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新疆阿拉尔高一(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唐德宗下诏任命齐总为衢州刺史,因此前齐总有盘剥百姓,进奉朝廷的恶行,时任给事中的许孟容封驳任命诏书,并陈述理由,唐德宗不得不收回成命。许孟容此时隶属于(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 2、如表是1501年至1550年间西班牙塞维利亚物价指数变化的情况。这直接反映出当时西班牙(     

    年代

    物价指数

    1501—1510

    76.26

    1511—1520

    74.90

    1521—1530

    100

    1531—1540

    121.19

    1541—1550

    155.10

    A.出现了价格革命

    B.出现了商业革命

    C.开始了工业革命

    D.发生了经济危机

  • 3、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

    ①科技领域

    ②军事领域

    ③文艺领域

    ④金融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4、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表明英国(     

    A.社会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B.君主权力仍至高无上

    C.议会逐渐掌握核心权力

    D.国王由议会选举产生

  • 5、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收回了光绪帝的部分权力。志锐、文廷式等人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宫廷关系紧张。这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     

    A.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

    B.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

    C.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

    D.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

  • 6、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代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三个时代,其中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那么这一时期隶属于哪一时代(     

    A.古王国时代

    B.中王国时代

    C.新王国时代

    D.以上都不是

  • 7、历史上的某次土地制度改革,其目的不是改变土地私有制,也没有实际地改变当时私有土地的占有状况,但它把公有土地平均分配给耕种者,然后要求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承担同等数额的租赋。这次改革

    A.阻断了土地兼并

    B.促进了人口流动

    C.稳定了社会秩序

    D.消除了社会矛盾

  • 8、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这(     

    A.利于巩固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B.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广泛性

    C.突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

    D.表明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 9、如表所示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湖北黄州府课税种类构成情况。由此可推知,当时黄州府(     

    种类

    主要征收形式

    夏秋赋税

    夏税

    小麦

    大麦

    秋粮

    随粮丝

    生丝(以斤为单位)

    丝绢

    纺织品(以匹为单位)

    诸色课钞

    纸币及铜钱

    A.赋税征收货币化趋势明显

    B.“一条鞭法”得到贯彻落实

    C.租庸调制因地制宜地实施

    D.男耕女织经营方式占主体

  • 10、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在高举理性大旗从事资本主义宪政制度设计的同时,又虔诚地信仰天主教,主张有神论、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具有重要政治意义,这表明孟德斯鸠意在(     

    A.抨击天主教会的贪婪腐败

    B.批判封建专制的腐朽制度

    C.描绘资产阶级的政治蓝图

    D.强调理性与信仰协同合作

  • 11、从1815至1850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货物,海运费用直线下降,每磅的运费下降了80%,1870至1900年又下降了70%,累计共下降了将近95%。这反映出(     

    A.思想解放鼓励了冒险精神

    B.地理大发现缩短各洲距离

    C.奴隶贸易降低了运输成本

    D.工业革命带来动力的变革

  • 12、14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在夺走2500万人生命的同时也促使人们进行反省。17至19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传入欧洲后,造成人群大量死亡及社会活动瘫痪。1918- 1919年,西班牙流感爆发,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这表明疫病

    A.延缓殖民扩张步伐

    B.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C.影响历史发展进程

    D.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 13、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使欧洲新涌现的大国如瑞典和荷兰共和国,得到了诸如法国和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条约规定,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     

    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

    B.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

    C.欧洲国家至上的原则

    D.否定等级制度的思想

  • 14、15、16世纪以来,巴黎地区在法兰西各省的影响不断扩大,巴黎方言也逐渐推广成为全法国官方通用语言。法国大革命的革命者们更是认为“一个自由的民族,所有人必须说同一种语言”。这(     

    A.标志着法国国内统一市场建立

    B.强化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王权

    C.有助于法兰西民族意识的形成

    D.凸显出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

  • 15、如图反映了同一地点(法国的凡尔赛宫)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一个是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一个反映了德国战败后任人处置,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和场景。基于历史的角度,两幅图片所示现象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大国的衰落

    B.邪恶的终结

    C.分赃的场所

    D.战争的积怨

  • 16、苏格兰学者休谟(1711~1776年)曾对当时流行的“与别国贸易其实是别国要赚我们的钱”的“贸易猜忌说”进行谴责,他指出并不存在总想着“从经济上搞垮邻国”的现象,“各国优势不同,彼此互通有无,不必担心恶性竞争的发生”。休谟意在说明(       

