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江西鹰潭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是(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松赞干布

  • 2、国外一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文化大革命”结束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 3、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 等级森严 B. 商业繁荣 C. 重农抑商 D. 重文轻武

  • 4、如图所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

    A.黄巾起义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 5、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是

    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 6、下列表述中,与皇太极有关的是(     

    ①统一女真各部②签订《尼布楚条约》③改女真族名为满洲④改国号为清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

  • 7、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勃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活字印刷术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 ④筒车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8、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于是他

    A.重视农业

    B.轻摇薄赋

    C.知人善任

    D.严惩贪污

  • 9、下图是元朝疆域示意图,宣政院辖地位于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 10、唐朝中后期,朝政黑暗。唐懿宗在位时,翰林学士刘允章在《直谏书》中指出:“民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九破”是指终年聚兵、蛮夷炽兴、权豪奢僭、大将不朝、广造佛寺、贿赂公行、长吏残暴、赋役不等和食禄人多而输税人少。“大将不朝”被史学界公认为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指向的问题是(       

    A.皇权腐朽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

  • 11、隋文帝的年号是

    A.开皇 B.贞观 C.开元 D.永乐

  • 12、如下民族与政权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 契丹---西夏

    B. 党项----辽

    C. 蒙古----元

    D. 女真---两宋

  • 13、以下历史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契丹银币

    契丹文铜镜

    西夏皇陵鸱吻

    女真改汉姓表

    A.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

    B.大动荡和大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经济重心的南移

  • 14、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了统一 B.都仅存在三十多年,二世而亡

    C.都进行了制度创新 D.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 15、“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曾流行一时。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了唐代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是(  )

    ①一起诵诗的年轻人 

    ②外国人购买唐三彩

    ③遣唐使 

    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 16、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极力提倡 B.农民休闲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需要

  • 17、“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李清照的作品,此作品的体裁属于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元杂剧

  • 18、2019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说:“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以下隋唐时期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做不到这一点的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武则天

  • 19、“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材料中康熙帝要“讨平”的是( )

    A.沙俄侵略者

    B.荷兰殖民者

    C.东南沿海倭寇

    D.台湾郑氏政权

  • 20、关于《资治通鉴》,不正确的是

    A. 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

    B. 按年月日顺序叙述黄帝到五代的历史。

    C. 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D. 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清朝最有影响的剧种是________________

  • 22、宋代我国海外贸易繁盛,在当时既拥有领先世界的造船业,又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的两座城市分别是__________

  • 23、统一:(1)进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2)意义: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_____局面,为______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24、明代中期,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 25、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创立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 26、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收复被______殖民者侵占的台湾。1662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___

  • 27、隋朝皇帝______在位时科举制确立;北宋________发明了世界上最早活字印刷。

  • 2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提示写出书籍名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________

    (3)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_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5)清代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著作是:________

     

  • 29、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是一部_____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记述了从__________共1 3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2)司马光的《_____》与司马迁的《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 30、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________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改国号为宋,以________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________

    (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解除___________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在中央,宋太祖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派_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搭配:

    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请将下列科学家与其主要成就连接起来。

    毕昇 著有《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李时珍 被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著有《农政全书》

    徐光启 著有《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宋应星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755年唐朝发生的叛乱_____。

    (2)1644年推翻明朝的起义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人教版《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

    ——《明史》

    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信函 (1793 年)

    (1)材料一中图(1)的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请列举两个与唐朝交流密切的国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的手工业和科技原因。

    (3)观察材料一中的图(2),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写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并写出派郑和下西洋的皇帝及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4)材料四: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当时政府特许什么机构统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5)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谈谈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