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新疆铁门关高一(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6 世纪初,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代表们明确主张“信仰即可救赎”,还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具有民族主义性质的新教纷纷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主张世俗王权高于教权。由此可见,欧洲宗教改革(     

    A.缓和了教权和王权间的矛盾

    B.促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C.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摧毁了天主教会的信仰基础

  • 2、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gǔ)汲引之利,为万倾生成之惠”,他所描述的工具是

    A.翻车

    B.筒车

    C.水排

    D.风力水车

  • 3、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 4、1829年参与美国总统竞选的杰克逊在竞选纲领中宣扬“平民政治说”,提出“官职轮换说”,“给官僚体制注入新的活力,并使其具有民主色彩”。当选后,他将久已存在于西部和东北部州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这种政党分肥惯例加以系统化,把官职当作犒赏政治忠臣和功劳的奖品。以后政府如法炮制,连深受人们爱戴的总统林肯,也更换了当时政府1457个职位的人员。据此可知,美国政党分肥制比“绅士政府”的进步之处是(     

    A.传播平等、民主、自由思想

    B.推动文官制度产生

    C.有利于政府推行本党的政策

    D.增加公民参政机会

  • 5、下图为法国宪政之路进程示意图。据此可知,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A.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

    B.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

    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

    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 6、下表数据从侧面反映了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部分地区粮仓统计(单位:个)

     

    地区

    大都

    通州

    顺天府

    北京

    官仓

    22

    13

    52

    16

    义仓

    4

    1

    6

    2

    A.常平仓制度确保了粮食安全

    B.义仓和社仓的设置已较为普遍

    C.都城是救灾备荒的唯一重点

    D.社会救济仍然依赖于封建政府

  • 7、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风箱水排(见如图)。水排以水力为动力,装置皮囊鼓风,“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的使用(     

    A.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

    B.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C.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

    D.实现了手工业动力的变革

  • 8、教会法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法规,起初只是用来约束神职人员和教徒的宗教行为的,但在罗马帝国瓦解和罗马法律崩溃的特殊时期,教会法从宗教领域走向了世俗社会,用来约束普通人的日常行为。欧洲教会法的发展(     

    A.弥补了世俗法的不足

    B.成为王权复苏的重要基石

    C.阻碍了罗马法的传播

    D.促进了欧洲集权方式转型

  • 9、维也纳体系与欧洲的近代精神即革命精神背道而驰,在政治上是注定要失败的。然而从另一种角度观察,维也纳体系则又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它就解决国际争端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留下来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仍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影响和作用。下列关于维也纳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不兼并不赔偿原则

    B.它的建立与拿破仑帝国灭亡有关

    C.推动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D.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 10、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制定的州县官员条例强调,县令“亲临里甲,务要明播条章,不致长奸损良,如此上下之分定,民知有依,巨细事务,诉有所归”。此举旨在(     

    A.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B.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C.宣扬儒家纲常伦理

    D.整顿基层管理队伍

  • 1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下列哪些是从欧洲交流到美洲的物种(     

    ①玉米②甘蔗③马④小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2、秦朝乡及其以下的官吏虽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举当地有产业、有德行的人担任。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A.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

    B.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

    C.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

    D.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

  • 13、1820年,美国华盛顿城市宪章规定:华盛顿城的居民应该继续成为一个法人和政治实体。可以拥有以法人的名义参与提起诉讼和被诉讼、控告或被控告等自然人的权力。1831年普罗维登城市宪章中,明确了“普罗维登的居民应该继续成为一个法人和政治实体”。美国这类城市宪章的出台(     

    A.平衡了联邦与州的关系

    B.推动了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

    C.意图是扩大城市的规模

    D.奠定了城市自治的法律基础

  • 14、《汉书》记载:“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上令(严)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天子之宾客)外(公卿大夫)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该记载可以印证汉武帝时期采取了

    A.北击匈奴

    B.内外朝制度

    C.尊崇儒术

    D.刺史制度

  • 15、西方司法制度在形成过程巾,确立的一些原则对人类法治的建设和完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即:法律制定后不会追究之前的违法犯罪行为)、无罪推定原则、未经法院批准不得随意拘捕人的原则。这些原则的确立表明西方法律制度(     

    A.注重保护个人的权利

    B.强调司法程序的公正

    C.坚持权力的制约平衡

    D.维护法律至上的地位

  • 16、在宋朝,被封授为土官的少数民族首领不仅建立了士兵,还“始创城寨,比之内地”。他们利用中央王朝给予的权力,将原来属于氏族公社公有的土地变成了土官私有,使土官从村社头人蜕变为封建领主,而村社人民则沦为对土官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农奴。由此可知,宋代土官的设置(     

    A.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

    B.促进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进程

    C.加速了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

    D.推动了民族地区社会形态的演变

  • 17、美国1964年民权法规定:任何人均有权在公共场所或地方享有自由,不得因种族、肤色、宗教或出身国籍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或隔离。对这一法案的出台,理解正确的是(     

    ①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②美国黑人进行了长期的民权斗争

    ③在法律上开始承认黑人的公民权       ④触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8、雅典民众法庭陪审员选出后需进行集体宣誓:“我将根据法律法令进行投票,如果无法可依,我将根据良知不偏不倚地投票。我将公正地听取控辩双方的辩论……如违背誓言将遭报应”。这一活动(     

