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因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调整中。下列选项能为此提供史实依据的有( )
①汉武帝设立中朝 ②宋朝形成路州县三级制 ③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④明太祖废除中书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 )
A.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B.杜鲁门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马歇尔计划
4、卢梭指出:“(法)是依据人民的意愿制定的,人民的权利来自人之为人本身,并不是法律所赋予。……无需再问人民何以即使自由的却又要服从法律,因为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体现而已。”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人们需要( )
A.服从公众意志
B.规范法律原则
C.约束个人自由
D.调整人际关系
5、封君封臣的经济基础是( )
A.自然经济
B.市场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经济
6、下面是一本书的目录摘编。据此判断该书的作者是( )
第三章人生来就有对神的认识
第六章任何要到神﹣﹣造物者面前的人都必须由经由圣经的引领和教导
第七章圣经必须受圣灵的印证,如此,圣经的权威才能得以确定,若说圣经的可靠性依赖教会的判断,这是邪恶的谎言
第八章就人的理性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圣经的可靠性。
A.但丁
B.伏尔泰
C.莎士比亚
D.加尔文
7、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这次改革( )
A.适应了庄园制经济基础
B.推动了镰仓幕府建立
C.仿效了隋唐的律令体制
D.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8、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的作用是( )
A.导致南朝政权的更迭
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西南地区开发
D.打击了门阀政治
9、中世纪基督教广泛宣传“来世论”,它宣称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上帝要审判一切活人和死人,而审判的标准只有一个,即行善还是作恶。这里,任何民族的、阶级的分界都将不复存在,唯有“善”与“恶”的区分。这一说法( )
A.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
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兴起
C.拓展了基督教道德标准
D.鼓励人们追求现世幸福
10、下表为1995年至2001年我国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 出口交货值 | 直接出口值 | 自营出口值 |
1995年 | 6235 | 5394 | 1051 |
2001年 | 9599 | 7855 | 4046 |
A.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B.确立了农村经济改革目标
C.外贸经济结构趋向于合理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1、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
B.政教合一
C.君主专制
D.等级森严
12、五四运动后,成为新思潮主流的是
A.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B.文学革命思想
C.宣传维新变法
D.马克思主义传播
13、中世纪,西欧诸国贵族领主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常有不驯服、犯上、甚至兵戎相见。贵族犯上,往往打出指责国王违法、不尊重贵族权利的旗号,这种理由有时甚至能一呼百应。贵族能够打出上述旗号的原因是( )
A.贵族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
B.封君封臣制度下国王无实权
C.领主间为扩大地盘割据混战
D.领主对封君并无服从的义务
14、明初沿袭前朝制度,规定从事盐生产的灶户世代相袭,对于冒充或改当他籍者,施以重罚并令其重归原籍;灶户成为与军户、民户、匠户并列的四籍之一。这类规定旨在( )
A.禁锢社会阶层的流动
B.放松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C.减轻户籍管理的压力
D.强化对垄断行业的控制
15、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如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这一历史现象( )
A.促进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摧毁罗马教皇政治权威
C.体现理性主义广泛传播
D.体现当时欧洲信仰自由
16、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
A.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B.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C.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17、英国人伯克·特伦德193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后经过考试成为公务员。某校学生依据《内阁办公厅:现代政府的诞生》一书编写了一段对话,如下栏所示。对话反映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是( )
朋友:你在内阁秘书长职位上干了10年,经历了4任首相,这个职位你是实至名归啊! 特伦德:这个位置可不太好坐啊。内阁秘书长可不是首相的私人仆从,我不能在部门的斗争中选边站,又要确保每一个部门的立场都能获得平等的关注。 |
A.考试择优录用
B.保持政治中立
C.晋升机制完善
D.官僚习气深厚
18、1947年,西满地区(今辽宁锦州与河北山海关交界处)鼠疫流行,中共东北行政委员会按照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制定防疫工作计划,培养防疫人员,注意在城市清理垃圾,加强城市卫生管理,在乡村开展卫生保健和卫生清扫运动。不久后即战胜鼠疫。这反映了当时东北解放区( )
A.社会主义公共服务得到完善
B.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人民群众卫生意识普遍提高
D.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19、安史之乱后,第五琦的盐政改革采取直接专卖制,在各地建立官卖机构并安排官吏专门负责销售。刘晏的改革则采取官商合作,即民产、官收、商运商销,将盐的具体运销转给商人承担。这一变化旨在( )
A.提升商人社会地位
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C.强化对商业的控制
