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属于动态描写的是( )
A.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B.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
C.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终于冲破了云霞。
D.浩瀚的天穹显得并不十分高远,蔚蓝的天和湛蓝的海,在地平线上交汇。
2、“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话没说完。 D.表示意思的递进。
3、下列( )不属于《城南旧事》书中的人物。
A.小英子 B.秀贞 C.兰姨娘 D.桑桑
4、看拼音,写字词。
弟弟可调皮了,他跟着妈妈去田间,一会捉hú( )蝶,一会逮mà zhà( ),一会儿又chǎn( )秧苗,一会儿把羊shuān( )在了yīng( )桃树上,妈妈生气地说:“你不要 xiā( )闹了,快回家去吧!”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1)“________”一词写出了牛群________的样子。牛群可能在思考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用一句话描写一个专注的画面。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威尼斯的小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_的文章,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小艇的外形,船夫驾驶小艇技艺的高超以及小艇的_____________,展现了_____________这座水上名城的美丽风光。
2.到了____________,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___________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____________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_____________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3.有人说金字塔的_____________和月夜,各有各的_____________,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_____________的色彩。那一片迷人的_____________,简直把你融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7、看拼音,写词语。
shào bàng zī wèi bǎng wén pī l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guǐ jì zhān lì jǐ liáng páo xià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精彩回放。
1.《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_______景色,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_________ ,体会到___________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
2.《乡村四月》一诗的作者是__代诗人___,诗句中最能体现农人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课内阅读
火星的环境与地球的相似。地球上的水( )能保留下来,( )孕育出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不需要太快的速度。在太阳的照射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 )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 )很快都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了。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集体大逃亡”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正确答案下划“_________”
“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这是一个(1.设问句 2.疑问句 3.反问句) 它在这里的作用是(1.表示疑问 2.提出疑问,引起读者注意,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4】“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还多”一句中的“可能”不能删去,因为________
【5】选段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的原因,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10、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讶 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⑴用音序查字法查"漫",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漫”在字典里的解释有五条:
A.水过满,向外流;B.到处都是;C.莫,不要;D.不受约束,随便;E.广阔,长;
①“漫天风沙”的“漫”应选第( )条解释。
②“长夜漫漫”的“漫”应选第( )条解释。
③“漫无目的”的“漫”应选第( )条解释。
⑵选出“( )”括号里合适的词。
⑶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⑷人们把吐鲁番称作 、 。
⑸人们把横贯整个盆地的一座山称为 ,理由有两点:① ;②
⑹吐鲁番人用 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林阴路在中钻天的白杨,可以 ,栽种桃树梨树,可以 。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 。
11、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起来。宝琴叫丫头做起一个大蝙蝠来。宝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 )在地下 ,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 ) 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1】在文中的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2】你觉得他们放风筝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
12、阅读理解。
《童年河》(节选)
雪弟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在乡下的时候,很少闻到汽油的味道,风中飘来的是花草的清香,是江水和海潮的气息。第一次闻到汽油味道,是跟父亲坐汽车去城里,汽车尾部喷出的烟雾,雪弟觉得是一股特殊的香味,在田野里闻不到。这气味,比姆妈用的那种绿颜色的明星牌花露水味道要好闻得多。
到上海后,闻到汽油味道的机会就多了,走在马路上,雪弟总是拼命用鼻子吸气,有汽车开过,鼻子里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这嗜好,被小蜜蜂发现了。有一次雪弟和小蜜蜂一起出去玩,小蜜蜂发现他在马路上不停地用鼻子吸气,便问:“你在做什么?”雪弟回答:“我在追汽车放出来的气。”小蜜蜂大笑道:“这是汽车在放屁呀,你追屁干吗?”
“追屁?”雪弟开始没听明白。小蜜蜂说:“像你这样的人没见过呢,喜欢闻汽车放屁。”说着,又笑个不停。雪弟也觉得自己好笑,跟着小蜜蜂也笑起来。
好笑归好笑,可雪弟的怪嗜好依旧未变,还是爱闻汽车排出来的气。因为做这件事很方便,走在马路上,只要用鼻子使劲吸气便可以。雪弟觉得空气中那汽油味太淡,而且稍纵即逝,闻起来总不过瘾,于是总想什么时候过瘾一下。
雪弟终于等来了过瘾的机会。一次,一辆摩托车停在弄堂口,摩托车尾部有一根粗粗的排气管,机器发动时会喷出又黑又浓的油气。雪弟心想,如果离那排气管近一点,一定可以闻得很过瘾。他很耐心地在弄堂口等着,过了一会儿,摩托车的主人来了。等他坐到摩托车上,准备发动时,雪弟动作敏捷地趴到地上,将鼻子凑近排气管的出口处等着。摩托车的主人当然没有发现身后有个小孩在地上趴着,他的脚用力踩动了几下,摩托车呼啸着箭一般蹿出去。而雪弟呢,趴在路边几乎昏倒。
那一瞬间的感觉,雪弟永远不会忘记——随着摩托车的发动声轰然而起,一团黑色的烟雾扑面而来,把他整个儿包裹起来。根本没有什么美妙的气味,只有一股刺鼻的、几乎使人窒息的怪味从雪弟的眼睛、鼻孔、嘴巴里钻进来,钻进脑子,钻进五脏六腑。雪弟又是流泪,又是咳嗽,只感到头晕眼花、天昏地黑,恨不得把肚皮里的一切东西都呕出来……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为了把汽油味闻“过瘾”,雪弟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根据内容,从文中摘录一个恰当的词语给选文做题目:《__________》。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雪弟很喜欢闻汽油味?从文中找出两处来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带“ ”的句子,选择序号填空。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这里包含了对雪弟的( )、( )等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雪弟闻摩托车尾气的过程。
【4】文章最后一段抓住哪些器官的哪些反应写出了雪弟的难受?请仿照这样的方法用一段话写一写你闻到好闻的味道时愉悦的感受。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2】画“﹏﹏”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意思的递进
【3】“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这句话是对孩子的_____、 ______描写,从中体会到了孩子的________________。
【4】判断船长逼迫孩子跳水的原因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因为孩子处境太危险,只有跳到水里,水手把他搭救上来,才有可能脱险。( )
(2)船长知道孩子渴望跳水,但缺少勇气。(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碗清汤荞麦面(节选)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大年除夕了。
北海亭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紧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也担心会遭到拒绝,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边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忙应道:“好咧,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里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
“妈妈,真好吃呀!”兄弟俩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功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地回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年快乐!”
