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人物是著名的抗金名将,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后来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他是
A.黄巢
B.岳飞
C.文天祥
D.李自成
2、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是( )
A. 北宋 B. 南宋 C. 辽 D. 元朝
3、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唐朝由盛转衰
B.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C.唐朝从此灭亡
D.唐朝的中央权力加强
4、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①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中日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一位同学从一本史书上读到这样一句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这本书是( )
A.《唐太宗演义》
B.《“贞观之治”的影响》
C.《武则天统治评述》
D.《唐玄宗与杨贵妃》
6、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期的影响,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影响的是( )
A. 隋唐三省六部制 B. 北宋杯酒释兵权 C. 北宋分化事权 D. 唐朝轻徭役薄赋
7、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处于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1683年,康熙帝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郑军大败,台湾纳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对此事最准确的历史评价是
A. 康熙帝维护了国家统一 B. 清朝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区域
C. 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 D. 清军驱逐了外来势力的入侵
8、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错误的是
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长安
③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粉碎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来清朝设置_____,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统治。( )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10、射洪人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反对绮靡之风,倡导刚健文风、贴近社会生活现实。唐朝中期,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多以战争和政治腐败为题材反映历史的真情实况?(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11、“澶渊之盟后,宋朝北方州县得以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一和平局面维持了百年之久。”材料概述的是
A.澶渊之盟的背景
B.澶渊之盟的过程
C.澶渊之盟的内容
D.澶渊之盟的影响
12、把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规定在“四书”“五经”之内,答案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3、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 武则天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14、西北各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A.主张对外开放
B.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C.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15、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和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科技成就发生在什么时期?
A.三大改造时期
B.1956—1966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6、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涿郡
B.洛阳
C.长安
D.余杭
17、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手工业生产发展
B. 对外贸易活跃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商业经济繁荣
18、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认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由于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试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19、《射雕英雄传》中的历史人物杨康和郭靖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靖康之变 B. 澶渊之盟 C. 西夏建立 D. 宋金和议
20、“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向人们展现了我国瓷器的优美。我国的制瓷业历史悠久,北宋时兴起,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瓷都的是
A.临安 B.东京 C.景德镇 D.广州
21、请按要求将下列的图表填充完整。
(1)建立辽政权的少数民族——
(2)西夏政权的建立者——
(3)金政权的建立者一
(4)建立金政权的少数民族一一
22、北京城:
基础:元________
修建时间:1406——__________年(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________年正式迁都北京。
结构组成: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______是北京城的核心,今称______。
设计者:木匠_________
概况:占地面积_______万平方米。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长________多米,设有_____个门。内城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_____个城门。外城在内城的南面,设有____个城门。
重点建筑:______;平面呈“______”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北京城的建筑以_____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______、城垣、_____、官衙、仓库、寺观、桥梁、街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其中,最为雄伟的是紫禁城,建筑总面积_______万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_________间。
历史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______建筑群。
23、(1)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宋朝的_______、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加以管理。
(3)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4)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是_______。
(5)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__”的口号。
(6)1771年,在首领_______的领导下,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24、司马迁所著的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诗仙是指____________
25、1368年__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6、随日本遣唐使一同来中国的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7、10世纪初(916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
28、台湾在元朝时被称为________。
29、拓展:四等人制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将全国居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等级。四等人在政治、经济、法律上是不平等的。这种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0、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元世祖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__________。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__________并确立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吴承恩 《西游记》
司马光 《窦娥冤》
罗贯中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三国演义》
李白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宋应星 《静夜思》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建立隋朝_____
(2)建立唐朝____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_____
(4)建立北宋_____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材料一:大约距今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1)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在政治制度上有哪些创新?
(2)根据材料二,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列举一例唐太宗在位时民族关系融洽的史实。
(3)元朝彊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采用什么制度?其中专设宣政院,管辖一个地区,请问宣政院管辖的是哪个地区?在东南地区设置了什么机构?负责管辖哪些地区?
(4)民族融合,自魏晋南北朝形成趋势,元朝时发展到一个高潮。举出一个元朝时民族融合的现象(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