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新疆图木舒克高一(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共同理想。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反映出(     

    A.人类的理想

    B.国际的合作

    C.科技的进步

    D.制度的优势

  • 2、2023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在印度新德里开幕。与会各国领导人表示:二十国集团应展现责任和担当,推进国际合作,促进包容性、可持续、以人为本的发展,确保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以增进人类福祉。这说明(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B.区域经济集团间合作扩大

    C.世界银行国际地位被削弱

    D.增进人类福祉是世界共识

  • 3、唐代规定,在城区,四户为邻,五邻为保,五保为坊;在郊区……五保为村;在乡村……五保为里,五里为乡。邻、保各设长,坊、村、里各设正,乡设耆老。唐代此举(       

    A.密切了城乡政治联系

    B.改变了地方行政原则

    C.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

    D.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

  • 4、1945年3月,国民政府拟定的《台湾接管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国语普及计划”:中小学校 以国语为必修课,公职人员和教职人员应首先使用国语,限期逐步实施。这一计划(     

    A.提高了国民党政治威望

    B.激励了台湾的抗日斗争

    C.旨在加快普及基础教育

    D.利于强化民族文化认同

  • 5、16世纪以后,欧洲市场的香料数量激增,消费也相应增加。北欧和东欧国家是香料贸易的大主顾。此外,俄国和荷兰消费的香料数量惊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欧国家垄断了海上香料贸易

    B.欧洲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改变

    C.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的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6、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决定对文官制度实施改革,规定文官招募向全社会开放,不论种族、肤色和性别,符合条件者都可进入文官系统,而且要求其任职人数比例符合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此可知,这一改革(     

    A.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扩大了美国的民主基础

    C.消除了种族歧视的现象

    D.造成了文官系统的臃肿

  • 7、1906年,清廷设立税务处,除涉及外交支用税项外,所有关于海关关税事务,统归税务处核办,并指挥地方海关监督和通过总税务司(洋员)间接指挥地方税务司(洋员)。这反映出(     

    A.清末新政收回了海关人事权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晚清关税管理近代化的努力

    D.清朝中央权力下移的趋势

  • 8、19世纪40年代,法国“农民还保持着……在主人面前下跪的家长式系统的礼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心理有了显著变化,“从前他们首先是村民……现在,他们首先是法国人和共和主义者。……他们投票反对从前他们主人的后代”。这反映了

    A.法国大革命未对乡村社会产生影响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群众基础有所扩大

    C.巴黎公社深刻改造了农民精神

    D.法国农村的变革比英国显得更加深刻

  • 9、16 世纪 80 年代后,华商运货到菲律宾,每吨货物除了要向西班牙殖民当局缴纳 12 比索的停泊费外,还要缴纳3%的关税。荷兰统治马六甲的时代,华商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不论起货与否,一律要征税,税率一度高达20%。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海外贸易呈现出衰落的发展态势

    B.传统朝贡贸易遭到西方遏制

    C.外贸受到了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

    D.海上丝绸之路拓展空间有限

  • 10、有学者指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有“多元聚为一体,一体容纳多元”的特点,而其中的“一体”是指逐步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华文化“一体”的内涵在于(     

    A.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B.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C.儒家思想的主导性

    D.封建经济的开放度

  • 11、亚里士多德认为,“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下列政权中,“平民政体”的代表是(     

    A.斯巴达

    B.雅典

    C.马其顿王国

    D.亚历山大帝国

  • 12、下面是法国宪政之路进程示意图。据此可知,法国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A.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宪政之路

    B.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

    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

    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 13、1804年《拿破仑法典》强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等权利是绝对的。1895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非经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1982年《加拿大宪法》规定:“在独立的不偏袒的法庭举行公平的公开审判中,根据法律证明有罪之前,应该推定为无罪。”这可用于说明西方(     

    A.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B.注重保障个人的权利

    C.法院独立地掌握了司法权

    D.宪法具有根本法地位

  • 14、日内瓦会议结束后,周恩来总理曾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毛泽东也肯定地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为此,新中国政府(  )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应邀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C.积极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D.开始推行了全方位多边外交

  • 15、陈胜在发动起义时,借助楚国名将项燕的旗号称“大楚”。 当农民起义军攻占陈县时,陈胜“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自称“楚王”,把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张大楚国)”。这反映出秦末农民起义(     

    A.存在一定局限性

    B.群众基础广泛

    C.欲恢复楚国统治

    D.性质发生变化

  • 16、英国国歌产生于18世纪40年代,原名《天佑国王》。歌词强调国王要“捍卫国法”,使“民心齐归向”。曲调旋律从平和到激昂递进,激发听众对君主的忠诚与热爱。该歌曲(     

