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6年1月1日,毛泽东电告朱德:“政治局在国际指示之下有新策略决定,另电详告,其主要口号为:民族统一战线,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土地革命民族革命相结合,国内战争与民族革命相结合。”这表明当时中共( )
A.逐渐放弃反蒋抗日主张
B.彻底摆脱共产国际束缚
C.努力构建民族统一战线
D.注重加强革命的领导权
2、杭州亚运会的奖牌“湖山”将良渚文化的精美方形玉琼和圆形的奖章融为一体,体现了鲜明的良渚文化特色,而考古学证明中原地区无论早期的仰韶文化还是后来的龙山、二里头文化,都不精于玉器,多事彩陶、青铜文化为主,这表明( )
A.良渚文化与中原文化没有发生碰撞
B.良渚文化比中原文化发达许多
C.良渚的文化是中原文化所不及的
D.中华远古文化具有多元一体性
3、如图是广东省英德市青塘遗址黄门岩2号洞,该遗址出土的石制品类型丰富,包括打制石器以及使用砾石、石核、石片、断块、碎屑及少量穿孔石器和局部磨刃石器,打制石器中以陡刃砾石石器最具特色。据此可推测,该遗址( )
A.处在旧石器时代早期阶段
B.出现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
C.处于新旧石器的交替时期
D.受到其他文明遗存的影响
4、清人仲芳在《庚子记事》中说:“东交民巷一带……遵照所订条约,俱划归洋人地界,不许华人在附近地区住居。各国修盖兵房、使馆,四周修筑炮台,而我国若许衙署、民房,皆被占去拆毁矣。”其中的“条约”指的是(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儒林外史》中记载,文人周进因为生活所迫来给商人记账,商人问道:“周相公既是斯文人,为什么又出来做从商之事?”周进回答道:“没奈何走上这一条路。”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崇儒重仕”情结浓厚
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变化较大
D.经济发展改变商人观念
6、“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以上材料共同说明唐朝( )
A.兴盛的原因
B.割据的结果
C.衰落的过程
D.农业的发展
7、图是北宋时期军队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
A.拓展了对外贸易范围
B.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C.提高了军队整体素质
D.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8、下列关于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与我国西周的分封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以血缘为纽带
B.土地都是重要的内容
C.特点都层层分封
D.都不利于国家统一,容易形成割据局面
9、清朝军机处虽有印信却无正式官署,而任命军机大臣的谕旨一般是命其“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反映出军机大臣的任命具有的特点是( )
A.迅速性
B.高效性
C.临时性
D.保密性
10、在受周王封赐之后,各地诸侯和贵族将自己所拥有的“臣”层层地分赐下去,使得“王臣”在社会阶层的范畴里向纵深不断地延伸,直到贵族社会的最底层。这说明西周( )
A.中国开始进入阶级社会
B.分封制强化了等级秩序
C.王室专制统治得到强化
D.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
11、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记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记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先进生产技术传入
B.政府推行重农政策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大批水利工程兴建
12、公卿是商周时期的贵族阶层。如图中商至西周同、异姓公卿的比例变化反映出( )
A.国家初始形态的确立
B.宗族血缘关系的加强
C.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D.官僚队伍的日益膨胀
13、下图为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的石家庄毗卢殿璧画,共绘天堂、地狱、人间、罗汉、菩萨、城隍土地、帝王忠臣、贤妇烈女等五百多身。其反映的主要时代背景是( )
A.儒佛道三教合流
B.民族交融的高峰
C.商业的高度发达
D.藩镇割据的时势
14、河西走廊地区发现了数千座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图1和图2是这些壁画墓中出土的两幅壁画。两幅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
图1 撒种耕地图 图2 打麦场
A.庄园式劳作的出现
B.铁犁牛耕全国普及
C.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D.稻麦复种得以推广
15、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几经变革,不断完善。下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②“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③“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④“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16、20世纪30年代农村俱乐部在“苏区”出现。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区吸纳“苏区”的经验,率先推动俱乐部建设。1956年,《人民日报》刊出专题社论,将农村俱乐部建设提升至农村文化工作的核心。这些举措旨在( )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施
B.确保党的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C.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17、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了一些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城市,《史记》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人肩摩,举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同时,魏国的大梁、赵国的晋阳、楚国的郢等都成力远迁的大都市。这主要是因为( )
A.社会生产力发展
B.国强民富政权稳定
C.各国变法的成功
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18、《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保留了大部分变法措施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9、腓尼基是当时地中海贸易网络的枢纽,因此腓尼基字母很快在地中海地区传播,演化出来的亚兰字母和希腊字母更是意义重大。材料可用于论证