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0、公元9年,王莽意欲恢复井田制。中郎区博谏莽曰:“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讫今海内未厌其敞。”分析可知,中郎区博谏议中所阐述的商鞅变法( )
A.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趋势
B.代表了普通民众的利益
C.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吸取了王莽改制的教训
21、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英国颁布法律如下,这表明( )
1875年 | 《公共卫生法》 | 解决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 |
1946年 | 《新城法》 | 解决卫星城市的发展问题 |
1952年 | 《城镇发展法》 | 关于城镇发展的法律条例 |
A.“城市病”的急剧恶化
B.政府重视城市建设
C.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
D.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22、在内蒙古磴口县有一幅距今约四千年的《拜日》岩画:一位牧民神情肃穆,对着头顶上方的太阳进行祭拜。另据《尚书·尧典》记载“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霄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
A.说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源于农业和手工业分离
C.标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D.受到原始农业起源影响
23、美国企业家福特的创新是推出了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用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这样大大提高了汽车组装的速度,使得福特公司在改革实施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直接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 )
A.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
B.工厂制度广泛推广
C.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D.蒸汽动力得到普及
24、唐朝前期,统治者多次规范官员奏事的层级、程序和功能,注重皇帝与宰相及官僚机构之间的分工,皇帝原则上只处理军国大事或现行法律规章所无法涵盖的问题。这些举措( )
A.反映了中枢机构的调整
B.降低了君主专制的程度
C.避免了朝廷决策的失误
D.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25、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26、鲁迅与《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________小说,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____________》一文,揭露“忠、孝、节”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27、《__________》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清廷堕落为“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8、90年代
(1)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⑯____________计划。
(2)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3)启动⑰___________。
(4)加大⑱__________教育发展的力度。
(5)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2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会议请算了陈独秀的_____________,确定了开展________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30、中国古代官吏制度不断演变,汉朝选官主要实行________.隋唐时期,选官用人采用________.为后代沿用。
31、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________》,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被医家誉为“________”。
32、性质:新文化运动是____________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33、表现
(1)表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⑭_________、⑮___________。
(2)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34、________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35、结合所学知识对维新变法的社会条件进行分析.
36、自古以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除儒家外,诸子百家中还有哪些主要思想流派?
(2)儒学思想在形成后曾遭到严厉压制。那么,儒学思想在哪一朝代成为正统思想?
(3)明末清初,儒学思想受到严峻挑战。这一时期挑战儒学思想的主要思想家有哪些?(至少举出两位)。
(4)近代以来,维新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是如何对待儒学思想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
37、西欧思想界曾经长期处于宗教神学的黑暗禁锢之下,从15世纪起,经过300年的发展,直到18世纪末,才走进了“理性时代”。
问题:请简述西欧思想界逐步摆脱神学禁锢,走进“理性时代”的过程。
38、2019年国庆七十周年群众游行环节,有“关键抉择”方阵,游行群众簇拥着邓小平巨幅画像和“坚持邓小平理论”大字走过天安门广场。结合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相关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现“关键抉择”的。
39、如果说14世纪的意大利和18世纪的法国是“历史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这是立足哪个领域得出的结论?并指出在该领域从“14世纪的意大利”到“18世纪的法国”反封建的方式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变化的经济和文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