    A.强化了封建专制王权

    B.有利于促进民族国家认同

    C.削弱了天主教会权威

    D.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思想

  • 17、古代希腊,雅典和斯巴达一个实行民主政治,一个是寡头政治的代表,但其政治又有明显的相同,这表现在两者都(     

    A.元首掌控城邦的权力

    B.公民大会是实际最高权力机构

    C.完全否定世袭的权利

    D.本城邦公民参与了城邦的管理

  • 18、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内阁总理维持着飘忽不定、时高时低的权势,但是总统的下坡路几乎是一以贯之的。议会喜欢选举一些有个性甚至有点问题的人当总统。而总理对此也无所谓,就坐视共和国总统的威望稳步向下。这一现象主要缘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A.总统行使权力受议会制约

    B.总统要受内阁总理的监管

    C.总理掌控国家的行政大权

    D.总统与总理矛盾无法调和

  • 19、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充分满足了士族子弟的需求

    B.缩小统治阶级人才选拔范围

    C.仍然以门第家世为选官的标准

    D.打破了门阀士族对仕途的垄断

  • 20、《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的货币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了避免这种历史重演,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加大公共事业领域开支

    B.推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C.适当减少政府干预经济

    D.重建国际金融货币体系

  • 21、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召开议会,出席人员共400多名,其中有大主教、主教、教士、修道院院长、伯爵、男爵、骑士和城镇市民的代表,分别代表着社会上的三个阶层(贵族、教士、平民)。此后,议会就以1295年这次议会为榜样经常召开,1295年的英国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模范议会”反映了(     

    A.近代宪政在曲折中发展

    B.近代主权国家的形成

    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渊源

    D.等级君主制的合法性

  • 22、“心里相信,就可称义”,这一思想在16世纪的欧洲引发了一场改革运动。下列对这场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影响的社会阶层比文艺复兴运动广泛

    B.从心灵角度发展了人文主义

    C.有利于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D.否定宗教神学,争取个性解放

  • 23、松香是轻、化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据林业部统计,1980年各生产企业的松香产量远远超过国家制定的生产计划,但上交国家的松香数量却只完成了国家下达收购任务的76%。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经济建设重心转向轻工业

    B.传统的资源型产业急需转型

    C.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 24、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A.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B.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是《________》;有“东方药物巨典”之称的名著是《________

  • 26、(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时间

    1842年

    1858年

    1895年

    签订国

    英国

    A

    日本

    开放口岸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增开牛庄(后改为营口)、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割地

    B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潮列岛。

    赔款

    2100C洋银

    英国400万两白银,法国200万两白银。

    2亿两白银。

    外交

    片面最惠国待遇

    外国公使驻D,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日本享受最惠国待遇。

    其它

    协定关税

    保护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E;外国兵规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承认日本对F的控制。

     

    问题:

    请根据所学完成上述表格缺省的内容

    A B C   D E   F  

  • 27、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秦国,受到秦孝公重用。

  • 28、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___”和“________”,以德服人。

  • 29、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以四大名著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和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 30、先秦儒学:

    1)孔子:

    (1)生平: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2)地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圣人;

    (3)著作:整理《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他的言行记录于《论语》;

    (4)思想:___________;政治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

    (1)生平: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2)地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3)著作:《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4)思想:发展了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方面主张“___________”;

    3)荀子:

    (1)生平: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2)地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3)著作:《荀子》;

    (4)思想:政治方面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伦理方面提出“化性起伪”的___________;在哲学方面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 32、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_______,迈出了中国_______历程的第一步。

  • 33、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的____________,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打击敌人交通线,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 34、________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王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故宫百科知识》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所体现的两国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两国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2)概括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以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

  •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科学家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在物理学领域更是成果卓著。

    请回答:

    (1)请问:为近代物理学奠定基础的是谁?是谁创立经典力学?标志是什么?

    (2)20世纪初物理学取得什么重大的进展?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四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六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

    (2)比较材料三、四,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两者的不同;材料五较之材料三、四,其内容有何进步?材料六与材料五有何联系?有什么重大影响?

     

  • 38、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求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初期,为改变国家工业落后面貌采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何时初步实现这一转变?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 39、关注人,关注社会是东西方很多哲学家的主张,东方的孔子创立儒学,注重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西方古代希腊和近代欧洲更是关注人自身的发展。由此请回答:

    (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儒学是怎样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的?

    (2)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3)启蒙思想家进步主张的核心是什么?对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