    A.经济民族主义产生具有必然性

    B.自由贸易符合国家利益

    C.政府应实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D.市场具有宏观调控作用

  • 17、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朝正式规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人选通过金瓶掣签的方式来认定,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仪式并将结果报朝廷批准。这表明

    A.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B.伊犁将军完全统管其军政事务

    C.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

    D.清朝成功地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 18、《史记》记载,秦统一中国后在中央置御史府,设御史大夫以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各派一名御史常驻,称“监御史”,表明其从中央御史系统派生而来,并有专门官署“监府”,负责监察郡内各项工作。这一记载说明秦朝

    A.社会秩序较为稳定

    B.监察体系相对独立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 19、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     

    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

    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

    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

    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

  • 20、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主体思想源于                                                              

    A.对儒家经典的新阐释

    B.阴阳五行学说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

  • 21、秦汉每年岁末官员考核时,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人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称为“上计”。这一制度(     

    A.促使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B.保证了基层社会繁荣安定

    C.提供了评定官员政绩的依据

    D.避免了地方官员弄虚作假

  • 22、美国史学家布兰德利·沃马克认为,在中国没有能力武力征服越南的情况下,建立朝贡关系可以保证边境的稳定,越南也因此免除了北方的威胁,这是双方长期博弈的结果。这说明中越朝贡关系的建立(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B.受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

    C.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D.受两国安全需要的影响

  • 23、如图是当今10大科技典型案例。这表明(     

    A.科技主宰人类

    B.娱乐方式变化

    C.科技改变生活

    D.人类交往扩大

  • 24、“国王在占卜者的帮助下向其祖先提问。然后对甲骨进行加热,最早是使用猪、羊或牛的肩胛骨,后来主要是龟壳。裂缝出现时,答案就由此推得”。该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宋朝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文明的足迹古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文明的足迹,成为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如图所示史料中,有实物、有文献,更有兼具实物和文献价值的史料,按上述三个标准对图中史料进行分类(填写字母)。

  • 26、第一篇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著作是

    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 《庶民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27、请将下列一战前发生的民族独立运动填入对应的区域

    A 中国爆发辛亥革命              B 海地独立              C 印度掀起反英斗争

    D 埃及掀起反英斗争              E 埃塞俄比亚发动抗意战争              F 伊朗爆发立宪革命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

  • 2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的__________是本次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 战略的破产;1916年2月,德国发动了___________,是大战中具有______意义的一战;6月下旬,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_________,是大战中规模_______的战役,并在此次战役中首次使用________;在海上战场,英德海军之间爆发了__________

  • 29、_____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 30、意义

    (1)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

    (2)实现了建国以来_____________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 31、四大名著:《三国演义》、《______》、《西游记》、《红楼梦》。

  • 32、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⑱__________和自我表现”。

  • 33、国家统一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中的相关内容

      (制度名称);②   (人名);③   (人名);④   (事件名称);⑤   (制度名称)

  • 34、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________》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请写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 36、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在唐初发明的印刷术,除用来大量印刷佛经外,还被用来印刷文化书籍和医药、历法等书。北宋庆历年间的印刷术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使字划凸出,每字单独成为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在铁板上敷松脂、蜡、纸灰,把一颗颗字印镶嵌于铁板,再用火烤,使松脂、蜡熔化,把版面压平,便可刷墨印书。这是印刷技术上的重大进步。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与北宋发明的印刷技术。与唐代相比,北宋印刷术的进步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书以晋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清)马宗霍《书林藻鉴》

    (2)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是谁?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哪一部?

    材料三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宋)苏轼

    (3)材料三中王维的画作属于中国传统书画的哪一种类型?这种画有哪些特点?

  • 37、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一批人对于政治、伦理和辩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时人称他们为“雄辩家”或“智者”。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智者”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指出材料二中“再生”一词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

    (3)结合史实扼要评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 38、康熙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试结合史实概述康熙时期面临哪几个方面的民族问题?康熙为此又采取了哪些举措?

  • 39、名词解释

    (1)(西周)礼乐制度

    (2)专制主义

    (3)(西欧)“中世纪”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