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前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的查处,有效治理各种乱象。
B.在2018年度全省特色小镇考核和2018年度杭州特色小镇考核中,建德航空小镇均获得优秀,是唯一获得4A通航特色的小镇。
C.《德国自取灭亡》曾连续蝉联畅销书榜冠军。书里指责德国政府移民政策不当,称穆斯林移民无意融入德国社会,并认为德国如此下去会自取灭亡。
D.电影《流浪地球》是春节档8部新片里唯一一部豆瓣评分超过8分的电影,据猫眼数据显示来看,该片的票房已突破42亿元。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扶不扶”不应成为一种纠结,受助者应心存感恩,不要把别人的好意相助看作是 ,甚至借机牟利。
②在他看来,自己担任常务副局长,等老局长一退休,自己自然 会担任局长的职务,不应该存在变数。
③针对有些股东提出的问题,总经理认为,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调查报告数据翔实, ,大家不要再有疑议。
A. 不容置疑 理所当然 顺理成章 B. 理所当然 顺理成章 不容置疑
C. 顺理成章 理所当然 不容置疑 D. 理所当然 不容置疑 顺理成章
3、下列加点字中,属于名词意动用法的是
①孟尝君客我 ②范增数目项王
③沛公军霸上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对两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A.李白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秦娥”是主语,“梦断”是谓语,“秦楼月”是宾语。
B.李白词中“年年柳色”一句,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
C.毛泽东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
D.毛泽东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希腊公共秩序部部长表示,希腊政府已经动用了反恐法并出动反恐部队来搜寻纵火犯,这意味着政府开始更加激进的措施应对国内森林大火。
B.一场突然袭来的强烈地震使海地顷刻间陷入巨大灾难,各国救授队冒着危险奋力搜救那些消逝在瓦砾中的幸存者。
C.国务院关于医疗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首位,以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
D.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一饼
赵登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牛是个卖饼的。
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幌子的左边,有一棵大桂花树,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总之没五个汉子是别想抱住它的腰。桂花树底下,摆着张椅子,老牛没事就躺在椅子上摇着蒲扇,吹着风。
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就拿这卖饼来说,十多年了,每天只做200个,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
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一句:“不卖了。”
关于老牛为啥留一饼,有人说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饼揉碎在明天的面团里,还有人说那是老牛留给自己吃的。
“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
老牛刚开始卖饼时,生意并不好,店铺在街末,铺前又有大树挡着。可是老牛仍然坚持每天做200个饼,卖不完的亲自送给街上的乞丐。
和平街的张老爷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连当官的都敬他三分。这一天张老爷过生日,许多卖吃的、卖喝的店铺,纷纷关了门,给张老爷贺寿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张老爷还是赵老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
别的铺子关了门,那些卖力气的汉子找不着填饱肚子的地,只得远走几步到老牛的铺子里。没一会儿,竟然排起了长队。
饼快卖完时,来了个白净男人,他从队伍后面插了过来,摸出一两银子,往老牛桌上一掷:“两个饼,快点。”
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银子。白净男人猛地一拍桌,银子跳得大拇指那么高:“老头,你聋吗?”
老牛没瞧白净男人一眼:“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
白净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牛,却被一个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挡住。折扇男人堆着笑脸:“我们这就去排队。”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饼,老牛把饼装好,指指挂在门口的幌子,“留一饼!”
白净男人顿时来了气,“知道我家公子是谁吗?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净男人一眼,“好,我们明天再来。”
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
折扇男人走了快一个月时,有人敲锣打鼓送来一块牌匾。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男人揭开红布盖头,上写“留一饼”三个大字。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这……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之手。”
就在宝庆人都听说了这事,来看康亲王亲笔题的字时,老牛铺子前的牌匾却不见了。宝庆人问他,他指指铺子里的一个角落:“在那呢!”
让老牛扬名的倒不是他的饼,也不是康亲王题的字,而是宝庆城人人都在传老牛要被杀头。你想想,把亲王题的字丢在犄角里,杀十次头恐怕都不够。
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
可是,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老牛的头还长在脖子上,还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蒲扇。
年到古稀的老牛,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问起老牛做饼的诀窍,老牛总是笑笑:“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
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他做到了。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8年第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牛作为一个卖饼者,从中参透人生,将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为人处世很好地融为一体,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同与尊重。
B.老牛性格固执的特点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对此明显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这与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是吻合的。
C.老牛敢将匾额扔在角落里,主要是因为通过卖饼一事,他已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了解,并不担心会有性命之忧。
D.“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一句,表面上说的是饼的特点,实质上道出了老牛自身的性格特点与人生追求。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二段的环境描写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点,而大桂花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老牛的形象可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B.关于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这种伏笔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
C.老牛对有头有脸的张老爷、地位显赫的康亲王以及普通的买饼者一视同仁,这样写更有利于刻画其鲜明的人物形象。
D.买饼时,白净男人飞扬跋扈的言语行动与老牛坦然自若的冷静应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矛盾冲突中推动着情节发展。
【3】小说中老牛饼艺的高超主要是采用哪一种手法来体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小说以“留一饼”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痛斥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从侧面表现箫声凄切婉转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了追求心中的美好品德至死不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 中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中说,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2)《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对“真的猛士”作了高度评价。
(3)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向往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雨从头上湿到胛。(杨万里《插秧歌》)
(3)何以解忧?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4)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7)这次第,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9)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10)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主张“礼乐治国”,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______,______”两句,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它极其恢弘的气象。
(3)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慨叹世事变幻、自然永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都阳道中①
向子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②向子: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实有虚,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易水寒”为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
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下片前三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消除此恨难”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借喻被金人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高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旁边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至、及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得到,取得
【2】下列句子不属于直接表现作者悲喜之情的一项是( )
A.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一句,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B.“及其所之既倦”一句是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
C.“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否定了老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D.作者认为古今“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这是十分可悲的事情,后世人读到这个句子也会有同感。
【4】将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则倾向于电子阅读。对此,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
请写一篇议论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