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文学性成就最高的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 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所说得是北宋时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它的发明者是
A.毕昇 B.蔡伦
C.宋应星 D.李时珍
3、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A.削弱相衩,加强皇权
B.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D.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为监视官民设“厂卫”特务机构,并使其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的朝代是( )
A.宋朝
B.元朝
C.清朝
D.明朝
5、《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共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我国16个朝代。这部历史著作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寇准
C.司马光 D.吴承恩
6、下图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坐具,后引入内地。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坐具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最有可能是发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7、“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灜。”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A.天竺
B.朝鲜
C.日本
D.越南
8、观察下表,造成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
年代 | 耕地面积(顷) |
顺治十八年(1661年) | 5493576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 6078430 |
雍正二年(1724年) | 6837914 |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 7414495 |
A. 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 海外农作物开始引进
C. 满洲贵族不断汉化
D. 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9、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史实与此表述不相符的是
A.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B.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C.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南方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10、观察下图政权并立形势图,图中英文字母A所代表的政权名称是( )
A.北宋 B.南宋 C.西夏 D.元朝
11、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是在
A.“三不”政策调整后
B.“九二共识”达成后
C.汪辜会谈开展后
D.八项主张提出后
12、北宋末年,一位大商人在四川采购大宗货物,他使用的货币最有可能是( )
A.“交子”
B.“会子”
C.开元通宝
D.刀币
13、《萍州可谈》一书记录了北宋航船上使用指南针的情况。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航海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载。据此判断,以下历史活动可能被史料记载使用到指南针的有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
②郑和七下西洋
③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④鉴真东渡日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我国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5、北宋时期著名的瓷都是
A.越窑 B.景德镇 C.邢窑 D.泉州
16、明朝时期,晋商兴起,……晋商起初采用……后来实行东伙制,类似股份制,这是晋商的一大创举。晋商发展到清代,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世界经济史学界把他们和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从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晋商兴起于明朝
B.晋商有独特的经营方式
C.晋商的鼎盛时期是在清朝
D.晋商搭建了中国和意大利经济交往的桥梁
17、被唐太宗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的大臣是
A. 魏征
B. 宋璟
C. 狄仁杰
D. 姚崇
18、几位文学爱好者在谈论唐诗宋词,其中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诗感情真挚,沉郁雄浑,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如《三吏》《三别》
B.李白的诗,如《行路难》;苏轼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具有豪迈奔放的风格
C.陆游发扬了苏轼的词风,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D.有一位女同学喜欢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9、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课时对某目内容的整理,该目的标题应该是
A.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B.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C.清朝对台湾的治理 D.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20、在中国的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A.匈奴族、藏族
B.鲜卑族、维吾尔族
C.党项族、契丹族
D.蒙古族、女真族
21、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____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_________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____________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_。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3)作用: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__________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2、生活在我国_______地区的党项族,原属________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
23、宋朝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传统节日受到人们的重视。
24、读《明长城示意图》及ABC所示的内容,将ABC代码填在图中相应
的方框内。
A.嘉峪关
B.明都城
C. 鸭绿江
25、设进士科、创立科举制度的皇帝是______________。
26、西藏、新疆、台湾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历史上,都有中国政府管理他们的依据。元朝时,设立了________来对西藏进行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来负责管理台湾,这是历史上首次政府在台湾建立的管理机构。清朝时,设置________来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来管辖台湾。清朝还设置了________,管理新疆地区。
27、某校举办“中国古代重大工程”的展览。“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工程有关( )
A. 都江堰 B. 秦长城 C. 隋运河 D. 赵州桥
28、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的皇帝是________。
29、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_________、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30、观察下面下图,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南宋都城:临安
B.岳飞大败金军主力地点:郾城
31、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古代最高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出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二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代史学家赵翼
(2)材料二是对哪一机构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哪个皇帝在位时设立的?
材料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3)材料三中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他的诗有“诗史”之称——
(2)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契丹”——
(3)他是党项族人,于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
(4)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1115年建立金朝——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第一次下西洋,27800多人,分乘208艘船,由太仓刘家港出发……由于操劳过度,从东非返航到印度古里时,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清高宗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
——以上材料皆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所描述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开始实行什么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当下我国正在全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