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帮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在当时,“民营”不等于“民有”。乾隆时期的徽商江春曾说:“奴才即使有金山银山,只需皇上一声口谕,便可名正言顺地拿过来,无须屈身说是赏借。”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民营企业发展依赖皇权支持
B.商帮拥护君主专制制度
C.政府依靠商帮解决财政危机
D.君主专制影响私权保障
2、美国史学家布兰德利·沃马克认为,在中国没有能力武力征服越南的情况下,建立朝贡关系可以保证边境的稳定,越南也因此免除了北方的威胁,这是双方长期博弈的结果。这说明中越朝贡关系的建立( )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B.受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
C.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D.受两国安全需要的影响
3、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
B.政教合一
C.君主专制
D.等级森严
4、明清时期,政府常从治行卓著的州县官长中选拔御史、给事中等监察官员,避免监察官员因“不悉民情”而“陈肤泛之语”;同时监察官员因职司之故,熟悉地方吏治民生,被赋予举荐官员、表彰善政之责。这说明明清时期( )
A.监察体制趋于完善
B.官僚机构相互牵制
C.制度运行注重成效
D.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5、《历史的终结》一书的作者福山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800年。“现代”是指( )
A.严密的法律体系
B.精细化的基层管理
C.国家版图基本确立
D.理性化官僚体系
6、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
A.性质是工农民主的政权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适应了当时战争的需要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7、下面是古罗马复合式公寓的图片,这一类型建筑在古罗马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B.适应气候类型的特点
C.工商业发展的需要
D.缓解人口剧增的需要
8、《晏子春秋》中记载:“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谷,其县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诸侯……材料信息说明当时
A.井田制仍然长期存在
B.郡县制已在齐国普及
C.丝帛是主要书写材料
D.分封制尚未完全解体
9、1982年9月1日,中共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并且要求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自此以后,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都规定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内容。这种规定旨在( )
A.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B.维护党管干部原则
C.完善干部选拔机制
D.整顿官僚主义作风
10、据统计,唐代宰相共计369名,出自98个家族;宋代宰相共有134名,出自126个家族。这说明宋代
A.宗族性家族制度的形成
B.理学对伦理的强化
C.分散相权方式发生变化
D.政治开放性的加强
11、清光绪十七年,康有为以“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宗旨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招纳学生数百人,与之纵论天下大事,究其东西方典章制度的沿革及得失,甚至以近世欧洲之史例为佐证。这表明,康有为认识到( )
A.解放思想和变法改良是时代使命
B.培养有识之士实施教育救国
C.增强民族革命意识成为中国出路
D.甲午战败震撼了中国的社会
12、1968年,美国约翰逊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其长期抗拒的限制性经济措施,如控制资本和阻止资本外流等。随后,美国联合欧洲国家实行黄金价格双轨制,官方间的黄金兑换被暂时冻结,美元对黄金的自由可兑换性宣告破产。这说明当时( )
A.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
B.美国丧失了全球霸主地位
C.全球金融机构职能调整
D.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
13、1917年,列宁提出:“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随故的和平……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这一言说( )
A.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C.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14、孙中山曾指出:“民国虽已十年,祸乱相寻,实际未达共和境界,不过将满洲统治权,换入腐败官僚和复辟派手中,北方政府实在不是民国政府。”这反映了
A.民国政府与满清政府无异
B.当时正值袁世凯独揽大权
C.共和政治的运行情况堪忧
D.国民党已经开始训政时期
15、中医药是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大特色和亮点,面对疫情,我国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下列关于汉代医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医圣张仲景著《千金方》
B.《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C.《伤寒杂病论》莫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D.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的药典
16、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据此可知,“修约”要求的实质是( )
A.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B.获得更多的侵略利益
C.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
D.实现对中国资本输出
17、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有17艘大船,带有教士、士兵、农民、工匠等1500人,船上载有农业工具、小麦、大麦、柑橘、柠檬、甜瓜的种子、甘蔗幼苗和牛、马、驴、猪、羊等家畜,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这( )
A.开启了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B.反映了葡萄牙扩张的商业性目的
C.对推动美洲社会开发有一定作用
D.说明新航路开辟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8、18世纪末,棉花开始成为“全球商品”,一张由资本主义编织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渐产生,即“非洲提供劳动力、美国出产原棉、欧洲(以英国为主)进行棉纺织加工”。由此可知
A.新航路开辟促进全球贸易
B.中国并未参与棉布贸易网
C.棉花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
D.英国由此成为日不落帝国
19、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的经济文化联系频繁。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显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①地取经
B.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②地传授佛法
C.③地向唐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
D.向西经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④地
20、在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英国不断为参战国提供枪支弹药等军需用品,以商品为载体,英镑被裹挟其中,慢慢向世界各国渗透。因此,有学者认为:“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据此可知,拿破仑战争助推了(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崩溃
B.英格兰银行的创立
C.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21、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欧洲新涌现的国家如瑞典、荷兰共和国等,也得到了法国、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 )
