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政权的建立应该有时间、国号、都城、开国之君等要素,一位同学列表学习了某个朝代建立的几个要素,请你指出错误的一项
A | 国号 | 商 |
B | 时间 | 公元前2070年 |
C | 建立者 | 禹 |
D | 都城 | 阳城 |
A.A
B.B
C.C
D.D
2、关于战国七雄以及七个国家地理位置的巧记口诀,我们是这样编写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下列说法符合这句口诀的是
A.秦在西,齐在东
B.楚在北,燕在南
C.韩韩在南,赵在东
D.齐在北,楚在南
3、做人要不卑不亢,有坚定的立场和坚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在诸子百家中持这一观点的是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4、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
A.进士科的创立
B.殿试制度的创立
C.分科考试的开始
D.武举的创立
5、下列关于“禅让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尧舜禹时期 B.以战功显赫为推举标准
C.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D.属于传说
6、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7、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4000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秦始皇统一全国
D.汉武帝实现大一统
8、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走向败亡。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五族内迁
C.匈奴攻晋
D.晋武王封王
9、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
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代的对外交往
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清朝的经济繁荣
10、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下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1、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黄巢起义
12、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据史料记载蜀郡郡守李冰曾在( )年,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一座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A.公元256年 B.公元265年 C.公元前256年 D.公元前265年
1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政权的分裂与民族融合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14、西周初年,疆域空前辽阔。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15、报载,西方某古玩拍卖市场曾经有人拍卖商朝时的铁犁铧,铁犁铧已经锈迹斑斑,部分甚至剥落,竟以20万英镑高价成交。你认为这一文物是
A.真品且价值高
B.同时代的仿制品
C.真品但价值不高
D.后人伪造无价值
16、盛唐时期,日本长屋王造了千件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的袈裟,赠送给唐朝的高僧。高僧看到后很受触动,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这位高僧是( )
A.玄奘
B.鉴真
C.蔡伦
D.华佗
17、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外戚王莽夺取了汉政权,建立了新朝,王莽建立新朝是在( )
A.公元6年
B.公元9年
C.公元23年
D.公元25年
18、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与历史典故有关。以下成语与典故搭配有误的是( )
A.卧薪尝胆-吴越争霸
B.揭竿为旗-陈胜吴广起义
C.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D.四面楚歌-淝水之战
19、“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下列哪位书法家作品的赞誉?
A. 锺繇
B. 王羲之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20、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21、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_______,最具特色的为_______。半坡人有少量的乐器,如_______。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_______。
22、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
23、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________,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北魏孝文帝即位后,494年迁都________,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24、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始于隋朝。
错误 改正
25、唐朝时,闻名中外的陶器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26、请将以下中国历史地名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位置
A、种植水稻的农耕文化遗址
B、种植粟的农耕文化遗址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先后称霸中原。长江下游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第一个取得霸主地位的是___________。
28、唐朝都城_____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会;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的明长城。
29、改错题: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四川出现的“瓦子”。
诊断: 错误,应改为
30、______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3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你一定能行!
( )退避三舍 a. 原古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
( )纸上谈兵 b .牧野之战
( )阵前倒戈 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 )刀耕火种 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 )卧薪尝胆 e.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 )问鼎中原 f.春秋时楚庄王挥师北上到洛邑,并打败晋
32、战国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这“七雄”分别是哪七个国家?
33、历史并不是过去的风暴,而是我们永远也学不完读不尽的经典,这就需要我们传承历史,向经典致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但不得照搬照抄原文。
材料一 商鞅颁布法令,……努力从事农业,耕种和纺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贵族没有军功,不能享受世袭特权;……集中小乡镇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管理,共三十一个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及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领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五 见下图
(1)材料一中,商鞅颁有法令的内容有哪些呢?
(2)材料二中,商鞅颁布法令的内容有哪些呢?
(3)材料三中,商鞅颁布法令的内容有哪些呢?
(4)材料四中,反映了商鞅是怎样推行变法的呢?
(5)材料五中,请分析秦始皇创立的这套管理国家的机制的历史价值是什么呢?
(6)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商鞅变法使始皇“遂并天下”,强秦的梦想却由此出发,改革创新、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民族基因却由此种下。今天,为实现我们祖国伟大的民族复兴梦,我们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汲取到哪些感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