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棉花于____由印度传入中国( )
A.魏晋
B.汉代
C.公元7世纪
D.秦
2、唐律规定:“诸故杀官私马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马牛者徒一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敕:“累降指挥禁杀耕牛,州县或不奉行,纵令宰杀,或抬弁到官审验,因缘骚扰,仰令今后只依法勒耆保验实申官。”即发现私杀耕牛,应查验属实申报官府。这些规定( )
A.印证了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
B.开创了律例合编的立法方式
C.折射出小农经济的重要地位
D.有利于理学教化向基层渗透
3、商业贸易的出现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古埃及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
B.古罗马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C.《汉谟拉比法典》中有很多关于商务的条款
D.古希腊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进行中介贸易
4、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贯通亚、欧和北非;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形成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及境外的驿路交通网。元朝的驿路建设( )
A.继承了唐宋重农抑商的传统
B.便利了商贸和文化的交流
C.加强了对境内各行省的管理
D.促进了国人对海洋的探索
5、据甲骨卜辞可以推断,在商朝“王臣”是商王的私兵,他们平时活动在商王左右,战时出征。但到了西周晚期,“王臣”囊括了周王国里除周王之外的所有臣民。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西周已经实现王权强化集中
B.“家天下”的局面深入发展
C.分封制得以完善并不断推行
D.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
6、这是英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妥协,800年前在那片不起眼的草地上签署的这份协议第一次对绝对王权给予否定,将王权置于契约和法律的监督之下。这份协议是
A.《拿破仑法典》
B.《权利法案》
C.《大宪章》
D.《民法大全》
7、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C.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8、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例举了多项清朝未遵守经义或违背经义的事件,并提出“吾中国法古经之治足矣,本非取于泰西”。康有为意在( )
A.践行“中体西用”
B.宣传儒学主张
C.减轻变法的阻力
D.促进思想启蒙
9、汉代,“天下一家”作为统治者的政治追求,其内涵主要是由汉人来统一夷狄戎蛮。元朝臣僚在阐释民族、政治问题时常说,“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也”,“由淮而燕者,同一舟辙”。这反映出元朝( )
A.疆域范围空前扩大
B.边疆与内地完全一体化
C.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D.民族交融促进国家认同
10、198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根据国务院决定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内容包括:经营方式开放;管理权限下放;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实行厂长负责制;改革流通体制,建立多渠道开放型流通体制。这些措施( )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B.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C.推动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建立
D.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
11、下图是公元前3000一前1000年的人口迁移图。图中的人口迁徙( )
A.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繁荣
B.导致了亚欧大陆区域文明的衰落
C.扩大了农耕文明传播范围
D.影响了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形成
12、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唐代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这反映出两税法( )
A.相对合理的税收理念
B.以资产为主的征税标准
C.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
D.实现了财政收支的平衡
13、自2016年开业以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项目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在印度古吉拉特邦,1060个村庄的道路被修结,方便了800万人出行;在埃及,一片沙漠被改造为该国第一个“太阳能村”。由此可知,亚投行的成立( )
A.强化了国际金本位制度
B.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进步
C.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D.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14、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该思想属于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5、据《经济日报》2016年4月11日报道: 日前宣布最新《气候变化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之前将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加30吉瓦可再生能源(足够为1.5亿户居民供电),扩大世界能源产能,为1亿人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协助至少40个国家制定气候智慧型农业投资计划。材料中“ ”处最有可能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16、观察表中有关法律(或制度)的表述,可以得出( )
| 体现原则(或确立制度) | |||
1787年美国宪法 | 三权分立 | 主权在民 |
| …… |
1791年法国宪法 |
| 主权在民 |
| …… |
1688英国《权利法案》 |
|
| 君主立宪制 |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三权分立 | 主权在民 | 责任内阁制 | …… |
①上述国家都已确立了共和政体②法律条文都体现防止专制的倾向
③《临时约法》是最完善的法律④民主与法治是近代社会历史潮流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7、下列材料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生产工具,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
②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
③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18、亚当·斯密认为:“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其余的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别人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要依赖交换而生活……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了商业社会。”据此可知,商业产生根本原因是( )
A.统治阶级为获取财富积极推动
B.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和私有制产生
C.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产生
D.四通八达的道路和交通的发展
19、常驻外交使节制度最初在13世纪出现于意大利各城市国家。15世纪,意大利城市国家对西班牙、德国、法国和英国派遣常驻代表,其他国家纷纷仿效。特别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后,该制度在欧洲各国之间发展成为普遍的制度。这一制度( )
A.使欧洲形成均势局面
B.有利于稳定国际秩序
C.消弭了国家间的冲突
D.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20、申明亭是明清两代在各方用以张贴榜文、“申明教化”而建的亭子。《明律·刑律·杂犯篇》规定:“凡拆毁申明亭房屋及毁板榜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清律亦同。这表明明清时期( )
