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青海黄南州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宋史·食货志(下)》记载:“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这一经济现象最早出现在(  )

    A.南朝时的宋 B.唐朝 C.南宋 D.北宋

  • 2、下图中的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李世民

    B.武则天

    C.赵普

    D.赵匡胤

  • 3、下列选项中,说明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是(  )

    A.辽、西夏、金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B.“苏湖熟,天下足”

    C.南宋临安人口超过百万 D.元朝统一

  • 4、隋代设置明经、进士两科,学业优敏即明经科,文才秀美即进士科。可见,科举取士的标准是

    A.家世

    B.外貌

    C.人品

    D.才学

  • 5、在清朝前期,出现了晋商和徽商等大商帮,这些大商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的繁荣

    B.商业的发展

    C.人口的增加

    D.城镇的增加

  • 6、当年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史的实与其它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明太祖外派使臣50多次 B.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

  • 7、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出现在(     )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 8、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不可能经历的活动是( )

    A. 在“勾栏”里欣赏蹴鞠表演 B. 除夕夜挂年画、贴桃符

    C. 在“瓦子”里看戏剧《牡丹亭》 D. 使用景德镇的瓷器

  • 9、南宋后期我国杭州一带有一位从事棉纺织业的富商要去采购先进的棉纺织工具。他应该去的地方是

    A.四川 B.开封 C.泉州 D.海南岛

  • 10、从元朝开始,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分别是

    A.宣政院、伊犁将军

    B.澎湖巡检司、乌里雅苏台将军

    C.宣政院、驻藏大臣

    D.澎湖巡检司、驻藏大臣

  • 11、《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隋朝的统一 B.隋朝的灭亡 C.开创科举制度 D.隋炀帝的暴政

  • 12、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大家熟悉的高产农作物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这些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

    A.欧洲

    B.美洲

    C.非洲

    D.亚洲

  • 13、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文学性成就最高的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 14、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 1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最后完成于( )

    A.唐朝 B.南朝 C.南宋 D.西汉

  • 16、他历时15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筪、657部;回国后又潜心译经19年,翻译经书75部、1335卷。梁启超先生称其为“千古一人”;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其“舍身求法”的精神,尊其是“中国的脊梁”。他是

    A.张骞

    B.甘英

    C.鉴真

    D.玄奘

  • 17、歌曲《王者莫问归》中唱到:“黄袍轻扬,扬起天子端方,顷刻间杯酒销兵芒……”歌曲所歌颂的“王者”是

    A.隋文帝

    B.唐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

  • 18、梁山好汉李逵与兄弟逛街,所到之处有说书的、演唱的、相命算卦的、表演踢球的等。这些情景应该出现在( )

    A. 长安“市”中   B. 洛阳“坊”中   C. 东京“瓦子”中   D. 临安“夜市”中

  • 19、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清代时期北京的市民,你可以品尝到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

    A. 玉米和小麦

    B. 高粱和水稻

    C. 玉米和番薯

    D. 高粱和玉米

  • 20、修建于公元七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的地标之一。它阅尽的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事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册封达赖、班禅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伊犁将军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抗元名臣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

  • 22、统一团结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1)589年,隋朝灭掉_________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拥戴。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首领尊奉为“_________”。

    (3)农民起义军在____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 23、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唐朝发明的适于精耕细作的生产工具是________

  • 25、清朝的疆域

    (1)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_________,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_____,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_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______。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________国家。

  • 26、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 27、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是________。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 28、元末明初,作家______的一部小说作品中,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 29、1368年__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 30、创立: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_____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女真族      吴道子

    诗圣      元昊

    党项族 阿骨打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写出下列朝代的都城。

    (1)隋朝——

    (2)北宋——

    (3)元朝——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高度繁荣景象,民族关系和文学艺术呈现出辉煌局面。为此,七年级(1)班的同学进行了探究,请你也一起参与进来吧!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代诗人杜甫《忆昔》

    材料二: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1)材料一中“开元全盛”是哪位皇帝当政时期?这种“全盛”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灌溉工具是什么?这一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耕地工具是什么?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关系?

    材料三: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三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之女就有六人。

      ——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四:

    (3)依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材料四见证的是汉藏之间的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五:文学家韩愈称颂李白、杜甫时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4)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六:“有唐一代书法,真草篆隶行,百花齐放……群星熠熠,组成了中国书法上空前绝后,最为辉煌的图卷。”

      ——《书法艺术》

    (5)列举唐朝时两位最著名的书法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