    A.保证司法的公平公正

    B.强化陪审员的责任意识

    C.提高雅典官员的素质

    D.增强城邦内部的凝聚力

  • 19、“农民获得了更多迁徙和土地经营的自由,对山区开发和经济作物发展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故明清两代,棉、麻、桑、蔗、烟、茶、兰靛、果蔬等经济作物得到很大发展。”由此可知,明清经济作物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D.高产作物的引种

  • 20、春秋时期,“国”“野”之间的疆界有所淡化,晋、楚等诸侯国开始出现郡县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渐实行郡县制,以此作为一种强化中央集权的有效制度。材料可用来说明(     

    A.高度集权体制的建立过程

    B.郡县制得以推行的历史渊源

    C.秦国的政治制度较为落后

    D.郡县制的稳定性优于分封制

  • 21、《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这反映出西周(     

    A.周王牢固管控地方

    B.敬祖习俗非常盛行

    C.礼制维护分封等级

    D.丧葬背离宗法制度

  • 22、考古人员在江西万年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和浙江浦江上山遗址,都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的水稻遗存,在北京东胡林遗址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的栽培粟和黍。大约距今8000年,原始农业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得到初步发展。这些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     

    A.表明中国是稻、粟、黍的唯一原产地

    B.是先民采用青铜工具刀耕火种的结果

    C.使人类完全摆脱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D.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 23、明朝长期采取“贡市合一”政策,即只有朝贡才能“互市”。清代收复台湾后,旋即设海关管理中外商船贸易,实行“贡市分离”政策,不朝贡也可“互市”;并通过条约规范与俄国的疆界及“互市”关系。这表明,清朝(     

    A.对外关系缓慢转型

    B.朝贡体制日益发展

    C.积极开拓海外贸易

    D.外部危机逐渐解除

  • 24、青浦崧泽遗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之一,距今约5800年—5300年,对研究中国早期文明起源、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遗址中出土了一只古朴可爱的陶塑家猪,据此判断该地区(     

    A.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较明显

    B.当时人们大量使用陶器、饲养家畜

    C.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

    D.初步改变了对自然资源的纯粹依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顾炎武:

    (1)生平: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2)地位: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3)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4)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风;天下___________匹夫有责;

  • 26、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其中,______________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 27、写出皇帝制度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 28、康德的主要主张

    (1)人非工具应当以人为本

    (2)提出____________的原则人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

     

  • 29、共产主义运动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持续了近两百年,历经坎坷,风雨无阻。请按时间先后顺序将下列事件对应的字母填入方框。

    A.新经济政策     B.巴黎公社     C.东欧剧变     D.《共产党宣言》          E.十月革命

    (2)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谱写了一部光辉历史。请将下列选项填入年表的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A.抗日战争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E.浦东开发开放     F.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G.南昌起义   H.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 30、意义

    (1)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

    (2)实现了建国以来_____________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 31、代表人物及作品

    (1)拜伦

    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②他创作了大量具有________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其作品中所塑造的一些人物被称为“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是《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其中《唐璜》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百科全书。

    (2)雪莱

    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②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____________精神,其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是《________》。

     

  • 32、董仲舒:

    (1)生平: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

    (2)地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3)著作:《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

    (4)思想(新儒学):政治方面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方面提出“___________”(三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___________思想。

  • 33、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______________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 34、社会背景

    (1)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2)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是____________文学作品的兴起。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至于他在公元前594年实现改革的方式,我们在这里可以不谈。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是牺牲封建的所有制以拯救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债务简单地被宣布无效了。详情我们虽然不大清楚,但是梭伦在他的诗中自夸说,他清除了负债土地上的抵押柱,使那些因债务而被出卖和逃亡到海外的人都重返家园。这只有通过公开侵犯财产所有权才能做到。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解除债务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为什么改革还是得到人民的支持?

  • 36、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背景是什么?

    (2)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 3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鲜卑族部落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

    材料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材料三:原有之田地纳贡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原有地方厅官或各乡各村就地征收之税目,亦一并按照土地价格征收之,但所征金额不得超过地税金额三分之一。此次改正地税之事,举办非易。因土地情况之不同,改正亦有缓急难易之差别。……原有税法,于地税改正实施之前,继续有效。改正之后五年以内,土地价格因土地买卖而生增减,均按照最初核定之土地价格。

    ——明治六年《地税改正条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历史意义。

    (3)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说明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对两国各自的影响。

  • 3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纯属侥幸,因为商鞅根本不讲变法策略,一味采用强制手段推行新法。阅读下列材料:

    商鞅变法之前,秦人的尚武精神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重要表现就是私斗成风。经过商鞅变法,引导人们在对外战争中争取功名爵禄。杀敌立功,成为秦人追名逐利的基本手段,……从而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秦人重功利、轻伦理的价值观,表现在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轻视道德修养等方面,商鞅对此加以改造,提出实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以重刑厚赏的严密措施,把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农战”方面来。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1)概括材料中涉及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从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商鞅变法并非不讲策略的蛮干,依据材料概括出商鞅变法“策略性”的表现。

  • 39、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