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大理州高一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诗人海涅对于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表示惊异,“在不到几年内便普及到全德意志,并被提升为共同的书面语言。至今仍通行于德国,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海涅旨在评价(     

    A.《圣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

    B.路德加工使用的德语生动贴切

    C.宗教改革打破神职人员的垄断

    D.民族语言对德国统一的重要性

  • 2、1986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这些规定和法律文件的出台(     

    A.顺应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保障了国营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

    D.推动我国社会保障走向法制化

  • 3、下表材料反映了商周以来(     

    西周:《尚书·西伯勘黎》

    (纣)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西周:《尚书·梓材》

    周公对康王说“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西周:《尚书·酒诰》

    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鉴)。当于民监。”

    战国:清华简《厚父》

    民心惟本,厥作惟叶。

    A.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B.重民的人文精神有所发展

    C.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形成

    D.宗族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

  • 4、近代史上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向列强建议:侵华的最好手段“莫如扶植满洲政府,使其代行我令,压制其民。民有起而抗者,则不能得义兵排外之名,而可以叛上之名诛之……我因得安坐以收其实利,此即无形瓜分之手段也。”列强实现这一目标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甲午战争之后

    C.瓜分狂潮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 5、下图为陕甘宁边区1942年到1944年实施的部分商品贸易税率的调整情况。边区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助于(       

          

    A.促进内迁工业的发展

    B.破坏日军的资源掠夺

    C.打击官僚资本的压榨

    D.缓解边区的财政困难

  • 6、东晋时期的户籍有黄籍和白籍之分,白籍不征发赋役。到东晋后期和南朝,白籍人口不断地编入所居郡县户籍之中,为国家承担赋役。这说明(     

    A.民族交融完成

    B.郡县是中国古代的基层组织

    C.中央集权强化

    D.户籍内容因赋役需要而变化

  • 7、先秦时期,巫师掌管祭祀礼神事务。此外,《国语》记载巫师观天象“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说文》记载“古者巫彭初作医”。这可以用来说明(       

    A.天文观测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B.先秦社会宗教信仰的持续松动

    C.关注现世民生的观念由来已久

    D.王权与神权结合强化政治统治

  • 8、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订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发展了民族经济

    B.使民族关系和谐

    C.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D.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 9、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信息表。这反映了民族企业(     

    时期

    代表企业

    企业口号

    企业行为

    19世纪60-90年代

    继昌隆缫丝厂

    还哺祖国

    施米、施药、赠诊、 开办义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南通大生纱厂

    振兴棉业,实业救国

    办学堂、资助革命

    20世纪30年代

    民生事业公司

    宁举丧,不受奠仪

    关闭工厂、捐助抗战

    A.重视教育培养技术人才

    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

    C.关注民生履行社会责任

    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

  • 10、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 11、有学者指出,在新石器时代,当原始人类决定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时,他们或一把火烧毁了大片的山林,或搬家到了靠近水源的河套平地。同时,他们在搭建房屋、开垦土地、播种、浇水、收割谷物等过程中研制出石斧、石锛、石铲、石锄、磨盘等各式各样的工具。该学者意在说明(     

    A.生态环境在农业产生后遭到极大破坏

    B.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

    C.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D.农业革命促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升

  • 12、1941年1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演说,要求担任政府工作的共产党员,发扬民主作风。他指出:“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这一要求有利于(     

    A.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B.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C.工农民主政权的发展

    D.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 13、列宁指出:“现在,你们从实践中以及从我国所有的报刊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结果是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由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由材料可知,列宁强调(     

    A.利用市场和货币调节生产关系

    B.通过干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C.采用和平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D.采取经济手段应对协约国干涉

  • 14、东汉政论家仲长统说:“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这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专制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防止宦官弄权

  • 15、唐中期时,赋税出现了“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征税标准以财产为主

    C.租庸调制难以维系

    D.丁税沉重激化了矛盾

  • 16、恩格斯曾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人无法融入日耳曼人的氏族中,罗马人也不会听从日耳曼氏族的号令。日耳曼统治者需要一众代替物……以领导起初大部分还继续存在的罗马地方行政机关。”这有助于我们认识(     

    A.原始民主传统的深刻影响

    B.罗马法被长期沿用的根源

    C.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背景

    D.罗马行省制度的首创精神

  • 17、民国初年,“中国共和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合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革命派的力量迅速壮大

    B.法制法规的健全

    C.出于对民主政治的渴望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 18、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A.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

    D.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

  • 19、中国共产党在边区设置各级参议会,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还通过了“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中国共产党上述举措的推行(       

    A.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B.凝聚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力量

    C.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D.践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 20、下图是元朝政府铸造的铜权(秤锤)。在其不同位置:分别用波斯文、畏兀体蒙古文、汉字、八思巴文刻铸了“三十五斤秤”“斤半(锤)”等字样。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元铜权