A.古希腊文明的现实意义
B.古罗马文明的历史价值
C.西亚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D.印度对国际交流的影响
20、隋唐以前,端午节习俗南北不同。南方赛龙舟、吃粽子;北方禁火,佩戴百索绶带(辟邪彩带)。至唐则立法规定端午放假一天,食粽和佩戴百索绶带渐为全国固定习俗。这种变化说明( )
A.国家统一助推文化认同
B.端午节习俗来源于官方
C.法律严苛导致习俗固定
D.习俗发展迎合市民生活
21、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到1913年底,全国各地新成立的社团近700个,这些社团种类很多,如联谊类79个,实业类72个,公益类53个,学术类52个,教育类28个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社团中,政治类312个,占总数的45.7%。当时社团大量涌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统治被推翻
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护国战争的推动
D.民众的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22、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从“五位一体”总体路径到擘画“五个世界”总体布局;从在国家之间和地区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到在全球领域打造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说明( )
A.世界已经建立起了新型国际关系
B.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系日臻完善
C.中国开始引领世界格局的新发展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2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其原因包括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③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西魏莫高窟壁画《上士登仙图》中出现了昆仑悬圃、羽人、方相氏以及四目四臂、赤身的印度恶神阿修罗王,其周围还环绕着雷、电、风、雨四神和朱雀、羽人等,显示出受楚、汉盛行的神仙方术等影响民风民俗。这说明当时( )
A.石窟艺术注重写实
B.儒学失去正统地位
C.政局黑暗民不聊生
D.中外文化交流加深
25、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26、新石器时期,农业、畜牧业产生,社会分工发展,使得社会上出现了剩余产品,由此产生________制,以及阶级和奴隶制度。奴隶主贵族不断强化自身权威和组织管理能力,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标志着________开始形成,而这正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27、北宋的_______和元朝的_______是两位大科学家,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①沈括所著《______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②郭守敬最重要的业绩是设计和监制多种_______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________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28、背景
(1)1930年10月—1933年3月,红军先后四次打退国民党军队的“________”。
(2)________年9月,蒋介石“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_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
29、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接受________的新习俗、新风尚
30、我国成功爆炸了_________ ,发射了_________涌现出 _________等人物
31、澳门: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窃取了________。
32、填图题:
读“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图,在横线上填出这四次战役的名称。
33、人与历史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进程中往往留有杰出人物的印记。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印记的“历史事件”相对应(填写字母)。
历史人物 | 历史事件 |
(1)周公 | 颁布“推恩令”(A) |
(2)秦始皇 | 挟天子以令诸侯(B) |
(3)汉武帝 | 制礼作乐(C) |
(4)曹操 |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D) |
34、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________的进步
①________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________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②自南宋起,________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35、有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场妥协,是历史的倒退;有人认为是一场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光荣革命”?
36、日本投降的时间和标志以及台湾光复是什么?
37、郡国并行制
(1)郡国并行制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影响如何?
38、唐朝时期印刷术、火药、天文学和医学的成就分别是什么?
3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为反帝反封建,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合作。请回答: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发生在民主革命的哪一时期?取得了什么革命成果?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发生在民主革命的哪一时期?取得了什么革命成果?
(3)为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期望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合作。请回答:今天的台湾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4)你认为我们如何做才能解决台湾问题?(至少写出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