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所示为大革命前法国社会三个等级情况。据此分析法国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
①法国社会等级鲜明②第三等级人口多,但占有土地相对较少
③第三等级承担所有赋税④三个等级地位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海军建设是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三幅图片说明我国海军( )
A.成为发展最快的兵种
B.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C.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D.保证了现代化建设
4、下面表格反映了1950年至192年钢产量和发电量的年产量针对这一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 中国 | 美国 | 印度 |
钢产量 | 2.37千克 | 538.3千克 | 4千克 |
发电重 | 2.76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A.没收官僚资本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进行土地改革 D.掀起“大跃进”运动
5、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学校的公益事业,称为:
A、希望工程 B、红丝带工程
C、蓝丝带工程 D、绿丝带工程
6、百年老店“奥灶馆”,其前身是“天香馆”,始创于清代咸丰年间,后改店名为“颜复兴”,直至▲年实行公私合营后由当时的昆山市玉山镇党委书记戴燕梁巧用“懊糟”谐音,改店名为“奥灶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处应填
A.1949
B.1952
C.1956
D.1958
7、会议为新中国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它把蒋介石代表的政府,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重要象征。这次会议是( )
A. 第24届联合国大会 B. 第25届联合国大会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第27届联合国大会
8、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中国大陆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领导人的会谈( )
A.有利于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B.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C.有利于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D.有利于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9、随着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在这一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典型代表有
A.赵尚志、张自忠、左权
B.慕生忠、尕布龙、索南达杰
C.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D.杨振宁、屠呦呦、莫言
10、2008年11月,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达成“三通”。“三通”不包括
A. 通邮
B. 通航
C. 通商
D. 通车
11、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被称为中国“两弹元勋”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13、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了历史上没有过的大规模的钢铁、汽车、机床等企业,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 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大国之梦
B.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C. 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完成了“大跃进”
14、如表
名称 | 西藏和平解放 |
时间 | 1951年 |
谈判代表人物 | ① |
重要文献 |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
①处人物应该是
A.朱德 B.阿沛阿旺晋美 C.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D.聂荣臻
15、中共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16、新中国成立后,把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地名进行更改,如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17、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8、“在目前……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由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写信人来自哪个国家
A.韩国
B.朝鲜
C.苏联
D.美国
1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开展了
A.抗日战争 B.开国大典 C.土地改革 D.一五计划
20、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
D.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21、唐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
22、中共_______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_______。
2.中心议题:讨论_________的问题。
3.内容:
(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_________。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_的作用。
(3)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以_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_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5)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_纪念碑。
4.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制度。
24、公私合营
(1)时间、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三大改造的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_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5、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3年_________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一一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3)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一
(4)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一一
27、___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8、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__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________。
29、结束: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
30、到 _______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的___________ 变为____________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 __________ 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 _____________ 阶段。改造中的创举_________________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指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3、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重大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右图人物的什么成就,解决了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其中抗美援朝精神有哪些内涵?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34、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到1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1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对经济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