    A.民族间经济文化的频繁往来

    B.统治者对不同文化的尊重

    C.海内外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

    D.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形成

  • 21、如表所示为有关5—6世纪东罗马帝国的记录。这可用于解释(     

    (1)

    东罗马帝国成了一个工商业经济发达的国家,境内拥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其居民差不多占到帝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2)

    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号称有百万居民的大都市,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成为“东西方之间的一座金桥”

    (3)

    帝国境内的多个城市与东方的波斯、印度及中国等国都有密切的商业贸易关系。商品所有者之间因买卖、借贷、诉讼等产生了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

    A.罗马法律臻于成熟和完备的原因

    B.罗马帝国坚持法治化建设

    C.罗马法调和社会纠纷的能力增强

    D.罗马法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 22、依据《选举法》的规定,我国于1953年抽调25万余名干部奔赴基层参加选举指导工作。当年夏,受到农村灾情影响,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推迟基层选举时间的决定》,要求全国基层选举工作原则上推迟到1954年3月底前完成。上述史料可用于探究(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创建

    B.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实践

    C.社会主义干部制度的完善

    D.政治协商制度的法制化进程

  • 23、传统乡约倡导基层群众自治,它由当地有名望的士绅倡导,乡民自愿配合、受其约束,以达到教化民众、劝善惩恶、淳化风俗等社会效果。至清代,乡约被赋予诸多行政职能,如稽查、催科等,而其教化职能被削弱。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清代(     

    A.社会环境有一定改善

    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加强

    C.忽视法律的防范作用

    D.地方政府官员尸位素餐

  • 24、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个人所得税法》,取消了关于储蓄存款利息免税的规定,并对储存款利息所得征收20%个税。这一举措的出发点(     

    A.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B.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C.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D.刺激消费和鼓励投资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连线题(注意:把选项填到括号里,连线不给分)

    浪漫主义文学(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现实主义文学( ) B《悲惨世界》

    康德   ( ) C《基督教原理》

    加尔文   ( ) D《红与黑》

    牛顿   ( ) E《纯粹理性批判》

  •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mò,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1)概括材料一中对西学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一中国欲自强,则英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画》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材料三  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1876—1878年)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中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重大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

     

  • 27、能源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隧着发电机的创制成功,________逐渐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________.人类社会进人“________”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以及之后创制成功的柴油机,推动了________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电力”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二、选择题

     

  • 28、主张兴办洋务的清朝官员被称为________。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是________。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________为主,重点是________。70年代以后,又提出________的主张,着手兴办________。1862年设立的________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

  • 29、宋明理学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 30、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

  • 31、意义

    (1)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为以后的______________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 32、古代世界最早出现村落的地区是_____

  • 33、观察以下图片,完成表格填写。

    项目

    突出特点

    史学价值

    作为史料应用注意的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 34、相比于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的新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观点。但也有人依据恩格斯所说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为出发点,认为甲午战争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你对上述观点有何看法?试论证之。

  • 36、以民主取代专制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思想变革——政治变革——法律完善的过程。在近代历史上,无论是欧洲,还是东方的中国都在发生着变革。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王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体现了哪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原则?在当时最主要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2)近代,英国、美国建立起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政体的法律文献是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根据材料及中国国情分析,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否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为什么?

  • 37、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在唐初发明的印刷术,除用来大量印刷佛经外,还被用来印刷文化书籍和医药、历法等书。北宋庆历年间的印刷术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使字划凸出,每字单独成为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在铁板上敷松脂、蜡、纸灰,把一颗颗字印镶嵌于铁板,再用火烤,使松脂、蜡熔化,把版面压平,便可刷墨印书。这是印刷技术上的重大进步。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与北宋发明的印刷技术。与唐代相比,北宋印刷术的进步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书以晋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清)马宗霍《书林藻鉴》

    (2)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是谁?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哪一部?

    材料三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宋)苏轼

    (3)材料三中王维的画作属于中国传统书画的哪一种类型?这种画有哪些特点?

  • 3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雨果指出:浪漫主义······只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其目的只求带给国家一种自由,即艺术的自由或思想的自由

    材料二    美学家李斯托威尔说:"自然这块天地,不得不等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方才得到了充分而又细致的发掘。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歌德,是他们第一次把大海、河流、山峦带进了他们自己的作品。

    材料三   在雨果的这部小说中,它仿佛有了生命的气息,庇护爱斯梅拉达,证实克洛德的罪行,悲叹众路好汉尝试打击黑暗统治而英勇献身的壮举,惊赞卡西莫多这渺不足道的微粒尘芥把一切豺狼虎豹、一切刽子手踩在脚下的侠义行为……

    依据以上材料和相关知识,概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和风格。(字数不要超过200,条理清晰,史论结合。8分)

  • 39、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并分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