现有哪些?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3)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8、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是怎样的?
39、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止时间?都城?两个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