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
B.欧洲国家至上的理论
C.废除等级体制的理想
D.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23、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否则要受到处罚。这些规定( )
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4、中国古代某一赋税制度实行的主要原则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该制度( )
A.强调“舍地税人”宗旨
B.主要推行于唐前期
C.反映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与租庸调制相适应
25、时空的记忆人类历史是在一定时空中演绎的。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填入正确的位置。
历史事件 | 位置 (字母) |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硝烟 | (1) |
②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 (2) |
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3) |
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 (4) |
⑤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 (5) |
26、代表人物
(1)贝多芬
①国别:________音乐大师,有“________”之称。
②作品特点:洋溢着____________和乐观主义气息,蕴涵着深沉的哲理。
③代表作:九部交响曲(如《____________》《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
④评价:把____________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____________的先河。
(2)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3)莫扎特:被称为“______________”。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
朝代 | 特点 | 地方 | 沿革情况 |
秦 | 传承开创 | 郡县制 |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
汉 | 汉承秦制 | 西汉初年: (1) (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 汉初在地方推行(2)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集权遭到极大削弱。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 ”,极大加强(4)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
隋 | 承前启后 | 州、县 |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
唐 | 发展完善 | 道、州、县 |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逐渐演变成为地方的(5) 权力扩大。 |
28、________年,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29、核心:“仁”和“礼”。
(1)“仁”,即“___________【1】”
①含义:A.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B.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人与人)
②实现途径:遵循“___________【2】”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礼”,即“克已复礼”。
①含义: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②途径:正名(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③实质:即维护___________【3】。(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30、春秋时期
(1)齐国________________改革: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2)鲁国的改革:鲁国实行“__________________”“履亩而税”。
31、19世纪末20是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爱因斯坦提出了________,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32、康德的地位是近代____________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其______________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33、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分裂为____、____和____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34、公元前五世纪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他提出了________,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35、儒家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是两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的主流。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荀子对此有何新发展?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什么?
(2)魏晋南北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的挑战。两宋时期儒学分别有何新发展?并列举其核心观点。
(3)明末清初,出现了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早期启蒙思想悄然滋长。这一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有何特点?
(4) 纵观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6、西欧思想界曾经长期处于宗教神学的黑暗禁锢之下,从15世纪起,经过300年的发展,直到18世纪末,才走进了“理性时代”。
问题:请简述西欧思想界逐步摆脱神学禁锢,走进“理性时代”的过程。
37、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设监州,与知州平列,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但同时,英国又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材料三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时,肯定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监州的设置针对什么问题,反映北宋什么政治趋向?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的核心思想,用建国初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史实加以印证。这些史实反映了新中国政治的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权力运行的认识。
38、概括维新派、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主义者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9、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和平共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总原则是什么?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制定了哪一外交基本方针?
(2)包容共济5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什么外交新原则?有何特点?
(3)有所作为70年代初,我国积极开拓外交新局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4)复兴筑梦新时期,我国积极发挥国际影响力,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体现了什么外交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