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在“一五”期间,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2、下列各项活动不属于成吉思汗的是:
A. 统一蒙古各部 B. 建立蒙古政权
C. 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D. 定国号为元
3、周年纪念是历史学习关注的热点之一,今年(2023)是西藏和平解放的多少周( )
A.50周年
B.60周年
C.72周年
D.80周年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某一主题的过程中,下载了下面的图片。可以作为这一主题标题的是( )
A.陆地雄狮的威风——陆军
B.海上蛟龙的风采——海军
C.空中战鹰的雄姿——空军
D.威慑敌胆的王牌——火箭军
5、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在以下哪一场战役中( )
A.上甘岭战役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台儿庄战役
6、祖国统一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其中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开国大典
C.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 西藏解放
7、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下哪个同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李同学:使土地成为农民私有财产
B. 张同学: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王同学: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D. 刘同学: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8、观察下面漫画指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扯线木偶”是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9、1956年~197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10、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质是
A.从组织上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B.恢复老干部名誉
C.扭转混乱局面
D.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革”损失
11、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1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四五运动
13、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92年视察南方并发表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4、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后完成于(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15、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6、大生纱厂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其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这是由于( )的需要。
A. 工业化建设 B. 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7、传说文成公主入藏途经白纳沟时,让随行的百工艺人传授当地族人民耕耘播种,纺纱织毯等,使白纳沟各项工艺迅速发展,当地民谣说:“你有千能,我有自巧,倘无公主,谁传诀窍,”以上材料说明
A.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
B.唐朝人的生活习俗受到吐蕃影响
C.西北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D.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
18、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周恩来总理这个愿望的实现是在( )
A.1954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B.1955年4月的亚非国际会议上
C.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的时候
19、今年春节,小刚同学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在馆内矗立着与抗美援朝有关的两位伟人巨型雕像,他认识一位是毛泽东,你知道另一位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刘少奇
D.陈毅
20、二十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历史性巨变。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
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的行列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1、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 ______________ ,实行______________。到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资地区外,全国大陆上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2、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______。
2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
24、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长篇小说《_____》《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5、请将代表以下地区的字母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
A、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重庆
D、中国最南面的民族自治区
26、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初,邓小平________,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27、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
(4)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8、(1)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并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
(5)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
(6)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___。
(7)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人是——____________。
(8)“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实现了这个美好愿望的时期是_________。
(9)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0)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积极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9、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重大举措——
30、___________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__________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问答题
当代中国的问题,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距今(2019年)已过去100多年;当代中国的问题解决在21世纪中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100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2)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实现中国梦有什么意义?
(3)请你谈一谈如何才能实现“两个100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32、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请任举一例)。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是谁?他有什么贡献?(任举两例)。
33、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历史意义。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 中国 | 英国 | 美国 |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 18% | 4.1% | 2.8% |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 5年 | 24年 | 15年 |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下图
图A | 图B | 图C |
(2)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3)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