A.法律体系详实完备
B.重视基层治理
C.地方行政机构健全
D.地方治安混乱
21、英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禁止文官公开从事政治活动,要求文官中严守“中立”立场。据此,英国的文官皆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不随政党竞争的胜负和政府的变更而进退。这一规定( )
A.排斥了政党政治的影响
B.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
D.保证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22、英国进入1980年代后,在维修文物和文艺演出等事业中,常有私人单位的参与。不少私立学校和医院向公办学校及医院提供服务。在教治残障人和弱智者方面,不少市政当局使用了私人单位提供的资源。这主要是由于( )
A.政治民主化程度不断加深
B.经济危机的日益严重
C.国家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
D.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23、如图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数据表,根据此表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1978—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
年份 | 经济指标 |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 | 进出口总额/亿元 | |
1978年 | 3678.7 | 385 | 1621.4 | 1072.5 | 355.04 |
1988年 | 15 180.4 | 1378 | 5814.0 | 3865.2 | 3821.79 |
1998年 | 85 195.5 | 6860 | 34 133.9 | 14 816.4 | 26 849.68 |
2008年 | 319 244.6 | 24 100 | 131 724.0 | 33 428.1 | 179 921.47 |
2018年 | 919 281.1 | 66 006 | 301 089.3 | 67 558.7 | 305 008.13 |
A.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手段
B.受20世纪以来科技教育发展的影响
C.是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的结果
D.受美苏争霸的国际环境直接影响
24、“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沿铁道线,自由电气实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25、顾炎武:
(1)生平: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2)地位: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3)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4)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风;天下___________匹夫有责;
26、1865年,英国在___________________开办汇丰银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__________________;
27、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1)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代表,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员”,要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
(2)《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____________,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以四大名著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和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29、社会背景
(1)面对____________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深陷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
(2)文学艺术领域兴起反传统、反理性的____________潮流。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盛行一种与________戏剧风格迥异的戏剧流派——荒诞派。
30、程朱理学:
1)二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平:北宋时期湖北黄陂人;
(2)地位:学说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3)著作:《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
(4)思想:___________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熹:
(1)生平: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2)地位: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3)著作:《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4)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化___________;
31、危害
(1)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2)各行各业⑨___________缺乏。
(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4)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2、过程
(1)梭伦出走后,雅典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平原派”“海岸派”“山地派”之间相互争夺权力。
(2)公元前56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武力夺取政权,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
33、卢梭的主要著作:《____________》。
34、近代中国工厂制度的引进,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______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35、结合所学知识对维新变法的社会条件进行分析.
36、P56左下角的“思考点”,思考: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37、《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38、回答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问题:
(1)牛顿力学体系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相对论的创立者和量子论的提出者分别是谁?
(3)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随着它的问世,在交通运输业中出现了哪些重要发明?
39、思想的不断解放、观念与时俱进是自古以来中西方共同的精神财富。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公元前5世纪中叶,中西方各有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分别指出是哪两场运动,并指出各自对东西方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
(2)16-18世纪,西方思想空前解放,中国也露出思想解放的迹象但未形成思想解放潮流,请指出中西方这一时期思想解放的相似原因和相似的主张。
(3)近代前期(五四前)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是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请举例说明。
(4)近代后期(五四后)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思想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请指出这两大理论分别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什么重大问题?并指出两大理论的共同的核心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