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过了晚上十点,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去年大年夜最后那三位顾客。
“……这个……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
“请,请到里边坐,”老板娘又将他们带到去年的那张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一碗——”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 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的话,他们也许会尴尬的。”老板说着,抓了一份半的面下了锅。
“今年又能吃到北海亭的清汤荞麦面了。”
“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
【1】文中划线的内容可以换成______这个成语。
【2】以下哪一项的省略号与例句用法一样?( )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A.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B.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认错了。”
C.“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D.“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
【5】善良的老板和老板娘为什么不干脆给母子三人下三碗面?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
【6】想象“躲在妈妈身后担心会遭到拒绝的两个孩子”在等待回答时,心理的想法。
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选文主要刻画了_____(人名)的形象。开篇人物还未出场就先描写了她的______,这样的出场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紧接着浓墨重彩描写了她的______,突出了她身份______,生活______。
【2】选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描写,其表达的含义不包括______
A.夸赞林黛玉标致、不俗。 B.讨贾母欢心。
C.间接赞美贾母的嫡亲孙女。 D.为来晚了赔罪。
【3】结合选文,从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中,你能感受到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回答问题。
梅花
邻居陈老师家来了两位从外国回来的亲人——陈老师的儿子和孙女梅花。
梅花很喜欢和我在一起。//我到厨房洗碗,她就帮我递碗筷;我到院子浇花,她总帮我提水;看电视节目时,她总挨在我座旁……//就这样,邻居都说我和她是“双胞胎”了。
和梅花在一起是很愉快的,她告诉我很多美国的事情。我奇怪,梅花出生在美国,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有一天我向她问了这个问题,梅花兴奋地回答:“我是中国人,①我怎么能忘掉祖国的语言呢?”我又问:“你不是从小生活在美国吗?你怎么是中国人呢?”梅花不高兴了,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说:“我爷爷、爸爸都是中国人,我怎么不是中国人了呢?”看她的脸色,我知道她生气了。第二天,听陈老师说,梅花哭了,边哭还边嘀咕着要留在中国做中国人。
一天下午,我正要写作文,忽然听到梅花的哭诉:“②我不去,就是不去!我要留在中国……”我明白了她哭闹的原因,但不知怎么办才好。她平时对我说过要留在中国读书,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
这时,我立刻激动地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作文题目《梅花》。文章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祖国,您的儿孙是多么热爱您!
【1】按要求填空。
①这篇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
②第2自然段中第一层与第二层是________关系。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的延续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转折或递进
【3】从文中画线句①可体会到梅花________;从画线句②可体会到梅花________。这些语言描写都表现了梅花________之情。
【4】读完文章,文中的梅花也一定深深打动了你,你觉得梅花为什么哭闹着不愿意回到美国去?
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两个句子,联系文章说说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好。
①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②我希望她能留下。
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我能行。
竹子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破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 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 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 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 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 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 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 、 、 、 、 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 ”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 ”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 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
A. 呼吸时进出的气。 B. 停止。
C. 消息。 D. 利钱;利息。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属 项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属 项解释。
【5】把文中画“”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 )
(2) “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 )
(3) 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
18、《童年的发现》选段(18分)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第一段采用 写法,描写大家与我的不同表现。(2分)
(2)写出近义词。(4分)
困窘 — 羞愧 — 幸亏 — 驱逐 —
(3)哪些句子体现老师讲的话是严肃的?(4分)
①
②
(4)老师生气的原因是
(3分)
(5)“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19、阅读
毛主席的亲情观
毛主席曾把处理亲情问题概括为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主席的这三原则为共产党人的亲情观作了最好的诠释,给世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毛主席身体力行,在处理亲情方面率先垂范。其他不说,单说对于其爱子毛岸英的严教,就令人感慨万千。
1946年初,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离别十多年的父子团聚,当然是很高兴的。可是毛主席并没有把岸英留在身边。他对岸英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你应该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毛主席东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老总不同意,备下家宴,为子 “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主席说“谁叫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是最深厚的情感,人人都有亲情。毛主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6位亲人,他更需要亲情,他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更爱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是最伟大的亲情观,有什么比这更高尚,比这更动人。(有删改)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率先垂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解释——( ) 榜样——( )
抛弃——( ) 知道——( )
【3】毛主席处理亲情问题的三原则是什么?请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4】短文写了毛主席对于爱子毛岸英严教的哪两件事?请用最简短的语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没占到便宜。(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王不得不将蔺相如送回赵国。(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雨下得很大。(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2)花儿开了。(用拟人的方法把句子写生动)
(3)这支蜡烛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改反问句)
(4)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肯定句)
(5)难道他会从柴房搬来一窝兔子吗?(改陈述句)
(6)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地满红花红满地, 。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翠翠红红, 风风雨雨,
山外白云, 池边绿树, 雨落溪边。
23、习作天地。
漫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仅能让我们会心一笑,更让我们有所思考。观察下面这则漫画,你读懂了什么?请根据漫画中的文字提示,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根据你对漫画的理解写一篇习作。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