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农民起义夺权

    B.外戚夺取政权

    C.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D.大将发动兵变

  • 2、隋朝有位商人经常将丝绸等特产通过大运河从涿郡贩运到江都去。请仔细想想,这位商人不必经过下列哪段运河?

    A.邗沟

    B.通济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 3、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想想看,其原因是什么( )

    A.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 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 中国人具有较高的制糖技术

  • 4、宋代宰相大多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晏殊等。这表明当时

    A.官场门阀恩荫的现象已杜绝 B.科举制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水平

    C.人才选拔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 D.科举制造就了高素质的文官群体

  • 5、下列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领袖,都曾建立过强大的政权。其中,阿骨打和元昊建立的政权分别是

    A.金、蒙古 B.西夏、吐蕃 C.金、西夏 D.蒙古、吐蕃

  • 6、下图是从7年级一名同学的笔记中选取的一个片段,请你帮他把笔记内容补充完整

    A. 社会经济繁荣

    B. 社会风气开放

    C. 文化繁荣昌盛

    D. 科举制度完善

  • 7、如果你生活在唐朝,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①日本的使节来唐朝学习  ②女子可以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③一位官员家里收藏一件精美的唐三彩  ④西域各族人和外国人在长安城内购买物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 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9、杭州西湖畔有一庙,内塑一抗金英雄,千百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怀念、敬仰,此历史人物是

    A.岳飞 B.寇准 C.文天祥 D.戚继光

  • 10、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北宋由此灭亡。这段历史发生在(  )

    A. 1125年   B. 1127年

    C. 1141年   D. 1206年

  • 11、“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上述两句诗所描述的现象最早发生于(     

    A.魏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 12、下列关于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B.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D. 军队增多,战斗力提高

  • 13、毕昇的最大贡献是(  )

    A. 改进了造纸术   B. 发明了火药

    C. 编写了《梦溪笔谈》   D.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14、“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在位时:①戒奢从简,虚心纳谏 ②增设殿试,完善科举 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④选拔贤才 (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5、《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中指出:“如果说 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 年后……标志着中国真正融入世界。”“……”处为

    A.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 16、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唐朝的诗人中,“诗仙”和“诗圣”分别是谁

    A. 李白杜甫

    B. 韩愈柳宗元

    C. 孟浩然骆宾王

    D. 杜甫杜牧

  • 17、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 废分封立郡县

    B.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

  • 18、某王朝在行政区划方面实行“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个王朝应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19、如图,《水浒传》是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题材创作而成的小说,它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刻画了性格、经历不同的各种反抗者的英雄形象。下面的故事出自这一小说的是

    A.  B.  C.  D.

  • 20、清朝时期商业很发达,形成了一些商帮,其中影响最大的晋商和徽商来自(   

    A.浙江、广东 B.广东、福建 C.山西、江南徽州府 D.山西、江苏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行省制度

    (1)具体实施:

    ①在中央,元朝设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____(负责监察事务)。

    ②在地方,元朝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____;在其他地区又设置了10个____,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地方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____”。

    (2)影响:在历史上_____

  • 22、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________

  • 23、“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________________

     

  • 24、明朝多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 25、________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________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朝皇帝是____

    (2)命令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抗击沙俄的皇帝是____

    (3)明朝的建立者是____

    (4)907年,原农民起义军将领____建立后梁政权,标志着唐朝灭亡。

     

  • 27、_____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______等统军大将的兵权。这就是有名的“______”。

  • 28、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 29、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___,植棉地区向北推进到_______________

  • 30、17世纪中期,中俄之间发生的战争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将下列朝代与其发生的民族、边疆事件对应连线:

    唐朝   岳飞抗金

    宋朝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   设置台湾府

    清朝   文成公主入藏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举出明朝三部科技名著名称和作者。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思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材料三: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着,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

    ——《新唐书》

    (1)材料一中的“科举考试”正式确立于哪个朝代?

    (2)“科举考试”正式确立后,成为我国此后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它一直维持了多少年?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封建统治者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写出唐朝著名的大臣两名。

    (5)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