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B.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D.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都会向四面八方望一望。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B.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同“无赖”,这里指撒泼,蛮不讲理)
C.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3、下列不适合作为“我的心儿怦怦跳”作文材料的一项是( )
A.我生病一人在家等妈妈。
B.我参加学校的舞蹈比赛,我感到很激动。
C.张明笔盒丢了他心里着急。
D.我第一次去游泳很紧张,经过努力学会了。
4、下面的句序颠倒了,调整后的顺序应该是( )
①妈妈熟练地包起粽子来。 ②然后均匀地放进了几颗大红枣。
③再放进适量的糯米。 ④接着用细绳扎紧粽叶。
⑤最后把粽子放进锅里一蒸,又香又大的粽子就可以吃啦。
⑥只见她先把三片粽叶围成一个圆锥状。
A.①⑥③②④⑤
B.①③②⑥④⑤
C.①⑥②④③⑤
D.①⑥④③②⑤
5、下列加点字读音的韵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花圃
B.花卉
C.花蕊
D.玫瑰
6、读了《灰尘的旅行》,我们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着空气的动荡而漂流。
B.所有的灰尘都是天然灰尘,对人类的生活是有危害性的。
C.灰尘有大有小,大的灰尘用肉眼可以看到,小的灰尘就是用显微镜也观察不到。
7、木星大红斑是太阳系中已知的最大的反气旋风暴,是太阳系的奇迹之一。它是由( )形成的旋涡状图案。
A.颜色各异的颗粒分子
B.小块磁石
C.有色气体
D.黑洞
8、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9、阅读现代小诗,完成后面的练习。
奇怪的事
①我奇怪得不得了,
从乌云里落下的雨,
怎么会闪着银光呢?
②我奇怪得不得了,
吃的是绿色的桑叶,
怎么会长成白色的蚕宝宝?
③我奇怪得不得了,
谁都没碰过的葫芦花,
怎么会自己“啪”地就开了花?
④我奇怪得不得了,
为什么问谁谁都笑着说,
“那是当然的啦。”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儿童认识事物的角度来写,语言明白易懂、风趣幽默。
B.全诗充满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C.诗歌的最后一节写出了人们对“我”所问问题的嘲笑。
D.这首诗的形式自由,每小节的结构也一致,读起来很有意思。
【2】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你肯定也产生过疑问,请仿照这首诗的形式也写一小节。
仿写:我奇怪得不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它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shì sì)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shì sì)。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2】按要求写词语。
反义词:敏捷——( ) 近义词:从容不迫——( )
【3】鹅吃饭需要水、______、______这三样东西下饭。
【4】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它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作者要称鹅为“鹅老爷”?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自然段,回答一下问题。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魏校长的问题。
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父母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当问到周恩来的时候,他站起来,响亮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选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由此可见周恩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 )时代的一件事,它深刻体会到( )的含义,它意思到( )必须( )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有志者当效周生”这句话中,“效”是( )的意思,“周生”指的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天上有多少星星
晴朗的夜晚,满天星斗闪烁着光芒,像无数银钉镶嵌在黑天鹅绒般的夜幕上,闪闪发光,密密麻麻。一般人以为天上的星星是多得数不清的,难怪有人编了这么一个谜语:“青石板上钉银钉,千颗万颗数不清。”
其实,天上的星,肉眼看得见的,是可以数得清的。
天文学家把全天空的星星,按区域划分成88个星座,又按每颗星的亮度划分等级:很亮的是一等星,其次是二等星、三等星……肉眼能看见的最暗的星是六等星。
只要我们有耐心,数完一个星座,再数一个星座,并且把每一个星座的星,按它们的等级分别计数,那么,不消几个夜晚就可以数遍全天空可以看见的星了。天文学家仔细计数,发现全天空肉眼可以看到的星,远不如一般人想象得那样多。一等星只有20颗,二等星46颗,三等星134颗,四等星458颗,五等星1476颗,六等星4840颗,加起来总共6974颗,还不如一小锅饭粒的数目多哩!
不仅如此,一个人在某一时刻只能看见天空的一半,另一半在地平线下面,我们是看不到的。因此,在夜晚的任何时刻,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只有3000颗左右。
如果我们用望远镜,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哪怕只用一架最小的望远镜,也可以看到5万颗以上的星。而现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的星至少有10亿颗。
其实天上的星星的数目远不止这些。有些星球离我们实在太远了,即使在最大的望远镜里也看不见它们的踪影。一些遥远的星系,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里,看起来只是一个模糊的光斑,然而其中却包藏着上千亿颗星球。
宇宙是无穷无尽的。现代天文学家所能看到的,只不过是宇宙的一小部分。宇宙中究竟有多少巨大的星系?宇宙中还存在人们尚未发现的天体和天体系统吗?直到今天,这些还是摆在天文学家面前的未曾揭开的谜。
【1】关于天空中的星星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肉眼看得见的星能数清。
B. 肉眼看得见的星数不清。
C. 全天空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974颗。
D. 在夜晚的任何时刻,人们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有3000颗左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肉眼能看见的最亮的星是六等星。
B. 天空的星按亮度可划分为四等。
C. 一等星最暗,二等星较暗。
D. 天文学家把全天空的星星,按区域划分成88个星座。
【3】你喜欢这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大雪纷纷扬扬,接连下了三天。约翰也有三天没来买香肠了。
第四天,大雪继续下着。我偶然抬起头,从玻璃窗向外看,只见铺着厚厚白雪的马路上,驶来一辆汽车,停在靠东的居民点。一个裹着红头巾的妇女从汽车里走出来。接着,一个穿着红大衣、戴着红帽子的男孩儿也下了汽车。①男孩儿的肩上挂着一个大挎包。他走到每家每户的信箱前,投送着一份份报纸。投完这个居民点,汽车又往另一个居民点开去……
【1】当时的天气怎么样?用“横线②”画出相关的语句。从这些天气描写中,你看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气描写与下文的展开有哪些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画“横线①”的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孩儿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我们知道这个裹着红头巾的妇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个男孩儿就是________。如此一来,我们便知道,选文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最贵的项链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
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狐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 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 她说: “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还在上面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满心欢喜,连蹦带跳地回家了。
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里买的吗?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卖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
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
店主接过盒子,精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1】根据意思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形容非常谨慎和小心。 ___________
②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小女孩很想买那条项链,这可以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知道。第三自然段中“连蹦带跳”一词写出了小女孩买到项链之后_______的心情。
②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知道,题目“最贵的项链”中的“贵”有两层意思,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店主、小女孩和小女孩的姐姐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谁?请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写一写。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我希望世界上没有分离,没有病痛,没有贫困,也没有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靠什么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先生,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下面的示例,用动作描写表现“快乐”或“着急”。
示例:害怕——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担心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烟花”“雪”“小狗”中任选一个事物写写它,用上“忽然”“一会儿功夫”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妈妈总是经常教育我要做诚实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夏天的北京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去北京游览了故宫、颐和园和水立方等名胜古迹。
______
18、我听到老师的指令马上立刻开始表演。(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9、习作。
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故事里有欢乐有悲伤,有挫折有成功……选取成长路上让你感触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注意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体会(心情)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